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不能“开而不管”
2021-04-24 15:54:5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申国华
 

  政务新媒体既要管理好,还要使用好,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造福社会、服务群众,而决不能“开而不管”。

  近年来,政务新媒体蓬勃发展,从过去“两微一端”向短视频领域延伸,已成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重要阵地。解读政策、发布信息……许多地方政务新媒体给老百姓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打造出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网上政府”。但也有少数地方政务新媒体“开而不管”,有的不言不语,有的自言自语,有的胡言乱语。这些现象亟待整治,才能真正让新媒体成为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的窗口。

  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逐渐成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重要阵地。发布信息、回应群众关切、解答群众关注关心的民生问题,本着“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原则,给广大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详细周到的服务。2019年8月9日,“ 中国天气”发布首个台风红色预警,在台风“利奇马”登陆之前及时预警,气象、应急、消防、公安等多部门官方微博相继跟进,形成了迅速有力的应急救灾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赞誉。从全国首个政务微博上线,到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务民生服务APP“云上贵州”推出,再到首个抖音政务号“中国长安网”开通,政务新媒体为政务信息的快速传播装上了“扩音器”,为服务群众、方便群众开辟了快车道。

  其实,这一个个政务新媒体,就代表一级级党和政府的形象,还折射出群众观念的强弱。然而,少数地方政务新媒体“开而不管”的现象值得警惕。

  从制度层面来看,201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对政务新媒体首次进行了全面、规范、系统的概念表述和功能定位;2019年4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和《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从中央政策层面加快了科学管理和规范指导。这些文件,对于推动政务新媒体做出特点、做出规范、做出特色都具有重要意义。

  就客观现实来说,从2010年2月第一个公安微博在广东诞生,政务新媒体进入社会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发展异常迅猛。据有关统计,截至2019年6月,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为13.9万个,中国31个省(区、市)已全部开通政务机构微博;微信城市服务累计用户数达6.2亿,中国31个省(区、市)已全部开通微信城市服务;中国297个地级行政区政府开通了“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总体覆盖率达88.9%;中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5.09亿,占全体网民的近六成,广大群众动动手指就可享受到“人在家中坐,事情全办妥”的愿景。

  校正政务新媒体定位,强化服务功能,主要是在搞好科学规划、完善制度机制、加强科学监管等方面下功夫。比如:少数部门和单位的政务新媒体内容单一、运行成本高,可视情与其他部门整合。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真正把新媒体变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沟通和办事渠道,既提高政务服务质量,也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一定意义说,加强对政务新媒体的监管就是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政务新媒体不单纯是一个发布信息的计算机平台,而是服务群众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能够让群众读懂党和政府的为民情怀,感受领导干部服务百姓的公仆意识。总之,政务新媒体既要管理好,还要使用好,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好造福社会、服务群众。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