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一”模式靶向攻坚执行难
——山东龙口市法院全面加强执行工作纪实
2021-10-21 10:01:0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任雪娜 高慧
 

  一直以来,“执行难”是人民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突出问题之一,也是人民法院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

  2019年以来,特别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龙口市人民法院紧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转理念、转模式、转作风,在解决顽瘴痼疾中探索建立以“繁简分流、分段制约、流程管控、事项集约”为主要特征的“三类九步一集中”执行工作模式(以下简称“三九一”执行模式)。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构建起以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为中枢、以“执行案件全程无纸化办公”和“执行事务性工作集约办理”为保障,以智慧执行为依托的执行工作新模式。截至今年9月底,该院案件实际执结率50.88%,实际执结案件占比68.88%,执行完毕平均用时32天,各项数据指标持续向好。

  繁简分流,三类案件梯次办

  要治病,关键是对症下药。为提高执行效率,龙口法院开出的第一个“药方”就是繁简分流,也就是“三九一”执行模式中的“三”。

  根据对当事人履约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该院将执行案件分为速执、快执和精执三大类,并分别由速执团队、普执团队和精执团队办理。对于案情简单、易于执行的简单案件由速执团队办理;对于财产处置、腾房让地等矛盾激烈、难度较大的复杂案件由精执团队办理;其他案件则由6个普执团队随机分案办理,极大缩短了办案用时。

  2021年上半年,该院执行案件平均办案天数54天,同比下降达58%。速执团队队长孙慧娟,自年初到执行局工作以来,月均结案80件以上,执行到位率达94.1%。在刚刚过去的9月份,该团队结案109件,再创历史新高。

  流程管控,九个节点重点办

  “执行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管不到位。“以前执行员手里有多少案子,只有他们自己清楚,甚至案子攒得多的时候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工作推动难度很大。”龙口法院执行局负责人袁娜一针见血地说。

  分段制约、流程管控,是龙口法院“三九一”执行模式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关键一步。“三九一”的“九”,指的是从执行工作流程32个节点中选取查控核验、送达核验、二次查控、传唤约谈、现场调查、履约分析、终本移送、失信罚款、拘留拒执9个关键节点,通过填制红黄蓝可视化表格的方式,全流程呈现执行工作节点推进情况。

  “各执行实施团队必须密切关注在执案件流程节点信息,关注每个节点的案件数量,哪个流程节点案件数量多,哪个环节就需要加快推进。”执行局督管团队于纪翔介绍说,可视化的案件管理,为各团队统筹推进在手案件提供准确数据支撑;而流程化的工作模式,则确保各团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负责的节点工作,实现工作提速。

  事项集约,“最强大脑”集中办

  改革之初,该院所有执行案件都是人工分案、人工送达,从立案到把案件分到执行员手中就要半个月的时间。“三九一”的“一”就是充分发挥信息化和集约化优势,做实做强执行指挥中心,将所有可以集约办理的事项统一集中到实体化运行的指挥中心,由中心所辖团队负责办理。在执行指挥中心设立保全、速执、信访、裁决、终本维护、财产处置、督管、信息运维等8个事项集约团队和一个派驻执行局法警中队。

  “如今我们在全省率先引入事项集约办理系统,从立案到分案只需2至3天。”该院执行事务中心负责人范立斌表示,该系统将原本只能逐案操作的信息核对、身份验证、发放通知、网络查控、集中限高等辅助事项批量操作、统一办理、一键完成。

  不同于其他法院,该院执行指挥中心实行实体化运行,秉持“辅助事项集中办理最大化”原则,最大限度拓展办理执行辅助事项范围,让执行实施团队干警轻装上阵,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

  转变作风,队伍建设加强办

  长期以来,执行队伍人员老化、业务能力差、管理难度大等突出问题困扰着执行工作发展。

  面对新收案件高位运行、人员青黄不接的客观现实,龙口法院党组毅然决定,“集中优势力量轰最厚的城墙”,把最优秀的司法力量派到执行一线。在岗位自选、团队自选的基础上,通过双向互选、强强联合,高标准组建指挥中心6个事项集约团队和7个执行实施团队,以团队组建激发工作效能。选拔优秀青年干警组建执行突击队,并从审判等岗位向执行局输入6名年轻法官助理和2个业务庭负责人,攻坚执行难点。

  从2019年开始改革至今,龙口法院执行局已经换了3个负责人,现在的负责人袁娜是“第四代掌门”,在全院出名的能干。“改革遇到的难题很多,执行人员适应新模式、新理念需要过程,一把手一定要带头转理念、抓模式、转作风,这关系到改革成败,决不能含糊。”龙口法院院长曲振涛说,“攻坚‘执行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我们有信心将挡在当事人兑现胜诉权益道路上的这块绊脚石搬走。”

责任编辑:史梓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