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预防先行 纠纷就地化解
——浙江青田法院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纪实
2021-09-18 14:39:33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余建华 汪晓雪 陈若蓉
 

  近年来,浙江省青田县人民法院聚焦当前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逐步形成以“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为核心的诉源治理新实践。今年以来,该院诉前引导调解3776件,诉前化解率和民事可调撤率90.09%,有效促进当事人诉前和谐理性化解纠纷,受到各方好评。

  数字赋能治理,推进“共享法庭”建设

  厉某与吴某因相邻土地权属发生争议,多年睦邻好友一朝“反目成仇”。

  “尽管我们多次介入调解,但双方各执一词,都不愿让步,每次调解都以争吵结束。”仁庄镇驻村干部说。

  于是,他们通过“共享法庭”联系到青田县法院法官,一网连接两地沟通三方,历时3小时,老邻居从怒目相向到握手言和。

  青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偏远地区的当事人到现场参与调解有诸多不便,尤其当需要多次调解的时候,反复的路途奔波也容易引发当事人不满情绪,进而激化矛盾。

  2021年8月,青田县法院联合县委政法委、司法局、矛调中心,出台实施方案,秉承“不增编、不建房,一屏一线一终端”理念,在乡镇、村社现有场地铺设数字化设备,设立“共享法庭”,无缝对接“移动微法院”“浙江解纷码”等信息化平台,提供线上送达、调解、开庭等智能化诉讼服务。

  截至目前,青田县法院已推进“共享法庭”进驻11个乡镇、2个行业调解组织,力争年底前实现乡镇全覆盖。

  一社区一法官,纠纷化解提质增效

  “那分期还款协议就这么确定了。”近日,青田县海溪乡的调解室内,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成功化解。2020年3月,黄先生向陈先生借款10万元用于购买防疫物资,但因物资滞销无法及时偿还,双方闹得不可开交。调解员介入后,依托“一社区一法官”机制,邀请法官远程指导,3小时后,当事双方达成了协议。

  青田县法院副院长章晓军介绍,以更好服务群众为中心,青田法院构建起“一社区一法官”机制,组建24支“法官+助理+书记员”诉讼服务联络队伍,每队负责对接2至5个社区(村),着力推进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除了协助、指导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诉讼服务联络队伍还定期到对接的社区(村)作普法宣传、法治讲座等,至今已开展包括“学好用好民法典 ‘典’亮法治新生活”在内的主题宣传活动3次,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300余次。

  深化涉侨纠纷化解,线上解纷破解难题

  青田是浙江省第一大侨乡,全县55万人口中有33万名华侨,遍布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海外当事人出行不便,线上解纷需求激增。

  华侨张某因无法按期偿还银行借款,被银行诉至法院。青田县法院受理立案后,将此纠纷委派至金融调解中心,中心邀请省人大代表周雪华开展调解。

  “青田这边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华侨,受疫情影响无法回国处理纠纷的亲戚朋友也不在少数……”考虑到“侨”的特殊性,银行有意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海外华侨办理贷款展期。

  但因疫情交通管制,张某无法回国签署展期协议,也无法办理公证委托手续。周雪华了解情况后,通过司法联络平台联系海外联络员徐宋灵,由其指导张某操作使用“浙江解纷码”,同时,引导银行委托代理人、担保人前往金融调解中心进行调解。

  2020年8月3日晚,当事双方开启了一场隔着6小时时差、距离7000多公里的远程视频调解。调解成功后,双方使用“电子签章”签署调解协议,并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

  下一步,青田县法院将继续助推矛调中心建设,聚焦类型化纠纷,扩大解纷主体,创新解纷方法,推动矛盾纠纷源头体系化治理。同时,全面推动“共享法庭”进驻乡镇(街道)矛调中心(或综治中心),打造基层治理“桥头堡”,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调处在现场、解决在始发、吸附在当地。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