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施甸县人民法院李树法官的一天
2021-08-18 15:04:0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王瑶 段院梅
 

  8月13日早晨,大雨过后的滇西施甸大地,天朗气清,李树法官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办公室,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他的工作是民事纠纷的诉前调解和速裁。

  刚到办公室不久,一对男女一前一后走进速裁办公室,男人满含怨气地看向身后的女人,说道:“法官,我要和她离婚!”女人则满怀心事地低着头把弄着手里的一团纸巾说:“我不和他离……”李树站起身来,笑眯眯地看向两个各执己见的当事人说道:“来来,有什么矛盾说给我听听。”就引导着两位当事人到了孝情调解室。李树并没有急于询问两人因何闹到法院,而是与两人拉起了家常,聊工作,聊生活,说着说着,两夫妻没有了刚到法院时那样满怀怨气了。在李树的带动下两人开始平静的交流。谈话间双方都说出了自己的难处,但也并没有到非离婚不可的地步。李树耐心开导了两人,劝说他们和好,共同战胜困难期待新生活。最后,夫妻两同意了他的建议,先回家冷静冷静。

  连续与当事人交流近两小时,最终劝说夫妻两平静离开后,书记员小魏不解地问:“他们俩已经不止多少次闹离婚了,为何还要劝他们和好,就让他们离了呗。”李树缓缓从座位上站起身,看向尚未走远的两人,笑了笑说:“我们办的虽然是案子,可那都是他们的人生啊!”

  一直以来,李树都是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化解着每一起矛盾纠纷。无论是吵闹难分的夫妻、剑拔弩张的邻里,还是为讨薪犯愁的当事人,到了李树那里,仿佛都注射了镇静剂,再难缠的矛盾总能在平静中得以化解。

  再回到办公室,李树拿出一本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一边翻看,一边提醒书记员某个案子几号要开庭了,某个案件当事人要约好来院调解的时间,然后就开始规划下午的下乡路线。每个周五的下午如果没有当事人临时来访,李树基本都会下乡办案,这个周五也不例外。

  送达、调解、回访便是他下午的主要工作。驱车到了起诉书里写的地址,未能找到当事人,李树只好下车步行,一路走一路问,经过多次向路人问询,终于找到了当事人家中,送达了法律文书,了解了其生活情况,并告知其要按时到法院参加调解,然后又继续走访下一家。有当地老乡的引导,第二家走访非常顺利,为了给接下来的另一起纠纷调解留下足够的时间,李树得知当事人一切状态正常后就离开了。

  他要调解的是一起离婚纠纷,因诉前调解申请人提供的被申请人联系不上,于是只好选择上门调解。找到被申请人段某家后,其父亲称段某到附近村庄打工了,李树只好等着。在等待段某回家的过程中,李树与其父亲了解了段某夫妻俩的情况,查看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听邻居讲了对段某夫妻的评价。半小时过去,等段某到家,也等来了雨,在雨中,李树耐心地劝说下,段某同意离婚,并愿意到法院与申请人商量具体调解协议。

  走访完三家当事人,已是下午6点多,李树才带着书记员返回法院。

  在平均年龄为38岁的施甸法院,李树的年纪虽长,但他绝不会将苦活累活都交给别人去做。施甸多山区,案件分散,且案多人少,送达难一直是困扰案件审理质效提升的主要问题。为此,法院成立了送达小分队,专门安排年轻有力的干警外出开展送达工作,让员额法官专心在庭审案,而李树却对送达小分队并没有那么多依赖。为了提高效率,他出发前将须上门走访的案件分片区划分,将同一辖区内需送达的材料、可上门诉前调解的纠纷、需回访的当事人,都一一整理出来,一旦出发,就送达、调解、案件回访一路开展,也确保每一次出门都能办成事。

  他有时也会被质疑,现成的送达资源不用,非要自己去做,办案效率低,而他却认为,自己承办的案件必须得亲自送达,因为很多民事纠纷承办法官身临其境后更能直观地了解民情案情,才能切切实实地为民实事、办好事。

  李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法官,工作之余,他愿意将心得与同事分享、共勉。他为人朴实,像春风化雨般影响着身边的人。他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哪怕多次被当事人指着鼻子骂,也总是尽最大努力为当事人做调解。在李树法官看来,化解诉讼纠纷,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多大的委屈都值得。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