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一站式建设有活力见效率
2021-07-26 15:47:0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周瑞平 姚海峰
 

图为安徽高院副院长王章来(右一)向代表们介绍一站式建设情况。

图为代表们被合肥中院诉讼风险智能评估系统吸引。

图为代表们察看肥东法院24小时自助法院。

图为包河区法院法官深入社区化解纠纷。

  “24小时自助法院更加方便群众诉讼”“专业调解力量诉前解纷事半功倍”……7月13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组织26位全国、省人大代表视察合肥法院工作,代表们称赞合肥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有活力见效率,诉讼服务提档升级,诉调对接机制日益完善,多元解纷成效明显,诉源治理有序推进,满足了群众多元司法需求。

  优化诉讼服务

  实现提档升级

  “这里是肥东县人民法院新建成的24小时自助法院,当事人可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认证的方式进入系统,完成多项自助诉讼事务,实现全天候诉讼服务。”在讲解员带领下,代表们走进设置在安徽省肥东县人民法院大门口的“24小时自助法院”。

  在诉讼材料收转区,配置了诉讼材料智能收转云柜。当事人获取二维码,将材料放置在云柜后,系统就会向主审法官发送短信提示,实现材料的无接触流转,提高流转速度。

  在自助立案区,配置了三台智能终端,当事人可以自助完成诉讼风险评估、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等事务。

  “肥东法院有许多亲民便民举措,半年来,又增添了新的诉讼服务项目。”全国人大代表李小莉感慨地说,“24小时自助法院打破了时间限制,可以满足当事人八小时之外的司法需求,更加方便了群众。”

  肥东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设立了8区15个服务窗口,立案登记、材料收转、执行立案、收费退费等功能有序衔接。代表们赞扬该院专人导诉、免费自助复印、母婴室等服务,在细节上体现出了便民亲民。

  陪同调研的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章来向代表们介绍了全省法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讲解了现场立案、网上立案、跨域立案等不同立案方式。合肥法院诉讼服务工作曾经被两次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近年来,进一步完善了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巡回办理等诉讼服务功能,构建起“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服务格局。全市法院全部建立诉讼服务大厅,做到“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全面运行诉讼服务网,全部对接中国移动微法院,推广网上立案、掌上立案;全部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提供自助或人工查询咨询服务;多数基层法院设立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法官联系点、社区法官工作室等,将诉讼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诉讼风险智能评估系统引起代表们的关注。这套该院自主研发的系统,可以对50类案由进行诉讼风险智能评估。当事人输入关键词后通过大数据分析、法律知识图谱等技术,生成风险评估报告及法律意见书,向当事人阐明诉讼风险,引导当事人选择多渠道解决纠纷。

  代表们认为,合肥法院注重做好诉讼服务细节,提升服务水平,彰显了司法为民的情怀。

  健全工作机制

  构建多元格局

  合肥市两级法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努力争取政府支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呈现许多特色,给代表们留下深刻印象。

  合肥市委政法委专门召开全市推进人民法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工作会议,加强机制建设,汇聚解纷合力。市委政法委、合肥中院联合印发《合肥市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工作检查考评实施细则》,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纳入综治考核,量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阵地保障、工作保障等四大类71项指标,逐级建立检查考评工作机制,确保责任落实落细。

  合肥中院积极推动调解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合肥市司法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合肥市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管理办法》,完善考评、准入、培训、奖惩机制,激发特邀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积极性,稳定了调解员队伍。

  合肥中院着力健全诉调对接机制,完善先行调解、委派调解工作机制,构筑“能引尽引,能调则调,调确衔接,调判结合”的多元解纷格局。与市政府法制部门联合制定了《诉与非诉相互衔接的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若干工作制度》等制度,建立了行政纠纷诉调对接平台。全市法院依托该平台和市、县区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开展行政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将房屋征收补偿纠纷、土地征收补偿纠纷、政府信息公开、不履行法定职责等适宜协调的行政纠纷纳入诉调对接工作范围。合肥中院依托合肥知识产权法庭管辖优势,借力“联合协作、调诉对接”工作模式,以司法保护为主导,以人民调解为补充,积极创新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高效有力服务企业创新。聘请了200名智库专家和技术调查官,发挥专家辅助人作用,参与案件审理、调解工作。与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建立司法与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保护和鼓励智力创新,至今共化解知识产权纠纷案件1000多件。

  合肥市两级法院先后引进131个特邀调解组织、889名特邀调解员进驻法院,从事诉前调解工作。2018年以来,通过法院调解、委托、委派调解等方式共化解民商事纠纷90024件。

  为固化调解成果,避免诉前化解的纠纷转化为新的执行案件,合肥中院在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的同时,于2020年6月制定了《关于充分发挥司法确认制度效果,促进当事人自主履行的意见》《关于建立诚信履行人名单制度的若干意见》。建立自动履行正向激励机制,对经人民法院委派或委托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积极引导当事人自觉履行民事调解协议。对自动履行的当事人,依法给予减免案件受理费。将诚信履行名单推送至工商、金融及征信部门,建立诚信履行“名单库”,探索诚信履行获得更好的社会信用评价。强化自动履行考核导向。对委派(托)调解案件,将“协议履行完毕”作为特邀调解员“以案定补”奖励依据。这项制度实施一年来,全市法院裁定确认调解协议有效案件9065件,绝大部分自动履行。

