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问心无愧
——追记河北省固安县人民法院柳泉人民法庭庭长冯国生
2021-10-11 10:20:5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史风琴 丁力辛
 

  2021年6月、7月,冯国生参加了河北省法院第三期民事审判培训班。7月2日上午,培训一结束,冯国生把行李放到家中便匆匆赶回到固安县人民法院柳泉人民法庭。作为庭长,他关心着庭里的案件。

  一到法庭,他就向庭里的同事了解情况。忙活了一天,当天晚上轮到他值班,冯国生没有回家,庭里的同志下班后他又忙碌起来:清扫值班室和楼道,浇灌花草和树木……

  该吃晚饭了,妻子王伟康惦记冯国生,可打了几次电话他都没接,于是她来到法庭。

  “你怎么不接电话?”

  “手机放在办公室里了,没听见。你来得正好,帮我收拾一下。”

  冯国生和妻子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忙完后,王伟康包了饺子,热腾腾的饺子端到冯国生面前。冯国生还在制作调解书。

  “你先吃吧,给我留几个就行。”冯国生刚制作完调解书,有两位外地当事人来法庭咨询法律问题。冯国生在办公室接待了他们。送走两名当事人,已是22点30分。

  “我太累了,就想歇一会儿。” 冯国生轻声说着,便在法庭的小床上躺下了。一个小时后,王伟康发现躺在床上的冯国生喘着粗气、脸色青紫、意识不清,急忙拨打120。医院全力抢救,但无力回天,冯国生于7月3日凌晨1点停止了呼吸,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55岁。

  7月3日凌晨,固安县城下起了罕见的瓢泼大雨。

  7月4日,固安法院为冯国生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躺在鲜花丛中的他显得格外安详。人们想起了他生前说的一句话:“我能踏踏实实睡觉,因为我问心无愧!”“问心无愧”的冯国生,走得那样安详。

  “心正了 办案才能公正”

  从事审判工作25年,冯国生审理大小案件逾2000件,为维护公平正义倾尽全部精力和心血。他说:“我就想好好办案,办好每一起案件,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冯国生任固安法院交通庭副庭长期间,审理了这样一起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2013年11月4日,张某、胡某、李某、徐某一起乘坐徐某的轿车到湖北徐某弟弟家帮工,四人返回时,徐某、李某、张某轮流驾车。12月4日7点40分,张某驾车与前面王某驾驶的重型货车发生追尾事故,四人受伤,张某、胡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交管部门认定:在此次事故中张某负主要责任,王某负次要责任,胡某、徐某、李某无责任。事故发生后,原告胡某的家属提起诉讼,诉称胡某死亡后造成各项损失共计54万余元,要求被告保险公司和徐某赔偿;李某提起诉讼,诉称自己受伤后造成各项损失共计3.4万余元,要求被告保险公司和徐某赔偿;张某的家属也提起诉讼,诉称张某死亡后造成各项损失共计90余万元,要求被告保险公司、王某、徐某等赔偿。

  因原告的起诉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被分别立案,三件案件均由冯国生审理。

  冯国生接收案件后,给自己立了“规矩”:不但要公正办案,还要努力达到最佳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他一刻也不耽搁:迅速查阅案件材料,仔细分析案请;绘制事故草图,还原事故现场,吃透三件案件案情;初步确定各方的损失情况,预判各方赔偿责任和赔偿数额;决定对三件案件合并审理后,同书记员一起撰写庭审提纲,逐一梳理庭审焦点,为开庭做好充分准备。在此期间,冯国生多次与各方当事人面对面交谈,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掌握他们的诉求“底线”,并向他们介绍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庭审中,冯国生对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环节严格把控,让各方当事人充分发表意见,庭审达到了预期效果。庭审结束后,根据各方的诉讼请求,综合所有证据,按照法律有关规定,冯国生初步确定各方伤亡者的获赔限额。但他没有草率下判,而是开始了又一轮的与各方当事人面对面交谈,再次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意见,并做好各方当事人的思想疏导工作。在此基础上,冯国生对三案下判,三案原告很快拿到了保险公司偿付的赔款。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件案件下判后,各方当事人均表示服从法院判决,没有提出上诉,判决生效后也没有申诉和上访,达到了冯国生所追求的“最佳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起案件从立案到结案仅用了短短20天时间。

  “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法官首先必须做到公正执法,要做到公正执法最关键的是心要正,心正了办案才能公正。心不正,就会偏离事实、偏离法律。”这是冯国生常挂嘴边的话。

  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是公正执法的“大敌”。如何避免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冯国生的做法是把功夫下在“平时”。

