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当去假存真名副其实
2021-10-22 08:48:5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钱立功
 

  各地特色小镇要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守正纠偏,去假存真,去劣存优,把当地宝贵的自然资源、人力物力投入到真正的特色小镇建设中来。

  近日,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将清理清单外“特色小镇”,对已建设或命名的特色小镇进行全面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清理或更名,特别是对虚假虚拟的“特色小镇”要坚决清理。

  近年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下,不少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全国各省特色小镇清单内保留了1600个左右,共吸纳就业人数约440万人、近几年累计完成投资约3.5万亿元、年缴纳税收约2800亿元,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但还要看到,有的特色小镇的无序发展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既有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也有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市县通过国有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债建设的风险小镇,还不乏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

  总体上讲,建设特色小镇有助于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带动农村和农业发展,保护传统文化和建筑,促进农民思想意识转变,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后劲,也有助于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因此,为进一步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日前国家发改委等十个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进一步明确了特色小镇建设的“五条底线”,即合规用地底线、生态环保底线、债务防控底线、房住不炒底线、安全生产底线。“五条底线”的提出,是要给特色小镇盲目、无序建设套上“紧箍咒”。

  凡事只有坚守“底线”才不会跑偏,规范发展才能行稳致远,特色小镇建设也不例外。各地应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严控数量、提高质量,防范风险,扎实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要准确把握特色小镇发展定位,秉持少而精、少而专方向,找准当地独特优势,切不可千镇一面,贪多求全。要遵循经济规律、城镇化规律和城乡融合发展趋势,合理谋划设计特色小镇空间布局,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产业社区文化旅游“四位一体”。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确保特色小镇投入强度够、质效水平高、创新活力足、低碳效应强。要统筹加强特色小镇建设发展的全环节管控,建立特色小镇全生命期管理机制,对虚假虚拟的“特色小镇”坚决清理剔除。

  总之,各地特色小镇要秉持宁缺毋滥的原则,守正纠偏,明确标准,坚守底线,去假存真,去劣存优,把当地宝贵的自然资源、人力物力投入到真正的特色小镇建设中来,让特色小镇名副其实,更加出彩,更具活力。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