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回访,解开心结筑和谐
——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智造新城人民法庭工作掠影
2022-03-08 09:12:2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余建华
 

  ■全国人大代表  陈  玮

  被砸碎的那口缸无法再修复,但作为“导火索”的门前路,在法官的努力下,修复成了人民法庭推进基层治理的一条“大路”。法官走下审判台,深入当事人家中开展案后回访,用老百姓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说法理、谈情理,助力乡风文明、乡村和谐,值得点赞!

  ■全国人大代表  刘  廷

  从这个案例中,我看到了浙江全省316家人民法庭致力于化解矛盾纠纷、服务基层群众的缩影。根植于基层的“小法庭”,围绕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集智聚力、积极履职,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活动中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司法的“大动能”。

  “陈法官,谢谢你们前后两次来回访,帮我们解开疙瘩,现在心气顺多了……”

  2月22日,农历正月廿二,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衢化街道某村村民郑某、洪某家门口,两家人不住地道谢,他们感谢的对象,是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智造新城人民法庭庭长陈仁根。

  郑某与洪某的丈夫是堂兄弟,双方的房屋紧挨着,一直相邻而居,关系还算和睦。2019年11月,因对浇筑门前宽度为4米的通道意见不和,双方产生纠纷,洪某一气之下砸了郑某院内的一口缸。郑某咬定缸是祖传的宝贝,坚决要求洪某高价赔偿。在村委会组织调解时,双方言语不合发生肢体冲突,郑某被洪某夫妇打成脑震荡,住院近一个月。

  旧“恨”未解,又结新“仇”。出院后,郑某向智造新城法庭起诉,并坚决拒绝调解,矛盾进一步激化。

  “邻里矛盾要从根子上解开疙瘩结,才能实现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承办该案的陈仁根决定进村巡回办案。

  陈仁根先和村干部进行了充分沟通,了解了两家的基本情况。原告郑某丈夫瘫痪,被告洪某家里有个患老年痴呆的公公,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

  “双方都是可怜人。”陈仁根决定帮帮他们。于是,陈仁根和村干部组织双方调解,在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原本一见面就“火星撞地球”的双方当事人慢慢冷静下来。

  陈仁根耐心倾听双方的真实想法,了解矛盾产生的前因后果,从法理和情理两方面进行劝解,被告最终同意对原告的人身损害给予赔偿,双方门前的公共通道由村集体负责浇筑。

  “案子虽然结了,但后续的邻里关系处得怎么样?”陈仁根依旧牵肠挂肚。今年春节前,陈仁根决定上门回访。让他欣慰的是,原告拿到了赔偿款,村委会也把双方门前的路浇筑好了。这个年可以好好过了,但陈仁根隐隐觉得,原告心里还是有怨气,被告还是不服气。

  2月22日,在这个充满“爱”的日子,陈仁根再次上门回访。看到陈仁根,郑某又把多年的委屈一股脑地吐了出来,陈仁根耐心听、真心劝。洪某也表示,自己有不对的地方,承诺以后会以和为贵,大家还是好邻居、好亲戚。

  一段路、一口缸、两次回访,陈仁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法庭多年来坚持的案后回访制度,在努力做好案件审理“前半篇文章”的同时,更加注重做优案后回访“后半篇文章”,用心用情促案结事了人和。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