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司法孺子牛
——记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张泽端
2021-08-23 08:53:3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陈小康 雷书彦
 

张泽端到山林中现场勘查

张泽端开庭审理案件

  1994年毕业之后就在法院工作,至今已有27年了。从重庆市金溪法庭的书记员,到黔江区人民法院的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再到重庆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庭长、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从满头青丝到两鬓斑白,张泽端始终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始终坚持司法为民、便民、利民,是名副其实的司法孺子牛。

  1971年,张泽端出生于重庆黔江区石家镇。成为法官后,他所办案件无超审限,无涉信访,无被发改,他先后荣获“优秀公务员”“重庆市十佳人民满意法官”“全市法院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作为民事审判庭的庭长,他以身作则、明责善任,强化团队意识,狠抓审判质效,他所带领的民一庭多次荣获“先进集体”称号。

  金溪人民法庭的“稳压器”

  23岁那年,张泽端进入法院工作并被分派到了黔江区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金溪人民法庭。它位于重庆黔江区西南面,离黔江有30多公里,辖区6个乡镇,50多个村。这里岭与岭此起彼伏,峰与峰错落相融,从一个山村看向另一个山村,仿佛就在眼前,但走起来却往往需要一整天时间,而且每天只有一趟班车,交通极其不便。

  为了方便群众诉讼,张泽端常常到院坝、田间地头开庭。山间小道崎岖难走,一下雨更是湿泞泞的,一不留神就会摔倒,他常常旧伤未好又添新伤。

  有一次,为了执行一个案子,张泽端早早背上卷宗等物品出了门,走了两个小时到白土乡,却得知被执行人几天前已经搬到了三塘盖。

  他决定前往三塘盖,一定要把执行款执行到位。从白土乡到三塘盖徒步还要3个小时。当张泽端准备出发时,下起了小雨,他撑开伞继续赶路,路慢慢变得湿滑难走。

  经过4个多小时走到三塘盖时,张泽端身上被雨水打湿了,两腿都是泥巴,肚子也饥肠辘辘。他顾不上休息,立刻找到被执行人,也许是被他的决心所折服,被执行人很快兑现了欠款,这次徒步执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那天,夜深人静时张泽端才回到法庭,发现膝盖被划了几道,往外渗着血。

  为了节省办案时间,张泽端用工资买了一辆摩托车,一开始骑车技术并不好,在陡峭的路段或弯路多的地段都不敢骑。慢慢地摔跤次数多了,他的车技也练上去了。

  金溪法庭的案件多是乡村土地纠纷、相邻纠纷等。虽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一旦处理不好,就容易激化矛盾。张泽端认为,案件从群众中来,就应该走到群众中调,“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调解不伤和气,有利于维护一方安宁。”张泽端说。

  1999年5月底,眼看要过了稻谷种植的农时,可两个稻农却因为稻田的水资源问题都未栽上秧苗。一方还把对方种了一半的禾苗拔了,双方因此矛盾激化,大打出手。

  张泽端请来了村干部,一起来到争议的田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不要打架,要相信法律,相信我,解决了纠纷,赶紧种上禾苗还不算晚。”两人在张泽端的安抚下,都安静了下来。

  张泽端仔细看了水源走势、水田情况,采用“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分别与纠纷当事人了解情况,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和要求,给双方提出了调解方案,并告诉他们水资源是大家的,要共同合理利用。最终在张泽端耐心的开导、劝说下,双方握手言和,两块地及时种上了禾苗,没有耽误农时。

  参与张泽端调解全过程的村干部佩服地说:“小张,你调解真是有一套!”

  在金溪老百姓的眼里,张泽端是一位有耐心和爱心的法官,老百姓和他的距离近,也愿意向他敞开和解的大门。村民有怨气向他倾诉,有纠纷找他调解,有困难找他帮助。

  8年的金溪法庭工作,张泽端用青春和热血翻山越岭,用辛苦和汗水守护正义。8年来,他未结案件为零,未执行案件为零,上诉案件为零。因为法庭工作成绩突出,2002年,张泽端被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评为“重庆市十佳人民满意法官”。

  在这任重道远的审判之路上,不管严寒酷暑,不管山高路远,都努力做到无私奉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张泽端作为基层的“稳压器”,化解了群众大大小小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守护着一方和谐。

  百姓的“解忧者”

  在巍巍武陵山区,悠悠阿蓬江畔,正是有了公平正义的人民法官,才有了万家灯火的幸福温馨;正是有了无私奉献的人民公仆,才有了十里八乡的宁静祥和!张泽端就是这样一位把百姓事放心上的法官。

