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执行“一件事”撬动综合治理执行难
2022-01-14 10:07:19
 

  中国法院网讯(余建华 宋朵云)1月13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新闻发布会,通报全省法院执行数字化改革情况,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法院不动产司法处置、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司法拍卖辅助事务综合集成、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打击拒执犯罪等作为浙江高院确定的22个多跨协同子场景应用典型代表,进行成果展演。

  2021年以来,浙江法院深入贯彻最高院“智慧法院建设”和省委“数字化改革”决策部署,以破解执行工作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之事为导向,聚焦“数字赋能、信息共享、系统集成、协同联动、整体智治”,深入推进执行领域数字化改革,在全省政法系统率先谋划开展多跨协同场景应用,成效显著。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被省委政法委评为“第一批数字法治好应用”。

  五大实践需求

  执行“一件事”改革应运而生

  “执行数字化改革是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的新期待新需要”浙江高院党组成员、执行局长魏新璋说,是解决执行法官办案难的需要,是助推严格依法行政的需要,是完善社会综合治理、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也是预防、杜绝执行不廉不公现象发生的需要。

  近年来,浙江法院大力开展执行攻坚,执行工作能力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抗拒执行仍然大量存在,转移、隐匿财产的手段层出不穷。执行工作中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比如买受人办理产权证难,往往要多头跑、多趟跑、来回跑,还需要求人求部门,有时候一个产权过户登记就需要两个多月时间,对老百姓造成极大的困扰。

  对于执行法官来说,以往执行人员往往要到各地各部门“登门临柜”查找财产,求人求部门办事,不仅效率低下,还会经常遇到被执行人下落不明、隐匿财产、规避执行、不协助执行等问题,执行办案困难重重,直接影响执行工作质效。如,浙江全省每年有十几万起不动产司法查封,每一起查解封都需要两名法院工作人员到窗口办理,粗略估算每年此类执行行为就有二十几万人次的线下工作量,加剧人案矛盾。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协助执行是国家法律赋予行政协同部门的法定义务,是依法行政的题中之义,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合法权利的实现。以不动产处置为例,涉及法院、自然资源和规划、税务、综合执法、水电气公司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以往由于政务信息碎片化、条块分割、相关协同部门司法协助意识不强,导致资产处置前的调查难、税费查询征缴难、成交过户登记难等问题,亟待在法律框架下建构行政和司法之间良性互动,提高工作效能,促进清廉政府建设。

  “执行难问题成因复杂,本质上是社会治理的综合性问题,靠法院单打独斗不可能得到有效解决。”魏新璋说,必须依靠党委领导、政府支持、部门联动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可能实行标本兼治。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政府信用信息、司法信用信息、社会信用信息之间互联互通性不够,多部门联合惩戒、打击拒执的合力不够,也影响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大格局的构建。

  同时,从执行队伍建设上看,执行干警出现廉洁问题的风险点往往就是在财产处置等难点堵点环节上,需要改变以“以人管案”到常态化全方位“数字化实时监管”。

  以数字化改革撬动

  深化完善执行难综合治理大格局

  实践中,执行“一件事”改革以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为切入点,以线下协同机制和线上数据、系统、业务流程一体化综合集成同步建设的模式,推进执行事项跨业务、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线上协同联动,以数字化改革撬动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各方面改革,助推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1年1月21日,依托“全域数字法院”建设,智慧执行2.0平台上线运行,执行办案8类案件100余个流程节点信息、20余类涉执财产信息在线归集,全省106家法院、1.5万名干警、每年约60多万件执行案件在这个平台上办理,真正实现全方位重构执行工作流程、多维度搭建人财查控处置体系、全覆盖强化监督管理、全节点实时留痕公开。

  全省法院紧紧依靠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解决执行数字化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凝聚各部门合力,形成协同治理体制机制,构建以完善党委领导下综合治理从源头解决执行难大格局为主轴主线,以执行高频事项多跨协同场景应用为细分鱼骨的“鱼骨图”,推动形成前端多元化解、中端协同联动、末端有效衔接、综合集成、闭环管理、有效监管的现代化执行新模式。