  发挥专业力量

  提高解纷质效

  2021年6月21日,合肥市物业管理协会驻包河区人民法院调解工作室成立,这是正式进驻包河区法院的第12家调解组织。自2017年全省首家区级诉调对接中心在包河区法院挂牌以来,该院的诉前解纷平台已囊括了家事、商会、劳动、道交、建筑等11个行业12家专业调解组织。

  “针对类型化、专业化纠纷不断增多的趋势,全市法院注重将行业组织的专业调解力量请进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汇聚起诉前调解的力量。”合肥中院副院长赵甄介绍说。

  合肥市两级法院联合行政职能部门、调解组织、仲裁机构、行业协会等共建解纷平台,在交通、医疗、保险、家事、劳动争议、建筑工程、房地产(物业)、消费维权等矛盾易发、多发领域设立专业性、行业性调解室,一站式调处常见、多发的行业纠纷。迄今已有60家行业调解组织入驻全市两级法院参与诉前调解,2018年以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3221件,成为诉前调解的主力。

  2019年5月,合肥市蜀山区挂牌成立由蜀山区人民法院管理的全省首家集公共法律服务、诉调对接、诉讼服务为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立家事、物业、建筑等12个专业调解室,专事诉前调解;4个法院速裁团队负责诉调对接、快审案件,为当事人提供无缝衔接、即时高效的一站式解纷服务。

  合肥市庐阳区人民法院积极探索家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聘任家事调解员74人,家事调查员87人,协助法院进行家事案件调解和调查工作。在社区居委挂牌成立家事调解室,采用“法院+社区”模式化解家事纠纷。2020年该院委托家事调解员调解的案件,调解成功率高达80%以上;进入诉讼程序的家事案件,调撤率近九成,实现对家事纠纷高效率、实质性化解。

  代表们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可以事半功倍,合肥法院请专业调解组织进驻法院专门调解行业纠纷,化解了大量纠纷,也减轻了法官办案压力。

  为提高解纷速度、办案质效,全市法院选调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组建速裁团队,指导特邀调解员诉前调解,对调解不成的简易案件,由速裁团队进行审理。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探索根据案件类型、难易程度等灵活确定审判组织。试点以来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35031件,占一审民商事案件的比重为21.91%。庐阳、蜀山、包河法院上线要素式审判软件,健全类案批量处理机制,统一审理裁判尺度,制作类案审理模板,案件审理周期大幅缩短。全市法院速裁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由改革前的43天降至目前的27天。

  创建“无案社区”

  促进诉源治理

  近年来,合肥市两级法院收案量年均增长30%以上,法官人均结案量达300余件。面对矛盾纠纷数量持续攀升对执法办案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市法院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将党的领导作为推动诉源治理的根本保证,积极参与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基层治理大格局。

  2019年,合肥中院经过深入调研,向合肥市委政法委提出在全市开展创建无民事案件、无刑事案件、无行政案件为主要内容的“无案村(社区)”活动。2020年4月,合肥市平安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专门印发《合肥市开展“无案村(社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决定将“无案村(社区)”创建活动作为平安合肥、法治合肥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把“无案村(社区)”创建工作与平安建设考核挂钩,明确将万人成讼率作为“无案村(社区)”创建标准之一。力争通过三年的创建活动,实现全市“无案村(社区)”数达到全市总量的20%,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

  全市基层法院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参与“无案村(社区)”创建工作。蜀山区法院先后和稻香村、笔架山、五里墩等5个街道办事处、园区共建“无案社区工作站”;探索“调解员现场调解+法官远程在线指导调解”的线上联合调解模式,法官在线指导社区调解工作,对达成的人民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包河区法院开展“法官进网格”活动,深入社区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肥西县人民法院开展“法润乡村”活动,参与基层社会综合治理。

  全市法院延伸人民法庭职能,对接基层综治网络,在全市乡镇街道、大社区设立了65个法官工作室,法官不定期驻点开展巡回审判、诉前联调、法律咨询、指导人民调解、化解信访积案。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明珠人民法庭建立“一社区一法官”工作机制,和5个社区34个居委会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法官下沉社区网格,与基层网格员力量深度融合,共同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肥西法院三河人民法庭在三河镇、丰乐镇、严店乡共64个社区(村)张贴法官联系牌,公布电话、微信号,方便群众联系法官。将每周四定为“法官咨询日”,派员到三河镇综治中心值班,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指导特邀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化解纠纷。

  2021年上半年,全市法院开展巡回审理372次,诉前调解和指导人民调解25672次,提供法律咨询13191人次,协助地方化解信访疑难案件107件。许多常发、多发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实质性化解。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