  记得去年有一个排除妨害的案子,张泽端通过查看当事人相关案件,发现原告杨某与被告董某曾因道路通行、房屋滴水等问题多次起诉。都是些小事,但双方多年积怨颇深,甚至还因肢体冲突受伤住院。这次起诉是杨某认为董某将自己的院坝加宽筑围栏,侵占了村里固有的通道,致使杨某家的农用车无法通行。

  作为多年的民事法官,张泽端深知作出一个判决是很简单,但“案结”不是目的,“事了”才是当事人的需求。于是他决定去案涉地彭水县岩东乡堰塘村看一下。

  当时正值7月中旬,接近大暑,天气闷热得很。中午吃过饭他们一行3人便匆匆地往堰塘村赶。车行到一半时,突然停了下来,原来前方塌方了,路断了,陷进去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大坑。几台挖机、水泥车自卸车,还有十几个工人在紧急抢修。估计要两三天才能修好。

  张泽端没有被塌方挡住前进的路,他坚定地对大家说:“翻过这座山!”

  他和大家一起拿起案卷,穿过玉米地,踏过“吱吱呀呀”的简易铁皮桥,走过陡峭狭窄的山间小道,绕过零零散散半干的牛粪……

  张泽端脸上的汗珠刚擦完又冒了出来,额前头发湿漉漉的,制服被汗水浸湿了,黏在身上,白乎乎的汗盐清晰可见。经过2个多小时,他们终于翻过了山,到达了现场。

  当事人看到他们很惊讶,本以为法官不可能赶到,不可能为了这点小事大老远跑过来。张泽端笑着对当事人说:“老百姓的事,没小事。”

  通过现场查看、询问当地村委,并耐心倾听了双方的心声,张泽端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解方案,双方当事人敞开了心结,握手言和,当场签了调解协议,保证以后和睦相处。

  改革创新的“急先锋”

  从2016年5月,重庆四中院被重庆高院确定为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法院后,张泽端作为庭长便带领全庭如火如荼地开展起家事审判改革。

  当月,张泽端主持召开了庭务会,研究学习了重庆高院的试点实施意见,并在院领导的指导下迅速成立了家事审判合议庭。8月23日,院里设立指导小组,张泽端任副组长。

  张泽端带头完成了《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家事案件审判规程(试行)》等文件,以及《婚姻状况调查表》《感情修复计划书》《委派调解函》《家事案件回访情况登记表》等6个文件的起草工作。

  在张泽端的带领下,全庭以及辖区基层法院转变家事审判理念,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并以发挥审判职能、培育良好家风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家事审判改革。

  张泽端为了推动辖区法院家事审判庭的改革进程,经常抽空到辖区法院开展调研、指导等工作。并指导创办了部门期刊《法庭工作通讯》,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和改发案件辑要等,统一裁判尺度。

  到2017年,家事审判改革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了,而是有了一整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改革有序纵深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2017年9月21日,重庆四中院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并发布了家事改革典型案例,充分发挥案例的引领、示范和指导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在重庆高院家事审判考核中,重庆四中院获得了满分,被评为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专项工作先进法院。这份荣誉是对张泽端带领的团队的肯定,也更加激励他在今后的家事审判改革中砥砺前行!

  2020年初,疫情席卷整个华夏大地,也给法院审判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很多异地当事人无法按时到达现场开庭。院里号召大家积极开展在线诉讼,确保疫情期间法院审判工作平稳有序运行。

  张泽端第一时间召开部门会,要求提高网络庭审开庭率。仅仅2020年2月17日一天,他就网络开庭两件合同纠纷案。他不仅自己带头,也要求其他法官想方设法多利用互联网开庭。疫情期间,民一庭是互联网庭审最多的审判庭,切实保障了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2020年10月,院里开通了重庆首家“云上天平”跨域庭审系统。因为这是个新系统,任何人还没有使用过,书记员害怕万一疏忽,操作不当影响庭审进程,出现了畏难情绪。

  “不要怕,这个新系统很好,当事人在百里之外都能开庭,我来带头用。”张泽端给大家打气。

  2020年10月16日,他带领民一庭敲响了全院“跨域”庭审第一槌。在本院连线彭水第三法庭,与当事人隔空相见,顺利完成在线举证、辩论、核对笔录等环节,成功审理一起离婚案,真正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目前,张泽端带领民一庭已使用该系统审理近50件案件,为近百名当事人解除了纠纷。

  “云上天平”跨域庭审,是重庆首创,它让人民共享“科技+创新”的司法红利。张泽端作为民一庭的庭长,不仅自己做好创新的先锋,更发挥管理职责,调动全庭的积极性,通过“云上天平”解纠纷,让红利惠及更多群众。

  两袖清风的“铁面法官”

