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曲一滴水
2021-05-26 16:14:27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 作者:赵利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作为一名党员,一名藏汉“双语”法官,我深感自豪。我们生活在祖国的青藏高原,但我们从未被遗忘,在家乡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中,我们倍感党的亲切关怀,打心底里感谢党、感谢祖国。祝祖国扎西德勒!

  ——才让旺杰

  春风还未送来桑科草原的新绿,远处山尖上仍点缀着皑皑白雪,即使高原的阳光热烈而刺眼,也抵不过稀薄空气中的阵阵寒意。风一吹过,拉卜楞寺的经幡高高扬起,虔诚的心灵拂过转经筒,穿行在小城石街上的斑驳红影,将露出的半个胳膊缩进红袍。

  人们说,甘南的四季,不是在冬季,就是大约在冬季。那么,夏河的四月,实属大约在冬季。

  “四月的夏河,没有草原,但有才让旺杰嘛。”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人民法院藏族法官才让旺杰打趣地说道。

  1997年7月,才让旺杰来到夏河法院工作,藏语文秘专业的他从事了法律业务,用他的话说就是“二八加九”(半路出家),可是,他却一路从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庭长,直到甘肃省闻名的“双语”法官,且是当时全省仅有的几位能作同声翻译、用藏语写判决书的法官。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最美基层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时至今日,已24余载。

  一路的“阿嘎旺杰”

  “你看,牦牛现在有100来头,羊都有200多头了。”从回忆已故父亲的悲痛中慢慢抽离,卓玛指着窗外的远山,跟才让旺杰用藏语说着近来的变化,此时的才让旺杰,好似一位她熟悉已久的长辈。

  2018年,卓玛的父亲才某病故,才某父母道某、尕某和儿媳豆某的矛盾激化,去年4月,卓玛的母亲豆某被公婆起诉至夏河法院,要求分家析产。

  当时,此案家庭涉及包产到户分得的藏羊约270只,牦牛约40头,马7匹,承包的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在内的草场面积共有1600多亩。案件涉及的家庭组成人员和财产种类众多,析分难度大。而更存有难度的是,按照藏族以往的传统习惯,如果丈夫去世,儿媳回娘家便分不到任何财产。

  从卓玛家中的小小窗户望去,远处是那奶油般云朵下占满山埂的牛羊,而不足100多米处又是跟母亲打官司的爷爷奶奶的家,这样的距离,是抉择的难度。

  “分得好,他们后期还能和谐生活。”

  为保障藏族妇女儿童的权益,维护家庭伦理、男女平等以及让儿孙能够再适当照顾老人,才让旺杰多方奔走,邀请该村村委会主任、村中三位有威望的老人组成第三方民间调解组织,最终,经过多方努力,原被告达成调解协议。

  “这个案子,除了他,没人办得了。”才让旺杰的法官助理梁玉琴说,这个矛盾持续了很长时间,但当才让旺杰法官接手后,调解当天就达成调解协议,谁都没有意见。

  四月月中的一天,桑科草原的早晨还未醒来,才让旺杰和法官助理就来到当事人家,将所有牛羊按公母、大小以及是否有孕等情况对半均分,最后多出来的单只牛羊以及品相不一的马,再经过四方认同后抽签决定。

  “藏羊特别皮,跳得贼高。”梁玉琴回忆,300多只牛羊分了整整一天,笔录都是坐在羊圈上完成。分完后才让旺杰的衣服已经弄得脏兮兮了,但他脸上的那抹笑容灿烂无比。

  “阿噶旺杰”(阿嘎是藏语里哥哥的谐音),当事人都亲切地这样称呼他。而就在回访的一路上,记者总是听到藏民群众连连的“阿噶”,或招手问好,或简短交谈几句,好似在这一片广袤土地上,无人不识他,无人不知他。

  “藏族群众信谁,他们就找谁”

  夏河县地处甘肃西南的高原地区,因境内大夏河得名,全县共18个民族常住人口,80%以上是藏族,汉语普及程度低,少数民族传统习惯浓厚,民众法律意识薄弱。

  碰死了别人一匹马,5千多元赔了,还不让别人拉走,一问就说:如果撞死的是人,赔完能拉走吗?

