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法官生涯,怀揣“侠女梦”的她为何心中有“三怕”?
2021-06-17 14:59:51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 作者:吴烨
 

  曾经的她,有“三怕”:怕案子超审限、怕办错案、怕被改判发回。

  20年法官生涯,她逐渐褪去青涩,坚韧成长。先后审结民商事案件5000余件,没有一件发回改判、没有信访投诉,被当地群众称为“知心法官”。她就是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志丽。

  “其实,我就是基层法官中普普通通的一员。”黄志丽,这个来自闽南地区,从小有着侠女梦的女子,在成为“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后,多了一份岁月洗礼后的淡定与从容。

图为黄志丽。

  “一个小猪圈毁了一个家”,这句话让她自责不已

  1972年,黄志丽出生于福建省南靖县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她就痴迷于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并在心底种下一个“侠女梦”。

  1995年,学文秘出身的黄志丽,在择业时,站在了人生的转角处。

  那一年,漳州公检法系统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她以总成绩第一名考入芗城区人民法院,命运似乎让她找到了当“侠女”的机会。

  手握法槌、身穿法袍的法官,开始了“行侠仗义”生涯。三尺法台上,她笃定要做一名严谨的法律工作者。为此,遇见问题时,满脑子转的都是“法律是怎么规定的?”

  理想似乎丰满,现实却更为骨感。有一起案子,让她“碰壁”了。

  那是一起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相邻土地纠纷案,被告当庭承认自己的猪圈侵占了原告的土地,黄志丽也依法快速作出判决。

  然而,三个月后,当她回访时,发现原、被告双方是亲戚,土地争议中还夹杂了许多亲情纠葛。一纸判决,让双方从不断争吵变为断绝来往。被告90多岁的爷爷临终时遗憾地说:“一个小猪圈,毁了一个家!”

  老人的话,让黄志丽自责不已。她开始反思:“假如当时再调查得彻底一些,不轻易作出判决,事情的结果是否会截然不同?”

  由此,黄志丽逐渐体会到,办案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法官如同医生一样,需要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召唤社会道德回归,“既要解开当事人的法结,更要解开心结”。

  有幸的是,在最艰难的日子里,师傅的授业、同事的帮助、当事人的支持,让她慢慢学会把法律带进生活、带进群众的日常,从情、理、法多重视角来重构办案思路。

  “办案不能‘捣糨糊’”,一个案子三个月调解十几次

  凡是自己经手的案件,不分大小,无论难易,黄志丽均“苛以待之”,直到“拨云见日”。

  在曾经担任过她书记员的刘颖看来,多少有点不解,“师傅不是处女座,却多少有点强迫症”。

  黄志丽却说:“办案不能‘捣糨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为法官者,要明白‘100-1=0’的道理。”

 图为黄志丽在芗城区古塘村同群众座谈,为一起案件进行调解。

  多年后,黄志丽又经办了一起案件。六兄妹签下协议,约定瘫痪的父亲和患精神病的弟弟由最小的妹妹照顾,费用由小妹一人全包,作为补偿,父亲去世后名下房产归小妹所有。

  小妹悉心照顾父子俩十多年后,父亲和小弟相继去世。后来因为房价暴涨,哥哥姐姐便起诉要求重新按份分配家产。

  小妹每次提起这件事都哭红了眼。难道自己十几年来的付出,在法律规定面前,都不做数了吗?

  法官助理小蔡问黄志丽:“她的诉求,来来去去也就是那些话,虽然闻者伤心,但也了无新意,你怎么能有这么好的耐心听下去?”

  黄志丽说:“法官是直面群众疾苦的职业。无论哪个案子,当事人都希望你懂他,我们一定得用心聆听,让她这场官司打得有尊严,才能真正解开法律解不开的心结!”

  于是,黄志丽带着小妹的故事,走访了居委会、邻居,了解案件真相;同时,为兄姐们理了一下十多年的账,让他们彼此回忆往日情分,三个月里做了十多次的调解。

  终于,兄姐们放下心结撤诉,重归于好……

  “要实现事了、人和,就要用情办案,和群众真正交心。”黄志丽在办案中渐渐摸索,她总结出“三个贯穿始终”工作法——通过调查研究探知纠纷背景,通过亲和调解疏导化解冲突,通过释法析理实现情、理、法交融。

  路子走对了,就不怕山高水长。2010年,因办案成绩突出,黄志丽第一次拿到国家级的荣誉——“全国办案标兵”,这让她倍感“小惊喜”“小确幸”。

  之后,全国优秀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等荣誉接踵而来。有了“明星”般的光环,黄志丽依然谦虚低调。每当看到宣传栏贴出自己的照片和事迹,她都得低头匆匆走过,笑言“生怕被别人认出来。”

  “俯下去的是身板,树起来的却是信任”

  时光或轻或浅,总能留下痕迹。

  2019年11月,黄志丽担任漳州市芗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

  院长找她谈话,希望能够发挥其经验优势,把培养诉前调解、简易案件速裁团队的重担“挑起来”。

  一句“我试试”,黄志丽又开启了新的征程。

  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有朋友好意劝她歇一歇脚。“都当上院领导了,就放手让年轻人在前面冲锋了吧?”

  面对这个平均年龄不超过35周岁的团队,她深感责任重大:“法律工作需要丰厚的经验和技艺的沉淀,等着我的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的日子。”

图为黄志丽与团队干警在芗城区农友村为一起土地承包案件进行现场调查。

  随后,黄志丽开始了教学生涯,带着团队研修心理学、医学常识,向乡里乡亲、各行各业学习民风民俗、行业行规,同时把“三个贯穿始终”工作方法、把如何和百姓交心的办案“心学”,一点点地带给新团队。

  小梁是资深助理,却遇上了新问题,一件建筑工程承揽合同的案件涉及到分包的包工头下落不明,调解陷入困局。

  “不行就走公告程序。”小梁摊摊手,无奈地说道。

  黄志丽笑着说:“万事不能太绝对。走公告程序,肯定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可如果找到人,结案也许只要几天。我们速裁团队的目标,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又好又快地解决纠纷!”

  当黄志丽带着大家终于找到包工头后,双方放下成见,围拢在一起达成调解协议。尽管过程曲折艰辛,但速裁团队的每个人都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黄志丽时常告诉年轻法官,“迈出去的是脚步,带回来的是民心;俯下去的是身板,树起来的却是信任。”

  她说,“希望我接触过的每个当事人,都能把我当成人生旅途中对他们有所帮助的朋友。”言语中,透露着坦诚和率真。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