  张泽端在法院工作20多年,可遇到当事人送礼的事还真是屈指可数,让他记忆比较深的有两次。

  1998年初冬一个寒冷的下午,张泽端正在写判决,听到外面有人叫“张法官”。他放下笔快速走出去,只见不远的地方站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婆婆,背着竹背篓,佝偻着腰。

  老婆婆看张泽端出来,一边叫着“张法官”,一边颤巍巍地迈着急促的小碎步过来。他赶紧跑过去扶着老婆婆,定睛一看,原来是几个月前一个赡养案子的当事人。

  “您找我有什么事吗?”张泽端问道。她打开背篓,里面是个腊猪腿,“张法官,这是自家土猪熏的,谢谢你,让我老了有人养。”

  张泽端严肃地说:“娘娘,拿回去,法官不收任何东西。”在他一再拒绝下,老人这才把腊猪腿装了回去。

  考虑到老人年龄大,家离法庭有两公里,张泽端背上背篓把她送了回去。一路上,张泽端告诉她:“判官司,是法官的职责,以前红军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现在法官也一样。”

  回法庭的路上,张泽端感觉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一个小小的案件,对老百姓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还有一次,是在中级法院。当时,他刚开完庭回办公室,法警打来电话,说一个人等他等了一个小时了,要见他。张泽端寻思,应该是对案子判决有疑问,便让她上来了解一下。

  不一会,一个40多岁的妇女推门进来了。张泽端从没见过她,应该不是他案件的当事人,就问道:“是不是找错人了?”妇女坚定地摇摇头:“没有没有,就是要找您,张法官,谢谢您。”

  她告诉张泽端,她丈夫的案子是他判的。通过她说的姓名,张泽端才想起来,那是一件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她丈夫摔残疾了,可工头拒绝承担责任与赔付。

  案子到张泽端手里后,他了解到伤者家庭困难,有两个孩子在读书,一个老人常年卧床,这次治伤又借了不少钱,急需赔偿金渡过难关。于是张泽端多次找到工头,告诉工头不承担责任、不执行赔偿款的后果。在张泽端刚柔并济地开导下,最终工头答应调解,并当场支付了赔偿金。

  “不用谢,为老百姓解决纠纷是我的工作职责。”张泽端说。

  可能感觉张泽端比较忙,没几分钟她就起身要走,张泽端送她到电梯口,她一直重复着“谢谢,谢谢”。

  回到办公室,张泽端刚准备写判决,突然看到办公桌上多了个信封,应该是女子趁他起身倒水时放的,一看里面有钱,张泽端飞奔出去叫住了刚出大门没几步的女子。张泽端把信封塞给她,满脸严肃地说:“你这干啥,拿回去!”当事人家属有些紧张了“没多少,就是一点心意”。张泽端告诉她:“心意领了,法官要廉洁自律,不能收受财物。”并对她进行了教育,告诉她不能给公职人员送任何财物。

  “行之以躬,不言而信”,张泽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时刻刻向周围传递一种向上的正能量。

  经常见不到人影的“法官爸爸”

  作为一名法官,加班是常态。案卷如山要加班,完成质效要加班,年底冲刺要加班……有时候真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张泽端也一样,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子,出门天破晓,归家戴星辰;记不清多少个夜晚,挑灯校对判决,妻儿熟睡才开始洗漱。那些夜深人静的路灯,那些晨光熹微的星,装点着他的法治人生。

  有一次,立案庭给送来了“大礼”,是一起近300件系列案。该批案件涉及当事人众多,属于重大敏感案件,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司法公信。这些案子给庭里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不仅要处置预案到位,审判掌控恰当,还要媒体引导正确,司法为民暖心。为了审好这批案子,张泽端带领全庭开启了“5+2”“白+黑”工作模式。

  作为庭长,张泽端更是起到了带头模范作用。

  那段日子,3岁多的儿子基本上没有见到过张泽端,虽然他每天都回家,但回家儿子已睡熟,早上出门儿子还未醒。

  有一次,张泽端又是夜里12点才到家,爱人告诉他:“幺儿今天不睡觉,非要等你回来抱他睡,等了半天,自己困了在沙发上睡着了。”

  张泽端心里很不是滋味,放下包,悄悄走到儿子床边,儿子睡得正香,眼皮轻轻垂下,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张泽端忍不住抚摸一下儿子的脸蛋,心里充满了愧疚,“等忙完了这批案子,爸爸一定带你去游乐场,多陪陪你。”

  现在,张泽端除了是民一庭庭长,还是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他更忙了。很多时候,一天开庭和会议接踵而至,有时候刚开完庭,又匆匆换制服去开会,开完会又赶紧套上法袍去开庭,连合议都需要挤时间或放到下班后。

  陪伴儿子的时间更少了,但张泽端相信儿子长大了,会理解爸爸的,知道法院人在追求法正民安、捍卫公平正义、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时的信仰与责任。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