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友好”需要多从细节入手
2022-02-08 10:23:00 | 来源:东方网 | 作者:付彪
 

  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广州市海珠区江南中街社会工作者赵广军提交建议,呼吁广东率先试点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等方面充分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赵广军建议以广州市为试点,探索建立儿童友好社会服务体系,打造无缝和反应迅速的儿童友好社会服务。(1月22日《广州日报》)

  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而在全国开展儿童友好城市试点前,广州、深圳、成都、北京、上海、长沙等在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方面做了先行探索和实践,但与国际认证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还有不小差距,尤其在儿童友好社会服务方面还存在诸多空白。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国家的指导意见,“儿童友好”被定义为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5个维度的“友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既需要放眼宏观,也需要把“友好”融入细微,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上。比如,赵广军提到,12349全国公益热线的知晓度不够,现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能力不足,儿童遭遇家暴无处求助、无临时庇护之处。这些看似细微,却是儿童尤为关切的事情。

  对此,赵广军建议开通儿童友好救助热线,实行24小时服务;打造标识清晰、功能明确的“儿童友好紧急庇护站”,为儿童提供紧急临时救助服务;搭建儿童友好社会服务救助网络,形成专业化服务流程,打造专业化社会服务团队。在开展儿童友好社会服务上,应当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以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开展包括紧急保护、“步行巴士”、爱心收养、医疗救助等系列服务,提升儿童发展环境,增进儿童幸福感、安全感。

  “儿童友好”需要多从细节入手,将抽象理念落在实处。专家表示,国家的指导意见是规定动作,各地可基于自身特色探索更多。比如,深圳陆续出台多部针对学校、医院等场景的儿童友好建设指引,甚至细化到了教室课桌椅的摆放距离;上海有的社区在“微更新”中,设计户外运动场时针对3-12岁少儿群体的特点,引进平衡木、攀岩墙、秋千等设备,一经开放就受到周边孩子欢迎。这些温暖的细节,无不蕴含着友好的意味。

  “从一米高度看城市”,最能看出一个城市友好度。“一米高度”,即儿童视角。儿童视角是敏感的,也是细微的。一个城市对待儿童友好与否,于细节处一目了然。如果说建设儿童友好城市是一场长跑,那么有了“细节铺垫”,我们就会后劲充足、行稳致远。这不仅可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还有助于提振整个城市的生育意愿和竞争力。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