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App收集个人信息还需多方用力
2022-04-12 08:51:3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陈毅清
 

  一些应用开发者在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后,为追逐更大利益,违法倒卖个人信息,或者违规将个人信息另作他用,严重侵害了用户权益。

  近日,王某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入选广东省2021年度涉互联网十大案例。该案中,腾讯公司运营的“微视”App在未告知也未获得授权的情况下,收集和使用王某的微信个人信息和全部微信好友信息,法院审理后判决腾讯公司赔付王某1万元。

  信息时代个人信息无处不在。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银行卡号、支付宝账号、微信钱包、花呗……你想到的或者想不到的很多东西,实际上都包含着各种各样的个人信息。对于多数人而言,个人信息多数情况下似乎“无足轻重”,可一旦发生个人信息泄漏,出现电话骚扰、银行卡被盗刷甚至是被结婚等问题时,方知个人信息的重要性。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显然与我们日常所使用的各类App联系紧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规定,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基于个人同意处理个人信息的,该同意应当由个人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愿、明确作出。从现实情况看,一些App在下载安装过程中即要求用户输入身份证号码、绑定手机号或者进行刷脸验证,未完成这些程序就无法正常安装使用。而应用开发者在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后,为追逐更大利益,违法倒卖个人信息,或者违规将个人信息另作他用,严重侵害了用户权益。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必须多管齐下。首先,公民个人应克服跟风心理,坚持“非必要不安装”的原则,尽量不要为了个人娱乐而安装用不着的App。其次,软件开发者要提高法治意识,提升软件研发的科学性,合理、合法获取和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特别是不得以“强制授权”等霸王手段攫取公民的个人信息。第三,工信等相关部门要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准确监测和识别违规的应用开发者,及时调查处理用户的举报线索,发现问题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应依法依规从重处罚。第四,执法司法部门要精心挑选刑事、民事涉个人信息保护的典型案例强化宣传引导,加强普法释法,有效拓展警示教育效果,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