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子上来了个年轻人
——重庆高院法官助理王传辉的驻村故事
2021-11-29 14:06:3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陈小康 胡雅茹
 

  王传辉为万隆村农产品做促销活动。阳华忠摄

  王传辉入户宣传法律法规,了解贫困群众需求。李蓓摄

  王传辉走访贫困户。赵治元摄

  万隆村的“荣誉村民”

  2021年9月9日,重庆法院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召开,7名先进典型用真实的感悟和实例,讲述各自在平凡工作岗位上坚守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忠诚履职尽责的故事。“把法治的光辉照向偏远山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绽放青春”的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王传辉是其中一员。

  将时钟拨回2019年7月,一个夏日闷热的晚上,海拔1300米的重庆市綦江区万隆山的晚风也带不走炎热。万隆村委会坝子上灯火通明,皮肤黝黑的王传辉带着30多名村民,围着刚采摘的5000多斤高山糯玉米,逐个切尾、去皮、称量、包装。“大家抓紧时间干,这5000斤玉米明天一早送到城里去,买主都找好啦!”王传辉一边说着,手里的活一点没停。

  2011年,当年刚参加工作的王传辉曾出现在法制日报一篇《“诉讼爆炸”背景下法官压力》的新闻报道中:“24岁的王传辉两年前毕业于西部一所知名的政法院校,以优秀的成绩通过考试后,留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办公室工作。最近一个月,他连续3周都在加班。王传辉并非个例。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大量的矛盾纠纷,很多法官几乎每天都在超负荷工作,心理承受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当年的年轻人今年已经34岁,成为了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一名法官助理。在法院的每一天王传辉做好日常的每一件工作,直到2019年,他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被选派到綦江区万隆村担任第一书记。万隆村是綦江最偏远的行政村,海拔1400米,当地民谣言:“有女不嫁万隆山,天晴落雨把门关;一天三顿沙沙饭,肚皮烤起火斑斑!”2014年,万隆村被列为市级贫困村,全村贫困户有53户209人,年人均收入不到3000元。

  脱贫攻坚的时代洪流中,王传辉说他作为一名年轻人,能够投身其中,深感骄傲:“参加工作以来,我获得过一些荣誉,但在2021年,我被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授予的‘荣誉村民’称号,让我特别引以为傲。因为这份荣誉,镌刻了我在那里担任‘第一书记’的700多个日日夜夜。”2021年6月,王传辉获得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豪言壮语不如埋头苦干”

  2019年3月,王传辉在忐忑和期待中上任。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看了新闻后,王传辉在工作日志上记下了这样一句话:“豪言壮语不如埋头苦干。”

  执行局出来的必须有执行力。“上午走访三社5户贫困户,下午2点协调区交委查看四社万夜公路建设情况,下午4点现场协调国土整治项目与一村民的矛盾,晚上7点召开村民小组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选举工作会。”2019年4月10日王传辉的日志这样记载。为尽快适应农村工作,王传辉已经连续三周吃住在村上。

  从担任第一书记开始,王传辉写了5本厚厚的工作日志,上面除了记录每天的工作,还记录着每户家庭就业就学、产业发展、收入来源等情况,对存在困难和需求的重点关注家庭还做了明显标记。

  2019年7月17日:“贫困户张天凤反映其丈夫李显森在江津打工突发脑溢血,在江津中医院住院昏迷不醒。且住房存在安全隐患。”7月18日:“联系区司法局、镇司法所,协调对李显森进行司法救助。”7月24日:“协调区相关部门解决李显森跨区住院医疗费用问题。”7月30日:“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研究拟对李显森户进行D级危房改造加固。”8月19日:“经村民小组讨论,村支两委研究拟将李显森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协调帮扶单位南州旅投公司为其捐款7160元……”

  很快,走在乡间道路上,村民主动和他打起招呼,摆起了家长里短,吐槽糯玉米又遭野猪、松鼠吃了一大片,肉价太高都买不到小猪仔……“传辉同志舍得吃苦,融入农村工作非常快,经常周末也不回城,跟我们一起落实扶贫各项工作,也用他的专业帮老百姓化解燃眉之急,大家普遍对他比较认可。”万隆村时任党总支书记穆文彬说。

  圆圆回去读书了

  “王书记,我家二闺女圆圆(化名)读初二,可最近一个月没去学校了,怎么劝都不愿去读书。现在她都不愿跟我说话了。”六社贫困户李某全眉头紧锁。

  得知老李的烦心事后,王传辉和驻村工作队、学校老师十余次找到圆圆,耐心地劝导,可收到的都是对方的沉默,就连请心理老师、要好的同学上门疏导也没有用。

  一筹莫展之际,村社会事务专干王光明的一句话让事情出现转机:“圆圆母亲在她很小时候就改嫁了,她也一直没有上户口,是不是这个导致她自卑自闭不愿读书?”

