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温度的法官
——记四川省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赖力
2022-03-21 10:07:42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姜郑勇 赵曼
 

 

 赖力回访脱贫户,并进行普法宣传。

  赖力接待当事人。

  如何守好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如何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是司法改革的“时代之问”,也是四川省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副庭长赖力的“初心之问”。

  2022年春节前夕,记者见到赖力时,他正在医院照顾生病的母亲。

  “作为家里的独子,平时照顾家人不够,挺愧疚的。这次母亲生病住院,唯有尽心尽力照顾,来回报母亲。” 赖力告诉我们。

  冬日的天有些阴冷潮湿,室内却暖意融融。第一次见到这位年轻儒雅的法官,短暂的寒暄之后,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跟我们谈起工作上的事。没有了初见的羞涩,说起工作,赖力立刻眉飞色舞起来。

  在同事的眼里,他走路带风,雷厉风行,在当事人眼里,他温和可亲,热情耐心,是“为民做主”的好法官。长期奋斗在市、县两级法院审判执行一线,赖力办理了众多民事案件。他常说:“公平正义不应该是远在天边,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公正办案,就是多角度、全方位为群众解决困难,就是要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

  让当事人相信法律

  遂宁市坐落于四川盆地中部,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城市。蓬溪县大石镇,乡村人口占比高达78%。2009年,赖力大学毕业,到蓬溪县人民法院大石人民法庭任书记员。带他的老庭长扎根基层30多年,赖力跟随他在镇上办案时,常常有乡亲和他打招呼、拉家常。群众对基层法官很友善也很信任。

  从老庭长身上,赖力学会了如何同基层群众打交道,他对待当事人细致耐心,总能以一颗赤诚之心换位思考。 2016年,一群披麻戴孝、举着遗像的群众站在法院门口指名要赖力接待。原来,这些人是一起交通肇事案受害人的家属。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被撞成植物人,一审判决肇事方承担责任后,肇事方不服提起上诉。上诉中受害人突然去世。说到激动处,为首的老太太突然双膝跪地,满眼泪花恳求法院为他们做主。一时间,群情激愤,有不顾一切往前冲的,有坐在地上大喊大叫的,有被吓着的孩子嚎啕大哭。

  刚参加工作几年的赖力第一次碰到这种混乱的情况。他走上前去,扶起老人,安抚大家。“我理解各位失去亲人的悲伤和痛苦,请各位冷静下来,法院一定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劝说,来访群众终于冷静下来,赖力当场承诺一定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受害人家属走完司法程序,让他们及时得到应有的赔偿。

  送走这些人后,外面已经是漫天星光,赖力不敢懈怠,立即查阅卷宗,准备资料。后经过赖力几次耐心调解,各方达成了协议,受害人家属获得了应有的赔偿。

  “谢谢你赖法官,你让我们这个承受了巨大悲痛的家得到了安慰。让我们相信法律,相信法院。上次我们那么激动地来闹,给你添麻烦了,老太婆给你说声对不起。”那位之前下跪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专门到法院向赖力致谢。

  让改革落地有声

  2021年8月21日,遂宁中院快审团队对7件商标权侵权案件集中开庭审理。在法官的主持下,该系列案件很快调解结案,被告当庭履行,原告当庭撤诉,庭审仅持续了十几分钟。这得益于遂宁中院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近年来,遂宁中院建立民商事繁简分流机制,创新审判团队运行机制改革,采取“繁简分流+全程调解”模式,实现简案快审,推动司法资源优化配置和办案质效双提升。而这个格外引人注目的快审团队负责人就是赖力。

  “群众的司法需求与日俱增,我们必须不断提高与之匹配的司法能力。” 赖力说。2020年开始,作为新组建的快审团队负责人,他倍感压力但又充满闯劲。虽然经验不多,制度不完善,但是他和团队成员勇于挑战,克服案件数量多、任务重等重重困难,共同研究案件类型化审理办法、繁简案件甄别、审判团队组建、裁判文书简化、无纸化办案等问题,积极探索“繁简分流”改革经验。