  冯国生有个习惯,就是从不为家里的事求人。2004年妻子下岗,需要找工作,但工作都是妻子自己去找,冯国生从不出面。儿子毕业后也需要找工作,冯国生还是不肯出面。在冯国生看来,求人办事就会欠别人的人情,欠了人情就得还。别人有事找你,如果涉及案件就可能违法,就可能有损于司法公正。作为法官,必须堂堂正正做人。

  冯国生还有个习惯,就是从不让家人“过问”案件。他在家里从来不提案件的事,同时他要求家人不要“过问”案件,更不要为案件的事替人说情。妻子和儿子完全照办,既不“过问”案件也不替人说情。

  儿子冯天有个非常要好的同学,同学的哥哥和冯天说他有个案子在法院,想出5万元钱让冯国生在法院“活动活动”。冯天一句话挡了回去:“我爸办不了!”冯国生得知此事后夸奖儿子:“你做得对!”

  “要把服务百姓 摆在第一位”

  “我们身处最基层,有贴近群众的独特优势,所以要时时刻刻为百姓着想,要把服务百姓摆在第一位。”这是冯国生的一句“口头禅”。

  他给自己以及庭里的同志提出许多要求:时刻把当事人的事挂在心上,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办;收到案件后尽快完成对各方当事人的送达,要给当事人留足举证、答辩的时间,保证他们的诉讼权利;想方设法加快办案进度,力争早一天把他们的纠纷解决,让他们早一天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平等对待当事人,坚决杜绝有近有疏,认真对待当事人来访,接待当事人热心,答疑解惑耐心,思想疏导细心,解决问题真心;给当事人更多的关心同情和感情慰藉,让当事人切身感受到司法的温暖,手机24小时开机,除开庭、开会、集体学习外,当事人什么时候来电话什么时候接听,因故不能接听时事后及时回复……

  原告马某与被告白某经人介绍相识,二人结婚后生育三个子女。白某于2015年初到辽宁省凌源市三十家子镇老家居住后,与另一名女子婚外生育一儿一女。马某要求与白某离婚。

  冯国生审理此案。因白某居住在辽宁,没有确切的送达地址和联系方式,如果邮寄送达,白某很可能收不到,这样就会影响纠纷的及时化解。收案的第二天,冯国生和两名书记员三人轮流驾车直奔凌源市。行程6个多小时后,三人终于在三十家子镇水泉村找到了白某,但白某拒绝签收相关法律文书。冯国生耐心对白某进行疏导,讲明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又讲了很多家庭伦理方面的道理。白某转变了态度,接收了相关的法律文书,在送达回证上签了字,还表示一定配合法院工作。

  原、被告都是固安县柳泉镇大韩寨一村人,二人的共同财产仅有四间瓦房和一处宅基地。因白某有过错,马某不但想让白某“净身出户”,还要求白某给付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马某多次给冯国生打电话,希望法院满足其要求。马某什么时候打电话,冯国生什么时候接。有一天凌晨1点10分,马某又给冯国生打来电话,在梦中醒来的冯国生马上接电话。听了马某的一番“诉苦”后,冯国生耐心、反复开导她:“……他虽然有过错,但他还要生活,你们夫妻一场,怎么也得给他留个生活出路吧。他的经济状况你最清楚,他能拿出10万元赔偿你……”这通电话打了1小时40分钟。

  冯国生虽多次做双方调解工作,但双方没有达成调解协议。冯国生果断下判,依法分割了双方共同财产。根据白某的经济状况,判令被告白某赔偿原告马某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案件上诉后,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冯国生对待当事人似亲人,对不冷静的当事人也有一套自己的感情疗法。

  一次,冯国生安排书记员给一个相邻关系纠纷案件的当事人送达并做一份笔录。接通当事人的电话后,书记员把案情简单介绍了一下,当事人说了一句“没时间”就挂断电话,然后把书记员的电话拉黑。无奈之下,书记员向冯国生汇报了情况。冯国生语重心长地说:“别气馁,慢慢来。”冯国生给当事人打电话,结果也是被拉黑。于是,冯国生带着书记员找到了这个当事人所在村,得知这个当事人白天在外打工,晚上才回家。经多方打听,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了当事人打工的工地。见面之后,当事人情绪激动,可冯国生仍是平时的和蔼与淡定。他和当事人唠起了家常,并表示了对当事人的同情和理解。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他的“感情‘疗’法”发挥了作用:当事人的情绪稳定下来,在送达回证上签了字,还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书记员当场做了笔录。在返回的路上,书记员问冯国生:“所有的手续送达了不就行了吗,干嘛要这么费劲儿地非要给他做笔录?”冯国生笑着说:“我们做笔录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案件事实,更好地解决纠纷,如果不给他说话的机会,就不能有效解决矛盾和纠纷。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定分止争,只有让他们把情绪发泄出来、把想法全部说出来,才能更有助于我们找到解决矛盾纠纷的办法。”冯国生的一席话让书记员明白了,要做好审判工作必须真正从心底树立为百姓服务的意识。

