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英语标识不能“闹笑话”
2021-10-27 15:23:24 | 来源:东方网 | 作者:郝冬梅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即将来临,北京东城区城管执法局协同区城管委、区政府外办以及属地管理部门,对辖区主要大街沿街单位公共场所区域外语标识进行检查。根据相关规定,“词不达意、语法错误、拼写不全”的问题标识将被要求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将被予以行政处罚。(10月25日《北京晚报》)

  在王府井步行街一家百货商场的入口处,检查人员一眼就发现了问题。原来,商场入口指示牌上写的是“Enter”。专家解释,“Enter”是动词,此处“入口”的英文规范用语应该为名词“Entrance”,属于用词不准确问题。其他公共区域,检查人员发现,一些标识的中英文词意不符,单词被“掐断”或缺少字母、拼写错误的现象屡见不鲜。如消防栓的英文“Fire Hydrant”被写成了“Fire Hudrant”。文字作为语言表达的重要载体,如果出现错误或者不准确之处,极易产生歧义和误导,造成语言环境的混乱,影响形象。

  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对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的正确使用有着严格标准和要求。为了规范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的设置、使用,《北京市公共场所外语标识管理规定》明确,对标识存在“词不达意、语法错误、拼写不全”问题的责任单位,如逾期不整改将被予以行政处罚。

  眼下,许多城市在制作道路名牌、公交站牌、超市指引、设施指南的时候,都会采用“汉语英语同时标注”的方式。一来,我国是一个高度融合的国家,是很多外国友人向往的国家,国际性的活动也很多,采用“汉字英语标注”是一种现实的需要;二来,这种标注方式,体现的是对国际友人的友好,能够便捷国际友人的生活。但是,现实生活里却出现了“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看不明”的尴尬现象。除了“提示站牌的问题”还有“交通提升的问题”,比如一些小城市的公交车,也会使用“英语提醒”,可是语言提示并不标准。

  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背后因素,其实并非完全是水平的问题,而是有关部门在制作这些提示牌的时候没有细心。有的是,让街头的制作公司制作的,有的是单位里的人制作的,在制作的时候没有查阅资料,也就出现了尴尬的现象。城市英语标识不能只是为了“拽洋词”,只是为了“能好看”,只是为了“上档次”,而是需要注重实用性。否则就会让“外国人看笑话”了。

  对于街头词不达意、语法错误、拼写不全的“英语提示”需要来一次清理。邀请外语专家对商场超市、重要景点、医院酒店等公共场所进行排查摸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台账式管理,只有规范使用外语标识,才能共同营造一个良好国际交往环境。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