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颁布一年 弘扬法治促和谐
2021-05-26 09:14:35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冉冰洁
 

  从“法”到“典”,树民法信仰,“典”法之光芒。2021年5月28日,民法典即将迎来颁布一周年。这是一部保护人民权利的法典,是回应和满足人民需求的法典,是夯实和延续法治中国的法典。将民法典实施全过程融入人民群众生活全过程,是用法治在为群众构筑稳稳的幸福。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随着正式颁布与实施,民法典已在人民法院得到了全面有效执行,民法典的新规定、新精神、新理念亦在司法领域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民法典颁布近一年,人民法院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崇民法典、运用民法典”的新风尚,也着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民法典中,我们看到了文明的高度。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在民法慈母般的眼里,每一个人就是整个国家。民法典,这部人民权利的宣言书,呵护着每一个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司法实践中,法官也在以民法典、以法治,来表明抚平社会焦虑的决心。民法典总则规定了“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民事活动基本原则,赋予了生态破坏责任新的时代内涵,避免了民事主体为文明行为还需担责的后顾之忧;规定了催缴物业费不得以断水、断电等方式,以及设立反霸座条款、禁止高空抛物等,都是在让绿色发展理念和文明行为方式深入人心,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在民法典中,我们也看到了公平的力量。“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用形象的比喻诠释了法律与公民需求的契合。我们的民法典着眼于“市场效率”,对默认担保方式进行修改,担保人责任被减轻;我们的民法典立足于经济发展,禁止高利放贷,鼓励人们将更多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稳定市场环境;我们的民法典明确见义勇为非重大过失不承担民事责任,让好人做好事更无后顾之忧……这些被吸收的价值观,是人民群众美好社会关系的主要标志,也为促进公平的社会生活夯实基础。

  在民法典中,我们还看到了和谐的元素。古人云:“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民法典汲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法律文化,也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家风,是处世之道的基础,民法典写入了关于“树立优良家风”的规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把保护夫妻关系和谐稳定,保障家庭成员生活安宁放在优先地位,设置“离婚冷静期”,为维护家庭,减少冲动因素做了应有的努力;本着方便生活、团结互助的和谐原则,民法典对相邻关系中不动产权人的权利与义务作了相应的规定,为和谐的相邻关系加上“保险栓”。民法典用更加完备的规则,推动社会关系的有序发展,为营造和谐的美好生活添砖加瓦。

  民法典的制定与颁布,昭示了党和国家对人民权利的珍视与保障,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如今,民法典颁布已近周年,作为司法机关,我们要随着民法典实施的不断深入,让司法和民意共频共振,让社会与法治相互成全,让人民群众在民法典的庇佑下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