  王传辉和驻村工作队马上到派出所了解情况,得知需要做亲子鉴定才能落户。区派第一书记洪浩主动请缨,一早驾车带着父女到医院做DNA鉴定。王传辉和学校联系,协调老师每周送教上门,并请心理协会专家对孩子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圆圆生日那天,王传辉和学校老师同学一起买了蛋糕,给姐妹三人每人买了件新衣服,送了一本她喜欢的书。圆圆慢慢打开了心结,开始和王传辉交流喜欢的课外书、兴趣爱好:“王叔叔,我语文成绩还不错,数学也能跟得上,就是英语有点差,现在主要精力就是要把落后的课补上。”再次走访时,已经返校就读的圆圆正在抄写英语单词,她一改以前的自闭状态,主动向王传辉说起学习。圆圆喜欢看书,王传辉就安排她周末时到村图书室管理书籍,让她增加和外界的交流,走出自卑自闭的阴影。王传辉还联系了镇社事办,帮圆圆父亲安排了就近的公益性岗位,鼓励他发展生猪养殖,联系爱心人士对孩子进行资助。

  为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在万隆村彻底清零,王传辉带着驻村工作队员,帮助20户困难群众完成危旧房改造,新建5个饮水工程及配套管网,新建人行便道21公里,帮助42户脏乱差家庭完成改厕、改厨、平整院坝,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2019年9月7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14督察组到万隆村进行脱贫攻坚督查,作出了“产业发展思路明晰、帮扶措施落实有力、社会治理成效突出、基层群众满意度高”的肯定。2021年,在重庆市脱贫攻坚表彰会上,万隆村获评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花坝糯玉米成熟了

  “花坝糯玉米成熟了!没有猪肉贵,比海鲜安全,甜糯营养又美味,海拔1300米的大山美味,值得你拥有!”“首批千斤真空方竹笋已送到重庆。为保证质量,村集体公司的小伙伴们昨晚加班到凌晨四点!”“4000斤高山小土豆、2200斤野生方竹笋,爱心企业一车打尽。”在驻村期间,王传辉的朋友圈像极了“微商”,经常在微信朋友圈“吆喝”着卖货。

  2018年,万隆村作为市级“三变”改革试点村,立足于产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村级主导、市场运作、农民享股”的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全村参与“三变”的农业企业有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家庭农场4个、种植大户3户、集体经济公司3家。如何加快推进资源变资产、加快实现资金变股金、加快推进农民变股东?王传辉到村后,在“三变”改革试点的基础上,积极转变经营管理模式。“我刚到村时,发现万隆村人均耕地少,土地贫瘠,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要实现脱贫致富,搞好糯玉米和方竹笋这两个产业是关键。”王传辉说。

  “以前我们村的糯玉米虽然品质很好,但由于农户单打独斗,不成规模,始终卖不出好价钱。村上的8000多亩野生方竹林也缺乏管护,方竹笋采不出来、卖不出去。”提及产业状况,村主任柏志高止不住叹息。

  王传辉发现,村集体公司之前把发展糯玉米产业的重心放在种植生产上,缺乏市场调研和销售渠道,因为糯玉米必须在成熟期那一两天当天采摘销售,2018年糯玉米缺乏销路大量积压,亏损了9万元。王传辉到村后推动玉米产业由“生产一线”向“一线销售”转变,与綦江区供销社对接,设立了“花坝”糯玉米专柜。王传辉还牵头联系重庆主城区10多家单位,采用订单模式当天采摘送达,上市期间每天销售4000斤以上。他带领大家积极运用线上资源,拓宽销售市场。在綦江“菜坝网”电商平台上进行预售,来到綦江广播电台为“花坝”糯玉米“吆喝”,还参与人大代表“我为乡亲卖土货”活动,为糯玉米站台直播卖货。为了没找到销路的个别农户,王传辉就在自己小区当起了电商,在小区微信群发布售卖信息,逐一统计各户购买数量,周末回主城时便当起送货司机,一次拉个四五百斤,先解解燃眉之急。2019年,村里糯玉米产业扭亏为盈,实现盈利3万余元,其中帮助困难群众销售11000余斤。2020年糯玉米销售41685斤,收入11.4万余元,盈利5万余元,其中为困难群众销售22455斤,增加收入27018元。

