南京高淳:无讼建设减增量 智慧诉服提质效
2021-01-24 08:28:08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赵兴武
 

  高淳法院漆桥法庭法官与人民调解员正在对一起劳动纠纷案件进行调解。 高 研 摄

  整个上午,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法院的立案大厅一共来了3个人。400多平方米的立案大厅空荡荡的,干净又安静。

  “过去,法院立案大厅像市场,每天来立案咨询的有一二百人,现在一天只有10来人左右”,高淳区法院立案庭负责人王囯平说,“自2020年4月推行‘24小时自助式诉讼服务中心’工程以来,全区自助服务实现了全覆盖,网上立案成功率在90%以上。”

  “坚持以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为切入点,聚合各方力量推进社会治理,法院受案数从过去每年增速10%,实现了连续两年下降。这两年分别下降10.5%和18.89%。”高淳区法院院长黄德清说。

  无讼创建,把好源头“预防关”

  这几天,高淳区古柏街道联合村党支部书记刘冬平有点忙。

  下辖村的一位村民因工摔成骨折,不服村委会的调解方案要去法院打官司。刘冬平两次来到这个村,与村乡贤一起就医药费、误工费等与这位村民反复做调解工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

  “过去,村民之间出现的纠纷,我们也鼓励他们去法院打官司。现在有考核要求了,我们尽量使纠纷化解不出村。”刘冬平说。

  联合村下辖10个自然村,有3200多名村民。对这10个下辖的行政村,联合村党支部有考核,成讼率与年底绩效挂钩。有了责任,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联合村党支部研究摸索出一套化解纠纷的流程:在各个村设立网格员,发现纠纷后做初级调解;各自然村、行政村再到联合村负有层层化解纠纷的责任;联合村组织有威望的乡贤等,做最后化解。

  “前几年,每年都有数十件纠纷诉到法院。近两年,联合村辖区没有出现一起诉讼案件。”刘冬平说。

  联合村是高淳全区115个村、社区的一个缩影。

  2019年,在法院的倡导下,高淳区委、区政府联合下发文件,在全区开展“无讼村(社区)”创建活动。文件提出目标:2019年全区“无讼村(社区)要达到70%以上,2020年要达到80%以上。

  法院向政法委一月一反馈成讼情况,区委政法委落实一季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制度:对“无讼村(社区)”创建成绩突出或成效不明显的镇(街道)、村(社区),在全区范围内分别予以通报表扬或批评,并纳入年度平安法治建设工作考核。

  “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吕青说,“化解村民之间的纠纷,镇街村有许多的优势,通过创建活动激活了人的因素。不过,发生在村民之间的纠纷,有些光靠行政力量和乡贤的威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专业的力量融入进来。”

  顺应民众的需求和无讼创建活动的需要,从2019年开始,高淳区法院构建“一街一庭、一村一点、一校一站” 工作机制,将司法资源下沉,在全区8个镇(街道)设立巡回法庭,在115个村(社区)设立巡回审判服务点,并派驻43组“驻村法官+联络员”;在27所中小学设立法治宣传站,实现审务进基层、法官进网格覆盖率100%。

  2020年,高淳区法院共开展各类法律咨询宣传450余次,精准指导基层组织和群众调处纠纷500多件次,全区万人成讼率低于1%的村(社区)由2018年的85个增加到2019年底的102个,占比70.3%,2020年提高到80%以上。

  外引内联,形成解纷“大合唱”

  一起意外交通事故,夺走了高淳某小学护学执勤员王某的生命。

  王某在校门口维持学生交通秩序时,被李某驾驶的三轮摩托车撞倒拖行致死。事故责任认定明确,肇事方负主要责任,学校与王某的法律关系也好认定,难点在于肇事方没有赔偿能力,受害方亲属情绪激动,不依不饶。

  “纠纷化解确实比较棘手,可交管、学校、司法、社区等多个部门一起参与做工作就简单多了。”高淳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指导员魏政说。

  “这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是多部门联合解纷的杰作”,直接参与处理该纠纷的漆桥人民法庭庭长周忠强说,“如果判决处理,很难案结事了。”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不同于一般的民事案件,当事双方矛盾冲突大,涉及到多方主体,受害方期望值高难调解,处理难度大。以往的涉诉信访案件中,此类案件占一定的比例。”高淳区法院副院长傅明表示。

  2020年,高淳区法院成立“道交一体化纠纷处理中心”,联合交警、保险、司法行政等多部门,实行“一体化、多元化、一站式”化解。

  “以前,面对交通事故的赔偿,当事人往往要为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保险理赔、法院诉讼等环节,多地多次往返才能办结,而不同单位赔偿标准不一致,事故双方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跑几趟是常见的事,现在许多纠纷在中心可以一次办结。”周忠强说。

  改变不止于此。2020年,“道交一体化纠纷处理中心”审结案件383件,诉前调处纠纷811件,调解成功率近60%。

  被称之为最难处理的家事纠纷,在联动调处中也同样开出“和谐的花朵”。

  “可以用‘情投意合’来形容联动调处。”区妇联副主席姜春梅如是感慨。依托少年家事综合审判中心,建立家事纠纷诉调对接,法院、妇联、家事调查员、亲情观察员、心理疏导员共同努力,以柔性的方式助力当事双方感情修复,2020年诉前调解纠纷344份,同比上升了55%。

  高淳区法院把道交、家事联动化解的模式移植到医患、物业、劳资等领域,建立“1+X”诉调对接机制,形成司法与社会各部门的解纷“大合唱”。

  3100多件纷争化解于无形,诉调对接深刻改变着高淳。从司法的“单打独斗”到资源整合的变革,从各个部门自发行动到形成制度自觉参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了从实践到制度的升华,法院、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有了责任与压力,“和”成为高淳百姓化解纠纷的一种方式。

  紧盯需求,打通审判“快车道”

  “法院上班我上班,法院下班我下班,到法院立案赶不上趟。”一位当事人给黄德清写信诉说苦恼。“多元解纷服务,就应紧盯群众需求,为群众实实在在解难题。”黄德清提出要求。

  高淳区法院把解决立案难上升为民生工程,应用信息化技术提供“指尖诉讼”便利。仅用3个月,就在全区8个街镇综治中心建成了9个“24小时自助式诉讼服务中心”。

  这个被群众称为诉讼事务“自助办、一键办”的改革项目,配备诉讼服务自助终端,当事人可在自助终端上自助立案、文书打印、案卷查询、诉状制作等,实现诉讼事务的一站式自助办理。2020年,高淳区法院网上立案成功率在90%以上,诉讼质效评估位列全市第一。“24小时自助式诉讼服务中心”项目也被列入2020年高淳区公布的全区民生重点实事。

  从小处入手、实处着力,对百姓胃口。这项改革被群众称为带着温度的实践。

  围绕高效便捷、成本低廉地为当事人化解纠纷这一目标,高淳区法院创设“员额法官+法官助理+事务助理+人民调解员”7个速裁调解团队,让简单案件审判提速。

  “人民调解员与法官助理先行调解,调解不成法官直接组织开庭”,傅明说,“这种团队结构的特点就是立调审裁流转快、审理快,满足了当事人对效率的需求。”

  繁简分流,快慢分道,高淳区法院平均审理周期缩减为30天,21%的法官办结了74%的案件,审判质效稳中向好,6项核心指标有4项排名全市基层法院前三。

责任编辑:于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