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名同姓
2021-09-08 16:32:32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于向华
 

  春和景明,“装点枝枝新巧”。3月26日,根据威海市文登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安排,我随专班来到廉洁文登·昆嵛清风馆。记不清多少次来过,每次来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清风馆里陈列着文登历代先贤的看板。除“天下廉吏”于成龙,“一代完人、千秋典范”徐士龙,“不事逢迎、忠正廉明”的丛兰等先贤外,我对“倡修水利,以劳卒于任”的清康熙年间附贡生于其珣公印象也非常深刻。

  之所以特别关注,是因为本名于器珣的父亲曾用过这个名字。查寻《新华字典》、《百度百科》等可知,珣,指一种玉,出自《淮南子》“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玗琪焉。”

  《清代史料丛编》第九辑(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中有记载:于其珣,山东登州府文登县人,年四十七岁……今于十月二十日,奉特旨补授江西池州府知府。

  在于玉强老师的《天福山山名的由来》中可找到于公的详细资料:于其珣,字华白,户部左侍郎于可讬次子,幼颖悟,年十四如邑庠。由附贡援例通仕籍,任刑部山西司主事。雍正元年(1723),以保举一等,进本部员外郎、山西司郎中。历刑部十一年,矢清矢慎,特授他帅府知府,又命广东道员用,补授肇、高、廉、罗、道按察使司副使,所属三府、四洲十九县,以劳累卒以官位。丧无钱不能归,故人助赙之,乃得旋里,葬于驾山之阳……于其珣公乳名叫天福,宗族旁支后世子孙,多以他的乳名称呼。故曰:天福爷。天福爷去世后葬于此,故称此山为天福山。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天福山名称的由来。很惊奇,也很震撼!

  虽同姓同名,但比起名垂青史的于公,父亲则显得平淡无奇。从旅顺某部退役回乡的他先后在村里担任过民兵连长、赤脚医生、生产队队长、治保主任、村委会主任。爷爷、奶奶和母亲三人体弱多病,需要常年服药。我和弟弟上学读书,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再苦再累再难,父亲从没有打过村集体、村民一分钱的主意。在村委任职近二十年,父亲做人做事但求问心无愧,虽一芥不取诸人,并时常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周济左邻右舍。“三人行,必有我师”“吃亏是福”是父亲对我们姐弟说得最多的两句话。父亲身教多于言传,点点滴滴,虽细行不敢不勉。

  受父亲的影响,二十几年前,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法学专业并得偿所愿。在成为职业法律人的日子里,我时常会想起郑燮郑板桥的“一枝一叶总关情”,会想起“珣”字的冰心玉质,会想起于其珣公赴池州任前雍正帝在养心殿召见时的殷殷嘱托:“因尔为人诚实,故用为知府,其仰体擢用至意”,会想起父亲,想起我所知悉的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万千人……

  远处,是初春的荷塘,往年的莲蓬在侧睡。驱车回家的路上,我顿悟:人以花喻,廉者如莲。根植灵魂深处的廉洁基因,赋予崇德尚廉的我们同一个响亮名字——清廉威海人!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侯裕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