  村综合服务专干阳华忠说:“王书记帮我们联系了很多销售渠道,上市那几天更是帮困难群众销售了27000多斤!”贫困户王远明的感受更加直接实际:“现在我们村的花坝系列品牌打响了,全村人都受益,2020年村集体公司实现利润25万元,我们一家分红450元。加上我自己种的20多亩糯玉米、养的4头猪、2匹马、1头牛,平时还在村上的公司务工,现在荷包更鼓,日子更有奔头了。”如今,万隆村的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从2014年的2983元增至2019年的16840元。贫困户2019年人均收入达10371元,2020年增至12604元。

  万隆村有8000多亩野生方竹林,但由于缺乏管护,方竹笋产量一直上不去。每年9月底采笋时节,都是外面的竹笋加工厂直接到村把采摘的笋子拉出去,方竹笋的附加值没留在村上,村上无法外出打工的闲置劳动力也没利用起来。王传辉到村后,经村支两委讨论决定,为提高方竹笋品质和附加值,决定每年分批次对方竹林进行间伐500亩,间伐后三年内不进行采摘,三年后方竹笋产量和品质会大幅提升;同时新修方竹笋采摘步道7公里,既可以让小型运输机械进出,还可以当作观光步道,吸引市民到村上避暑纳凉。最重要是对方竹笋进行加工。王传辉率队专门到荣昌、南川两家竹笋加工厂现场考察,经过比较,引进了在荣昌设厂的台湾农业公司加工技术,不增加添加剂,采取罐装和真空包装两种形式,对方竹笋进行了加工。比起直接售卖原材料,村里加工后的方竹笋附加值直接增加了3倍,并直接带动30多名当地群众就近务工。

  “2020年全村所有贫困户都已实现脱贫,我们接下来将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方竹林间伐、天然溶洞藏酒、刺梨管护、天然气安装,这些项目已经安排上了。”王传辉一言一行已经完全像一个村干部的模样。

  老百姓说好是真的好

  一天,村综治专干王再文跟王传辉提起一个事,万隆村三社村民陈某本是一起交通事故纠纷的胜诉方,但在执行判决确定的赔偿款时,不理智动手伤了对方,现在从原告变成了被告。

  听者有心。从法官助理到驻村第一书记,如何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把法治资源转化为本土资源,是王传辉从驻村一开始就思考的问题。这种案件在当地很有警示意义,王传辉立即联系綦江区人民法院第三人民法庭,协调将该案到村里公开开庭。2019年6月13日,巡回审理现场原本只通知了30名村民旁听,结果有近200名村民参加。

  “我们村处于两省交界,民风彪悍,以前遇到矛盾老百姓习惯用拳头解决。这次公开审理很有意义,现在法治社会必须讲法,用拳头说话到头来绝对吃大亏。”村民赵本高说道。

  驻村期间,王传辉与綦江区法院保持沟通协调,尝试在万隆村试点开展“无讼村”创建。从万隆村村干部、驻村干部中聘请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作为特邀调解员,协助人民法庭开展调解工作,建立村干部初调、驻村干部专调的工作格局。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由万隆村特邀调解员及时介入。綦江区法院第三人民法庭及时对特邀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业绩档案,组织评估等,对特邀调解工作进行指导。充分发挥村支两委成员、知名乡贤等人员的作用,开展调解服务、协助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实现矛盾纠纷不激化、不扩大、不扩散。开展“无讼村”创建这两年,万隆村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刑事和涉诉信访案件,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到镇。2019年,该村被重庆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镇”,被重庆、湖南、江西、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七省区市联合评为“化解边界矛盾纠纷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除了法治,更要靠自治。以前,万隆村滥办酒席的风气较盛,“人情钱”压得群众苦不堪言。为此,该村在全区率先出台了治理滥办酒席的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喜事事前申报、事后报备制度,专门组建了52人组成的劝导队,对拟违规办酒的提前介入劝阻纠正。

  “万隆村近年来没有一起滥办酒席情况发生,这个好做法已在全镇推广,老百姓都是拍手叫好!”石壕镇党委委员、宣传统战委员令狐克军说。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