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人民的法院从这里走来
2021-06-23 08:36:3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刘婧
 

  一扇窄窄的小门,几间朴素到有些简陋的民房,很难想象,就是这里,诞生了我国最高审判机构的雏形。

  初夏绚烂的阳光将两个小院照得洁净庄严,这里是华北人民法院旧址。1948年9月26日,作为华北人民政府的19个政府机构之一,华北人民法院在平山县王子村成立,办公地点就是这几间连在一起的小院。

  1949年10月,华北人民政府与中央人民政府交接完毕,最高人民法院也在华北人民法院的基础上宣告成立。

  王子村距离革命圣地西柏坡只有大约50公里。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这里也成为了人民法院“赶考”之路的启程之地。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设立的审判机关一般被称为“裁判部”“边区高等法院”“人民法庭”等。华北人民法院是我国法制史上首次正式在法院前冠以“人民”二字,明确了法院的人民属性。

  人民的法院,从这里走来。

  “法院前冠以‘人民’二字,这不仅仅是名称的修改,更是对法院性质的定位。”平山县人民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闫玉梁说:“艰苦奋斗,一心为民,是我们老区法院干警的初心。”

  沿袭着华北人民法院开拓的道路,人民法院将“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理念深深镌刻在基因中,沿着人民司法事业的血脉薪火相传。

  王子村村民李保妮的家便在当时华北人民法院的隔壁,已经年逾八十岁的他依然能够记起当时华北人民法院在此工作时的景象。“法院的同志都很简朴,穿的跟我们差不多,吃的是大食堂里的玉米面饼子,不管谁来告状,他们都一律接待,还管吃管住,不让老百姓花一分钱。”

  据李保妮回忆,曾有一位保定地区来的妇女,因为输了官司在法院门前闹了三天,但是法院的同志不急不火,每天带这位当事人去伙房吃饭,直到做通了工作,后又找到一辆返回保定的马车将她捎了回去。

  心系于民,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拥护。王子村的村民马晨光主动让出家中的两处宅院,给华北人民法院做办公生活使用。当村民看到法院工作人员生活困难时,又拿出村里最好的十亩水田供他们种菜养马。

  发生在华北人民法院的一切都生动地诉说着,法院是人民的法院,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对于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人民法院来说,赓续司法为民精神,是镌刻在骨子里的不变初心。

  “‘法院工作的人民属性精神’是华北人民法院工作的根本原则和遵循。”平山法院党组书记、代院长刘平说:“平山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始终传承华北人民法院‘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优良传统,坚持把司法为民落实到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

  “司法为民”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化解困扰老百姓的纠纷。

  纵观历史,华北解放区对于民事案件及轻微刑事案件,倡导调解。民间纠纷因调解而解决的,有的县占全部案件70%以上,有的村区甚至更多。这说明了调解工作对于加强人民团结,免去人民因讼争而伤财费时,能用更多力量从事于生产支前,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华北人民法院的一间办公室墙上,一份调解制度的规定穿越历史的烽烟保存至今。

  这份规定诉说着华北人民政府对调解工作的重视:“凡可以调解之事,如调解好了,不只保全和气,不费钱,少误工,而且平心静气的讲理,辨明是非,教育的意义很大。”

  据曾在华北人民法院工作过的高峰老人回忆,当时,法院有个长条桌,但很少用,当事人打官司告状,也不会采取今天坐堂问案的庭审方式,老百姓往那里一蹲,讲自个儿的理,审判人员也蹲在那里做工作。很多纠纷在门口蹲着说说就解决了,解决不了的,领进门来再审。

  “当时,一些基层法院调解率一度达到70%以上,从而减少了对立,增进了团结,对争取民心,夺取全国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闫玉梁说。

  精神在赓续中传承。如今,司法调解依然在这块红土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地处革命圣地的西柏坡人民法庭,珍藏着一份“全国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的奖牌。西柏坡人民法庭庭长李建社说:“西柏坡的群众基础好,案子进入审判程序前,我们都先进行调解,效果很好。”

  调解的案子是否真正案结事了?执行是否到位?老百姓满意不满意?见了面说一说才知道。在西柏坡工作的14年间,李建社始终保持着有空就去辖区乡镇回访的习惯。

  “以前下到乡镇跑的更多,现在电话方便了,群众有什么问题也常给我打电话。”李建社说着举起了手机:“我的电话是公开的,辖区里的群众都知道。”

  不仅在西柏坡,调解的春风吹遍了整个平山县。

  “20年了,要不是霍庭长的调解,我们两家亲戚可能就要一直相互怨恨下去了。”

  为了不到10公分的宅基地,家在平山县温塘镇南红岸寨村的康某与邻居积怨了20年,两家甚至大打出手,住进了医院。

  “能找的地方我都找了个遍,也没想到,最后在回舍人民法庭被霍庭长给调成了。”在康某眼中,霍文哲没有直接让他们对簿公堂,而是在想办法化解他们的矛盾。

  在电话里,在办公室,在法庭上,甚至在医院的病床边,霍文哲始终在秉着让两家人化解矛盾、和谐相处、好好生活的念头,不遗余力地给双方当事人做工作。“两家人是亲戚,又是邻居,把矛盾彻底解开了,两家的日子都能过得更好。”霍文哲说。

  现在,两家人见面也会打招呼问好。“就这个案子来说,我虽然是被告输了官司,但是日子过得舒心了,这是让我最高兴的,所以我特别感谢霍庭长。”康某激动地说:“现在老百姓都不说到法院来是要打官司了,而是化解纠纷来了。”

  走进新时代,时代对人民法院为民解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2020年,平山法院依托平山县委、县政府,建立了多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的平山县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这也是河北省首家县级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构。

  “今后俺们遇到大事小情就不用四处跑腿,在这个地方就能全部解决了!”平山县平山镇里庄村村民李习霞指着“平山县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的门牌激动地说。

  走进中心大门,“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几个鲜红的大字映入眼帘。

  “当事人有了矛盾纠纷,首先是想知道怎么办?其次是找谁办?那么,当事人一进来就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就可以为当事人直接进行答疑解惑、纠纷化解。”平山法院法官张明表示,当在矛盾纠纷限期内始终调和不了的,当事人可再进入二层的诉讼服务大厅办理诉讼事务,这样的设置让法院和当事人都能够减少诉累,同时也稀释了部分其他机关部门的信访压力。

  截至2021年5月31日,诉讼服务中心受理诉前调解案件719件,调解成功352件;速裁团队受理案件892件,审结771件,让老百姓的纠纷得到快速有效地化解。

  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立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坐标之上,沿着革命先辈的道路,人民法院将永远坚持党的领导,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将党的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记司法为民的初心,高呼那句响亮的口号,始终奋斗在“赶考”的路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