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战“疫”:发挥审判职能筑牢司法防线
2021-02-25 17:13:40 | 来源:中国法院网
 

   不知不觉间,庚子年迎来了尾声,成为历史长河中又一个时代记忆。如今,“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祖国大地山河无恙。

   疫情期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同心同德,以坚忍不拔的顽强斗志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走出了一条闪耀着“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 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抗疫精神的恢弘征程。

   这其中, 就有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戮力汇聚的磅礴力量——

   病毒席卷,人民法院争分夺秒,把疫情防控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涉疫犯罪影响防疫工作,人民法院重拳出击,高举司法利剑斩断荆棘;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因疫情受阻,人民法院特事特办、“云上审执”,架起坚固的公正桥梁;社会秩序逐渐步入正轨,人民法院迅速调整,帮助困境企业化解危机、脱困重生,为复工复产提供司法保障……

   ■闻令而动、雷厉风行,展示司法速度与力度

   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到疫情蔓延,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危机不等人!

   人民法院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尽快统一步调、突出重点,坚持依法审判、精准打击各类妨害疫情防控犯罪,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贡献司法力量,对于人民法院来说, 是一场时不我待的现场考验——

   2020年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紧锣密鼓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接下来的一周,《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医务人员安全维护良好医疗秩序的通知》《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精神 切实做好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也相继制定出台。

   2020年3月起,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三批26个依法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指导全国各级法院准确适用法律,依法从严从快惩处各类涉疫犯罪,确保案件审判取得良好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面对涉疫情民事诉讼,各级人民法院相继开通“绿色通道”,切实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审慎施行查封、扣押、冻结等民事强制执行措施。多地法院制定并下发意见,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工作,确保涉及疫情防控企业、医院及人员的正常生产经营。

   在一起执行案件中,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了解到,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湖北某建筑公司陷入资金困境, 此前,该公司因一起损害赔偿案件,账户被依法冻结。考虑到被执行人系疫情防控参与单位, 承办法官征得申请执行人同意后,依法作出裁定并完成账户解冻工作,用时仅16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在疫情告急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充分体现了依法办案、特事特办的果决。

   ■激浊扬清、保障大局,凸显司法锋芒与担当

   在共同战“疫”的艰辛途中,抗拒疫情防控措施、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诈骗、造谣传谣、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大局稳定。

   对于妄图以身试法的迷途者,案例是最洪亮的警钟;对于企盼公平正义的老百姓,惩恶是最有效的定心丸。

   2020年2月12日安全国法院第十期“现在开庭”全媒体直播聚焦危害疫情防控。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山东省首例涉疫情妨害公务案,被告人邓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该案庭审同步进行了网络全媒体直播,50余家媒体、平台全程参与,直播持续一个小时,近1500万网友在线观看。

   疫情期间虚构销售口罩诈骗财物合计34.18万余元,将收到的货款用于网络赌博挥霍,赵某某被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九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代价。马某某持刀杀害两名防疫卡点工作人员,被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对犯罪分子,绝不姑息;对人民群众,审慎行事。

   2020年1月25日深夜,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接到某案件代理人的紧急电话, 要求解封其当事人账户。其当事人为某地区人民医院,需按照防疫要求设立发热门诊,采购防护设备。值班干警连夜汇报,相关庭室高度重视,迅速联系原告并取得理解,法官依法进行远程解封,整个解封过程仅用了数小时。

   “这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的使命和担当!” 该案代理人在微博激动留言。

   ■“云上审执”、护航经济,彰显司法智慧与责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人民法院司法为民不中断、公正司法不中断。

   疫情期间,为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的情况下开庭审理,各级法院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大力开展远程立案、网上审判、智慧执行,不仅有效避免了疫情传播风险,也提高了审判效率。

   2020 年 2 月 11 日,内蒙古自治区阿荣旗人民法院通过“云上法庭”在线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作为原告,年逾六旬的姜大妈在法官的耐心帮助下,用手机小程序成功“出庭”。

   2020年2月24日上午,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法官廖泰琳身在湖北,通过深圳移动微法院进行网上开庭,与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当事人实现三线联通,成功审结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

   在智慧法院建设的“考卷”上,这样的满分“答题”比比皆是。

   数据显示,2020年2月3日至11月20日,全国法院网上立案650.1万件,网上开庭77.8万场,网上调解323万次,网上证据交换141.5万次,电子送达1815万次。做到了让群众“一次不用跑”就能完成各类诉讼事项,通过“键对键”感受触手可及的公平正义,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开始步入正轨。保障企业有序复工运转,为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提供有力支撑,在后疫情时代更好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成为人民法院面临的新挑战。

   疫情发生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围绕涉疫情民事、商事、涉外商事海事、执行案件等出台5个指导意见,发布31个服务复工复产典型案例,联合司法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依法妥善处理涉疫情旅游合同纠纷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更好发挥司法促发展、稳预期、保民生作用提供了正确指引。

   各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法妥善化解投资消费、新型基建等领域纠纷,加大产权司法保护力度,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 运用破产重整、和解、善意执行等司法手段, 尽最大努力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纾困,切实保障和促进就业;加大涉疫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种种举措,传递司法温度,彰显为民情怀。

   2021年,又一个春天如期而至。人民法院将始终以一往无前的使命担当,守护司法为民的初心,擦拭公平正义的勋章。

责任编辑:刘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