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苏区:红色法治的成功探索
2021-05-10 15:12:3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乔文心
 
邓子恢(1896—1972)
张鼎丞(1898—1981)
郭滴人 (1907—1936)
郑丰稔(1873—1953)
傅柏翠(1896—1993)

  人物

  邓子恢 又名绍箕,福建龙岩新罗区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农业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是闽西革命根据地和苏区的主要创建者和卓越的领导人之一,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邓子恢同志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倾注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党内的农业、农村工作专家。

  张鼎丞 福建永定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并领导了龙岩、永定、上杭等县的农民武装暴动。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在山东工作期间,担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组织委员会书记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四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一副部长、代理部长。1954年至1974年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75年至1980年9月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1年12月16日病逝于北京。

  郭滴人 福建龙岩湖洋村人。原名上宾,是闽西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之一。童年在家乡读小学,后到厦门集美学校读书。1924年回家乡担任小学教师。1926年春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改名滴人,立志“要点点滴滴为人民”。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11月18日病逝。

  郑丰稔 福建新罗龙门镇人,景仰日本明治维新,具有忧国忧民思想,深受人们爱戴,民国初期曾任福建省议会副议长、福建省高等审判厅厅长、福建省临时参政院代议长等职,其起草的《讨袁氏檄》声讨袁世凯复辟,深得孙中山赏识。

  傅柏翠福建上杭蛟洋人。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时,加入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1917年回国后在上杭当律师,开办了“法学社”(相当于今天的律师事务所),为穷苦百姓打抱不平。

  点睛

  闽西,福建省西部地区的简称,亦指清末行政区划的汀州府属和龙岩州属的区域,北接赣南,南邻粤东。包括龙岩、漳平、宁洋、永定、上杭、长汀、连城、武平、归化(今明溪)、宁化、清流、平和等12个县。闽西是全国最早建立红色政权的地区之一,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二十多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堡垒。在开展土地革命斗争,建立红色革命政权的同时,闽西苏区也进行了红色法治的探索和建设:初步培育和形成了革命早期的法制机构、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形成了一整套优良法制工作理念、工作原则和工作作风。

  1928年7月10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致信闽西特委,提议“马上成立闽西暴动委员会,下设裁判处”。1928年8月,永定县溪南区苏维埃政府设立裁判处,这是早期的红色审判机构,也是当代人民法院的前身。

  经过大量而有效的司法实践,闽西苏区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刑事司法制度和裁判流程,包括立案、逮捕、起诉、审理、判决、执行等。闽西苏区由此成为公开审判、人民陪审、公诉、辩护、调解、合议等红色司法制度的起源地。

  影像

  图①:位于高陂镇西陂村太平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双寿堂)内的裁判处旧址。

  图②:省委致函中共闽西特委要求设立“裁判处”的“西字第一号”文件。

  图③:共和国法治摇篮展览馆的“镇馆之宝”,最早的红色法治报《法庭日刊》。

  图④:1928年7月10日,中共福建临时省委致信闽西特委,指示“马上成立闽西暴动委员会,下设裁判处”;10天后,闽西特委给省委作出了履行指示的报告。

  图⑤:永定县溪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金砂金谷寺。

  图⑥:1929年5月5日永定革命委员会印发的《请看张贼遯民的罪状》。

  图⑦:福建第一个红色政权——永定县溪南区苏维埃政府在金砂金谷寺成立,内设裁判处,也是当代人民法院的前身。

  (以上照片均由本报记者赵炜烽摄)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