  2021年4月,诸暨法院在浙江高院的统一指导和部署下,协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税务局等多家部门,率先试水数字化改革,依托执行“一件事”平台,构建“不动产司法处置子场景”,利用一体化公共化智能数据平台打破政务“信息孤岛”,建立多部门联合的预审机制,优化审批流程,开展规范运行的集成服务。截止2022年1月10日,诸暨法院共发送联审943次,反馈860件,挂拍942件,成交548件,盘活沉淀工业土地60.3万平方米,成交金额25.0155亿元,缴纳税费1.98亿元。一拍成交率66.47%,提高13.25个百分点,溢价率54.53%,提高32.3个百分点,群众满意率100%。

  2021年9月份,不动产司法查控处置场景应用实现全省域全覆盖,11月份,浙江高院确立“涉众案款发放”“司法拍卖辅助事务综合集成”“执行实务分段集约”“自诉打击拒执犯罪协作机制”等21个多跨协同子场景应用为第二批试点,推动改革向查人找物、财产查控、司法处置、联合惩戒等方面拓展。同时充分依靠各地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建设,真正实现以法院为主导,横向联通相关协助职能部门,纵向贯通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多层级的一体化多跨协同联动机制,执行高频事项“一张清单、一门联审、一窗受理、一体协同、一站办结、一链服务”。

  实现“办案最公、用时最少、群众司法获得感最强”

  截至目前,智慧执行2.0平台目前已实现与公安部、自然资源部、证交所、全国3900多家银行以及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税务、综合执法等1000多家协作单位的对接。全省法院“一网通办”发起执行协查近3500万次,执行到位995亿元;“一次办结”线上处置不动产4600多宗、成交132亿元,拍卖用时减少40%,平均办证由原来20天缩短至2天;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托涉众案款发放平台“一键操作”,一天就向“龙炎诈骗案”遍布全国的17万名当事人发放案款17亿元,取得很好的效果。

  针对车辆查控难、保管保值难、快速变现难、交付过户难、信息共享难等问题,拱墅法院探索打造的司法拍卖辅助事务综合集成改革创新模式,有效减少流转环节,提高司法拍卖效率。2021年,拱墅法院法拍车成交数达374辆,围观人数超170万人次,成交额达3992万余元,平均成交耗时同比减少48天,溢价率达59.6%,实现多方共赢。

  针对打击拒执犯罪的程序启动难、调查取证难、办理效率低等实践难题,湖州法院聚焦立案移送,协同查证和线上运行,借助数字平台实现线上流转,紧盯多频事项,细化拆解出“不立案及时反馈、人员轨迹查询、银行查控协助、拆迁安置款查控协助”等62项最小任务颗粒,确定协同部门职责,注重体系重塑、流程再造、制度重构,积极探索“自诉为主,公诉为辅”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诉讼模式,规范了办理流程,形成了打击合力,试点4个月来,全市法院移送拒执线索121条,立案反馈平均用时从原先的近30天将至5个工作日;立案92起,其中公诉立案15起,自诉立案77起;发起协助查证事项100余次,均在5个工作日内得到反馈。

  魏新璋说,执行一件事改革,推动执行事项标准化、协同业务数字化和流程优化再造,提升执行工作质效和规范化水平;推动“求人求部门办事”到“相关部门依法履行司法协助义务”的重大理念转变,推动实现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由单部门“经验决策”向全社会“大数据决策”转变;实现从“一人包案到底”到“数人同时办一案”转变,实现执行事务“打破行政边界、不破行政隶属”“线上集约办理、线下就近办理”,推动司法服务优质便捷、普惠精准,构建“全域协同、繁简分流、事项集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管理精准”的浙江执行新模式。

责任编辑:任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