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监督员制度 更加精准有效
2021-08-31 14:29:18 | 来源:南方日报 | 作者:杨悦
 

  近日,网友“tomo酱酱”发布了一则母亲去世微博,新浪微博监督员“Shine季浩洋”声称查询到其母亲正在正常上班,认为该博主涉嫌捏造故事进行非法诈骗,对其账号作出封号处理。涉事博主被封号后注册小号,拿出了母亲的死亡证明及遗体火化证明,引发同情。微博监督员被推至风口浪尖,引起众怒。

  网络世界中,被封号意味着一个人的“数字死亡”,在算法划定空间中的数据积累毁于一旦。一起莫名其妙被封号的荒诞事件,足以唤起人们在未知规则下的网络不安全感,生怕下一个“号没了”的就是自己。“传说中的微博监督员”意外浮出水面,也带给人们新的困惑:微博监督员是否有权限直接封号、查看用户信息?

  微博官方回应,涉事博主被封号是因为发布涉时政有害信息,系站方处理,微博监督员是用户中的一员,没有处置账号、获取信息权限,同时“Shine季浩洋”因不当言论被清退并永久禁言。微博对监督员的描述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志愿者”出了差错似乎和自己没什么关系,也更容易获得公众谅解,但又是谁在低成本享受“志愿者”的服务和成果,从中获取收益呢?

  最核心的争议是,监督员制度是否在导向提高投诉数量。有人认为“Shine季浩洋”不经证实就投诉是为了达到最低投诉量考核,因为每月有效投诉量排名越靠前,获得的现金奖励越多。所谓“志愿者”在这里更像“谋利者”,清退一个误伤的监督员,难以解决类似问题。不可否认,志愿者式的监督员确实存在,比如为了孩子少接触垃圾信息当监督员的家长。

  《微博监督员工作条例》要求,微博监督员每月有效投诉不少于200条,连续两个月不达标直接清退。不设置考核任务难以调动积极性,但也要考虑到,当投诉从维护网络环境手段变成工作任务,如何避免“为投诉而投诉”?微博社区管理工作公告数据显示,7月份,微博监督员投诉处理涉黄低俗、违法有害信息374万余条,人均有效投诉4472条,算下来每人每天差不多要有效投诉145条。这种实际工作量下,平均每个帖子浏览时间、查证时间可想而知,如何在速度和质量之间取得平衡,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2017年微博建立社区监督员机制,为治理平台有害内容信息提出了有益探索。此次争议再度表明,保证投诉精准有效是微博监督员制度存在的基石。微博设置了监督员,就应该有效约束、规范监督员行为,用更科学的制度设计保证投诉质量,避免再次出现类似误伤事件,更大发挥监督员制度维护清朗网络空间的作用。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