  在路上骑个摩托就乱走,闯了红灯,你跟他说你闯了红灯,他还反问你,红灯那么高,我能闯得到吗?

  ……

  当同胞们因不懂法律、不会运用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甚至由于漠视法律而违法犯罪时,才让旺杰被刺痛了。

  但由于藏汉文化的差异,加之早期藏汉翻译不规范,法律术语的翻译成为横亘中间的一大难题。每当才让旺杰用翻译过来的拗口藏语向农牧民群众解释法律时,他们的脸上布满了疑惑。

  “所以,我就下定决心从最朴实、最民间的语句入手,不再说一些听起来很漂亮的话。”为此,才让旺杰开始一遍一遍翻看各种藏汉翻译、法律词汇藏汉翻译的书籍,不懂的就请教前辈。

  慢慢的,才让旺杰发现,农牧民群众能够听懂了。而且,很多人也逐渐相信法院,遇到纠纷愿意前往法院寻求法律帮助了。

  夏河法院民事审判庭的赵闹卡草也是一名藏族法官,但是,她说:“我能听懂藏语,却很难书写下来。”所以,在她看来,才让旺杰能够用藏语写判决书难能可贵。

  “藏族群众信谁,他们就找谁。才让旺杰通晓法律,精通藏汉‘双语’,20多年来的辛勤付出,才使他积攒下了口碑。”夏河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郭爱杰说,在与才让旺杰共事的15年中,经常看到才让旺杰办公室门口的长凳上,挤满了等候的群众,就连立案庭来立案的当事人,一问就说找才让旺杰。

  看着群众法治意识一点点的进步,才让旺杰十分欣慰。

  目前,才让旺杰已是夏河法院审判委员会的一员,而他的办案数量远超其他法官。在他的办案记录中,就有一天帮助同院执行局法官调解9个民间借贷案件的记录,案件所涉标的有上百万。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在受新冠疫情影响下,才让旺杰审理结案案件109件,在夏河法院民事案件审理中位居第一,经他调解的案件成功率80%以上,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无一缠诉上访。

  “我们在草原边边等你”

  藏民族是游牧民族,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他们经常从冬季牧场、夏季牧场中来回迁徙,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听似浪漫,却让法官办理案件时感到“头很大”。

  在夏河,10多公里的桑科草原已算是近距离,远一点的乡镇则要80、90公里的路程。而不管多远,法官都要备着干粮,深入牧场、帐篷和牛羊圈之间。这也就是才让旺杰20多年的日常,他说:“这二十多年中,我都不知道自己骑马走过多远的路,也不知道自己步行了多少公里。”

  如今,通了公路的草原“豁然开朗”了许多,而送达依然是令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牧民迁徙到夏季牧场的时候,找不到人,电话也打不通,实在没办法了,就只能让当事人的亲戚朋友捎话:我们在草原哪个边边等你。

  简单一句话,过程中的艰辛,谁人都不得知。

  “我也是草原的儿子,我的根在这里,我的父辈用他们的血肉丈量过这片土地,当我能够代表法律,庄严的宣告公平、公正、正义,过程的艰苦,已经全然忘记。”

  除前往牧区深处,才让旺杰经常深入学校、寺院去普法,此外,他还经常被国家法官学院舟曲民族法官培训基地邀请前去授课,向更多学习双语的后辈分享自己的经验。

  翻开才让旺杰的微信朋友圈,就可以看到他每天不定时推送的几条翻译的民法典条款。谈及翻译民法典,记者问他,是不是打算出一版自己翻译的藏语民法典?他说:还没计划出书,主要是自身的学习,还有就是希望将最新的法律及时送达群众。

  “桑曲一滴水”是才让旺杰社交平台所用的名称,桑曲,藏语里大夏河之意,桑曲一滴水,就是他将自己比喻为大夏河的一滴水。一滴水,很小,而一滴水一滴水的汇集,形成江河,江河奔腾千里之间,福泽一方山川人民。

  才让旺杰,便是这样的存在。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