  柳泉法庭辖区有一乡、一镇、55个村、4.7万人口。在这个“大家庭”里,人与人之间、邻里之间出现磕磕碰碰实属难免,乡、镇或村遇到解决不了的矛盾和纠纷也会求助于法庭,冯国生都是有求必应。

  某村村民吕某和苗某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属发生纠纷,经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村委会请法庭帮助解决纠纷。冯国生带领书记员立即到该村找到了双方当事人。原来,吕某在1993年土地分包时取得了位于该村一处土地承包经营权,1996年吕某外出打工,把土地转包给了苗某。2020年修建京雄高铁固安东站征收土地,双方均称自己享有该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吕某拿出了2019年政府颁发的承包土地经营权确权证书,苗某拿出了原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因双方有争议,在土地确权时村委会暂缓对涉案土地进行确权登记。了解基本情况之后,冯国生向双方当事人讲解了相关法律知识,苦口婆心地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疏导工作。历经5个小时的讲解和调解,双方当事人各让一步,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并向村委会作出了不再因此问题发生纠纷的承诺。

  “不干净的钱 一分都不能拿”

  2017年3月,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开始热播。

  该剧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叙事主线,讲述了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受贿犯罪的故事。冯国生很喜欢这部电视剧,只要有时间就必看。他对妻子王伟康说:“看了这部电视剧后,有的人睡不着觉了。我能踏踏实实地睡觉,因为我问心无愧。”

  冯国生的家庭不大富裕,一直过着紧日子。前些年,冯国生的弟弟得了尿毒症,需要换肾,冯国生的父母和弟弟都生活在农村,拿不出钱看病,冯国生便将自己在农村的住房卖掉。妻子王伟康在2004年下岗后,摆地摊卖了一年的袜子。后来,妻子在一家敬老院找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资仅500元,一干就是9年。近几年,妻子又在一所中学找了工作,收入比以前高了,但也只有2000元。儿子上学开销也不小,直到儿子考入国家公务员,冯国生一家经济条件才有所改善,但每个月的房贷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因为一直过着紧日子,夫妻俩从未买过好的衣服。

  冯国生经常笑称自己是个“穷法官”,但他又说:“我是共产党员、是人民法官,人穷志不能穷。”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他毫不动心,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一位人民法官的高风亮节。他说:“不干净的钱一分都不能拿!”

  一次冯国生接待了一个当事人,当事人临走时塞给冯国生2000元钱,冯国生说什么也不收,给他塞回去了。眼见当事人走了,冯国生进了卫生间,从卫生间出来时又碰见慌慌离去的当事人。冯国生感觉有些蹊跷,回办公室拉开抽屉一看,里边有2000元钱。一周后,冯国生到这位当事人家中把钱如数退给了当事人。冯国生发现,这名当事人的家庭非常贫困,破旧的老房子,砖铺的地面,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孩子们穿的也很破旧,而且当事人的妻子还有智障残疾。冯国生一阵酸楚,又自掏腰包救助当事人500元。

  冯国生与两名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毕某与某房地产公司合同纠纷案件。毕某私下找到冯国生,承诺只要能判地产公司赔其200万元的经济损失,他将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对冯国生的酬谢,冯国生予以严词拒绝。案件上诉后,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在有些人看来,当事人送钱不要可以理解,吃顿饭总算可以吧?冯国生非常坚定地说:“当事人的钱不能要,当事人的饭也不能吃。”

  冯国生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审理了14件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调解12件、判决2件,为房地产公司挽回数百万的经济损失。房地产公司三番五次请冯国生吃饭,以表达对他的谢意,但都被他婉言谢绝。房地产公司的人员说:“别说请吃饭不去,我们的烟冯法官一支也没抽过。”

  冯国生调解的崔某诉这家房地产公司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案件,调解从上午9点半一直进行到下午4点半,中午饭也没吃,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协议达成了,可大家还饿着肚子,每个人都已是饥肠辘辘,双方当事人都邀请冯国生出去吃个便饭,冯国生却说:“你们去吧,我还有事。” 房地产公司人员紧跟了一句:“吃碗面行吧,又不是吃大餐。”无论他们怎么说,冯国生还是坚持不去。直到下班后,冯国生和书记员才各自回家吃晚饭。

  如今,冯国生已去,但双方当事人永远也忘不了为解决他们的纠纷付出大量心血的这位好法官。

  冯国生去世后,他的同事眼含泪水深情地写道:

  惊悉国生驾鹤行,

  音容笑貌伫心中。

  我等必将承遗志,

  告慰冯兄悼英灵!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