  快审团队成员平均年龄35岁,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一组数字,演绎了提高审判质效的“芭蕾”:办理全院70%以上民商事案件,单人最高结案数800多件,旧存案件化解率达100%。自2020年2月快审团队运行至今,共受理案件1916件,审结1856件,平均审理期限为40.33天,真正实现了简案快审,并为繁案精审提供了有力保障。

  刚开始加入快审团队时,加班是常态化,赖力必须在白天做好当事人接待和开庭询问工作,再利用晚上查阅卷宗、准备庭审提纲、撰写裁判文书,在办案中准确吃透法律精神,切实维护法律尊严和当事人合法权益。

  “他那个时候经常早出晚归,女儿都在抱怨他了。我虽然有时候也有情绪,但是我知道他的理想,所以理解他、支持他。”赖力的爱人说。

  有一件案子赖力至今记忆犹新。这是一件家庭内部纠纷引发的矛盾,王某、唐某系夫妻关系,育有一子王某某。王某某与曾某结婚后,共同商议向王某夫妇借钱,并出具借条。之后,王某向亲家方某(曾某的母亲)银行账户汇款20万元。翌日,方某向曾某转款20万元。后因借款未能偿还,王某、唐某将方某诉至法院,要求方某作为借款人承担还款义务。

  赖力在审理后,认为原告主张存在不合理之处,于是多方了解案件背后的隐情。原来,王某某与妻子婚后感情不和,常因琐事争吵,妻子曾某不愿意偿还借款。王某夫妻得知后,想到当时打款的收款方是方某,便将事情归责到方某头上。

  方某得知后,担心法院会判决让她还钱。“我不懂法律知识,确实当时认为大家都是亲家,帮个忙转钱,也没得啥!哪晓得会出后面这些事……”方某告诉赖力自己的忧虑,“我这段时间既担心女儿的事,又害怕这个案子结果不好,拿不出钱来还,吃不好也睡不好。”

  赖力心想,这个案子虽然看似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实际上牵扯到三个家庭,一旦处理不好或者处理不及时,很可能会引发二次矛盾。经过仔细梳理证据材料,他有了初步的结论。随即又跟王某某取得联系,告知相关法律规定,更是站在同龄人的立场劝说其担起家庭的责任,维护家庭和谐。

  后来案件判决由王某某、曾某共同承担借款责任。方某非常激动,连声说:“感谢法官,让不懂法律知识的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公平公正。”至此,这个家庭的内部矛盾纠纷得以快速化解。

  赖力说,要实现改革的目的,体现司法温度,首先就要解放自身的思想,敢于创新,不能一味求稳,失去了创新的勇气。他和身边的同事一起,怀揣热情,进行思想上的革新,探索着办案新模式。“只要初心是为人民办事,大方向没错,适当的探索都是允许的。”和赖力一起工作的同事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

  2016年,全国法院启动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后,赖力作为辖区牵头人,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形成了《关于建立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等制度,制定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工作规程,力求弥补家事审判改革工作中的短板,促进家事审判队伍素质和审判质量的提升。

  让执行更有力度

  让司法有温度,是赖力一直追求的目标。做一个有温度的法官,首先要公正司法,其次是要满足民众朴素的情感。民众对于正义具有朴素的向往,司法则是尽量在实践中落实人民群众对正义的向往。要落实,就要不断实践,不断调整,适应新的情况。

  2019年,赖力转入执行局工作。“执行对我来说是新挑战,我知道这个工作不好干。”他用积极的工作态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工作角色。

  很快,执行局就受理了一个重要案件,涉及某楼盘违约金的系列仲裁执行案件200余件,涉及人数近400人。

  “当时看到这个案件顿感压力山大,人数多,涉案广,非常棘手。”赖力说,“当时还有很多涉案群众通过各个渠道信访。买房子对老百姓来说是件大事,我也挺理解购房群众的。”

  作为执行案件牵头人,赖力没有畏难情绪,多次约谈被执行人的法定代表人及代理人。“我当时就跟老板说了,企业经营要讲诚信,买房子是大事,要向群众有个交代。”赖力回忆办理过程,“这个事是企业违约在先,老板也愿意承担责任。我们不断敦促被执行人及时提供可供执行的财产。”

