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案例教学发展 提升民事审判效率
——第二届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暨案例教学研讨会综述
2021-11-18 09:12:36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苏和生
 

  近日,由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复旦大学法学院主办,复旦大学司法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暨案例教学”研讨会在上海举行。在为期两天的会议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和法院法官代表近70人,围绕个案全过程教学法特别是其核心“集中审理”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广泛的讨论。现将会议情况综述如下:

  一、个案全过程研究项目介绍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里,复旦大学法学院章武生教授研究团队对《个案全过程新论——以集中审理为中心》教学方法进行了汇报交流,汇报和交流的内容主要包括个案全过程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现代庭审理论概述、现代庭审理论在审判实践中的模拟运用,现行庭审方式与集中审理庭审方式的比较,现代庭审理论在真实案件中的应用,两大法系庭审方式的比较,新型诉讼理念与司法实践的结合等内容。

  章武生教授首先介绍了个案全过程教学法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和此次研讨会的任务及目标。2012年,其团队启动了与真实案例接轨的个案全过程教学法,并出版了作为个案全过程教学法载体的《模拟法律诊所实验教程》。在此基础上,复旦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举办了“首届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暨案例教学研讨会”。2015年,复旦大学司法研究中心先后与江浙沪粤9家法院合作探索新型庭审。至今,与这些法院合作探索的新型庭审试点已经持续多年。自2017年以来,试点法院拍摄了大量的体现现代庭审理论和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庭审效率、质量、透明度和当事人接受度的新型庭审录像,并通过2020年出版的教材《个案全过程新论——以集中审理为中心》,将新型庭审展示出来,为高校法科学生、法学教师和法律实务人员从真实诉讼中学习法律提供了参考。

  关于研讨会的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通过研讨会和新型庭审理论及案例教学的交流和研讨,使更多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从真实诉讼中学习法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大幅提升教师自己对于新型庭审理论和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实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研讨会和新型庭审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及研究,使更多法官熟悉掌握新型庭审技能,并在审判实践中加以运用,以提升审判质效。

  二、个案全过程教学模式总体评述

  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郑少华指出,2012年,复旦大学法学院章武生教授研究团队开展了与真实案例接轨的个案全过程教学试验。之后又与多家法院合作,用多年时间,探索试点案件中实现一庭终结集中审理的目标,使个案全过程教学法的核心庭审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通过争点的确定、疑点的排除、法官的释明和心证公开,使庭审的技术含量和透明度有了大幅度提升。此次研讨会通过汇报教学的方式,将个案全过程教学法及其核心“集中审理”与参会代表交流和共同研讨,以在更为完善的基础上向教学和实践推广。

  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指出,章武生教授研究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深入研究与充分实践的基础上开展此次研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法学院培养的学生是需要在社会上、法律职业界承担一定角色的职业人士。本次研讨会所讨论的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是一种尝试将实体与程序、理念与操作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对于提升法律实务工作者及法学院学生的法律分析能力和法律操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复旦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传轩指出,章武生教授推广的个案全过程教学法已经从诉讼法学教学扩展到实务领域,其通过与江浙沪粤9家法院合作开展庭审方式改革和新型庭审示范庭的拍摄,教学科研成果得到了有效转化,庭审效率、质量和透明度得到了提升。

  三、个案全过程教学实践与评价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院长、个案全过程教学项目团队主要成员席建林汇报了自己作为审判长用新型庭审方式审理的一个案件。该案是一起建立在联营合同背景下的企业借贷纠纷,案件的审理需要同时兼顾联营和借贷两个法律关系,涉及多方当事人,如果采取传统庭审方式,通常需要比较长的开庭时间。该案在庭前通过当事人针对性非常强的书状交换和法官发布指令等新型庭审方式,过滤了案件中无关紧要的信息,加上合议庭释明和心证公开充分,当事人形成了清晰的诉讼预期,使得该案仅开庭半个小时就以调解结案,矛盾得以化解,实现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法官、个案全过程教学项目团队成员范一是最早参与新型庭审探索的法官,他以一个新型庭审方式实践者的角色,结合一起装饰装修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采用讲解和庭审录像方式介绍了新型庭审方式的应用情况。他表示,采用新型庭审方式之后,在其承办的房地产纠纷案件审判中实现了90%以上的案件在1个小时内一庭终结。他还参与了书状先行、模拟庭录像的策划和拍摄以及《个案全过程新论——以集中审理为中心》的编写工作。

  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许可介绍了《个案全过程新论——以集中审理为中心》在国际关系学院法律硕士培养中的应用情况。他指出,个案全过程教学法符合法律硕士的培养目标,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得到师生的肯定。该书不管是编排的资料,还是需要教学的内容,都十分注重实体与程序的有机结合。教材的选材类型丰富多样,涉及第三人撤销之诉、执行异议之诉、特别程序,涉及一审、二审、再审,既是全景式的呈现,也是全过程的训练。

  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刘哲玮认为,个案全过程教学方法对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的发展有积极作用。该方法已经经过实践的检验,已经有一些仲裁机构在仲裁规则层面上引入了个案全过程方法,为了集中庭审所做的庭前准备,包括程序令、问题清单等,已成为仲裁界的一个通行做法。该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需要在规范层面得到确认,在实践中得到律师的配合,以及在教学上需要教师更多的投入。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纪格非指出,个案全过程教学法在民事诉讼法教学中很有价值,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为了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实务困境的办法,可以更多采用个案全过程教学法。这些鲜活的案件直接来源于实务,通过对案例的全程跟踪和学习,从中提炼出理论的基本思路,进而用于实务中的具体操作,这种理论和实践融贯交流的思路值得借鉴。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熊跃敏认为,个案全过程教学法不同于其他民事诉讼案例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仅仅把它定位于一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它是以一种全新的案例教学方法为载体,集民事审判理论、立法与实务的融合与创新,目的是通过充分的庭前准备实现充实的、集中的一次性庭审,从而增强判决的可预测性、妥当性、可接受性,使当事人能够对判决更加理解与认同,从而通过一审程序彻底解决纠纷。

  浙江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霍海红指出,章武生教授团队所推广的个案全过程教学法与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具有明显的不同,其对于当前法学教育的优化与司法实践的进步都具有重要价值。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有助于促进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对话,丰富法学学生学习民事诉讼法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习和运用个案全过程教学法有利于推进民事诉讼法学教师反思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提升自己的实务水平。

  上海海事大学教授吴俐认为,心证公开以及心证公开之后会有预期裁判。当事人通过法官的心证公开对预期裁判有了了解。如果接受了预期裁判,那么当事人之间就很可能达成调解协议。也就是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审理之后,民事案件的调解结案率可能会大幅提高。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