  被执行人确实经营很困难,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出现了第三人愿意帮助化解债务。“我当时简直高兴得差点跳起来。”但是审查第三人提供的财产后,赖力发现了新问题。

  “我觉得他们缺乏诚意,提供的资产或者是车子,或者是户型大手续又缺失的别墅,极不容易变现。”后来,经过劝说,第三人终于同意拿出200个车位拍卖解决问题,结果又流拍。

  事情再次陷入了僵局,看到希望的群众突然又回到了原点,情绪更加激动,工作人员也有点沮丧。赖力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事情只能继续推动下去,不能让前面的工作白费了。他振奋精神,多次组织会议协商,动员申请执行人与企业自行和解。

  “其实大部分群众还是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协商的,解决问题才是大家追寻的目标。”最后大多数人通过和解同意以车位抵扣违约金,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当事人的权益,这起系列执行案件顺利终结。

  2021年5月,赖力迎来了新的挑战,组织选派其到船山区人民法院挂职锻炼。赖力特别珍惜挂职基层的宝贵机会,在遂宁中院的指导支持下,他充分借助民事诉讼法中的“诉前财产保全”条款,积极开展立案、审理、执行部门的资源整合,建立了“集约保全中心”,将公平正义的关口前置,积极维护人民合法权益。集约保全中心集中了引导沟通、出具裁定、控制财产等功能,通过内部事务高效流转,大幅提升了效率。

  自2021年6月以来,集约保全中心试运行半年多时间,诉前财产保全的申请量便超过2020年全年的2倍。

  赖力还努力推进基层法院高效“减负”。在船山区,每年有将近1500件物业纠纷案件。为了把宝贵的司法资源用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赖力大力推广“支付令”工作。对事实清楚、债权债务明确的案件,由法院直接向债务人发出电子支付令,在没有异议的情况下,支付令生效,跳过繁复的诉讼程序,直接进入执行程序,让失信被执行人们的拖欠行为无处遁形,使公平正义落地有声。改革以来,船山区法院共发出900件支付令,支付令生效率达17%,极大地节约了诉讼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让判决有温度

  2018年,遂宁中院受理了一起抚养权纠纷案件,女方颜某在广东工作时与男方王某组建家庭并生育一子。后来两人感情不和在民政部门离婚,并约定孩子归女方抚养。女方将孩子带回四川老家抚养后,王某因思子心切,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不久,法官接到了女方的电话,说:“孩子不见了……”原来,在一审法院审理判决驳回王某的诉请后,王某私自将孩子带回广东生活,并向遂宁中院提起上诉。

  接到案件后,赖力立即陪同家事调解员、家事调查员分别赶赴女方所在地及广州调查了解情况。

  “孩子的母亲非常激动,不断给男方打电话,要求接回孩子。但是男方家里也很看重这个孩子,因为长期分隔两地不方便探视,男方便偷偷将孩子带回广东。”经过初步调查了解,赖力一行人得知了大概情况。孩子还小,没有判断能力,到底跟随哪方生活更好,是关系到孩子成长的大事。

  同行的同事说:“赖力非常看重这个案件,他深知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发展有多重要,一定要认真负责地出具调查结论。”

  于是,他们不辞辛苦地到孩子父母双方生活地、工作单位了解情况,甚至向邻居打听到孩子在哪里就读,家庭关系如何等。综合多方因素,得出结论:小孩自幼便随母亲生活,感情基础好,母亲现在在家附近工作,照看子女方便,孩子生活学习环境也比较稳定;父亲虽是广东人,但现居住环境不太理想,且忙于生计,照顾子女时间不充足,家中仅有其老母亲帮着照看小孩。两相比较,建议抚养权不予变更。

  最终合议庭采纳了赖力的意见,维持了一审法院的判决。判决后,女方打来电话,向赖力表示感谢,称法院的判决让其感受到了司法的温度,她也会与前夫好好沟通,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从蓬溪法院到遂宁中院,从书记员、审判员到民一庭副庭长、船山法院副院长,岗位在变,赖力的初心从未变过。


责任编辑:魏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