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河南商丘睢阳区法院充分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围绕物业、农村土地、赡养等纠纷,创新普法形式,畅通解纷渠道——
诉源治理效果“好嘞很”
2022-06-09 09:15:0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王银胜 吴长德 李茹楠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人口不足80万,但近年来各类民事纠纷案件年均高达1.7万余件。为有效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推进多元解纷,2021年以来,睢阳区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围绕物业、农村土地、赡养等纠纷,创新普法形式,畅通解纷渠道。截至今年5月底,睢阳区法院各类民事纠纷案件同比下降18%。

  社区建站:多措并举促物业提质增效

  “居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生活需求和物业企业观念老旧、人员老化、管理老套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物业纠纷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睢阳区法院院长戴惠说。

  数据统计显示,睢阳区法院在2021年前的3年时间里共受理物业纠纷案件2479件,约占民事案件总数的15%以上。其中,业主为被告的占八成以上,收缴物业管理费是主要诉求。今年1月至5月,收案数同比下降了19%。

  “通过‘示范诉讼’,一次性解决了240多户业主的缴费问题,既大大节约了我们的诉讼成本,又倒逼我们提升服务质效,与业主重新建立友善互信的融洽关系。法院功不可没啊。”商丘市某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今年初,睢阳区法院在物业纠纷案件较多的社区设立了4个“物业纠纷调处工作站”,工作站由专业法官、律师、业主会、物业协会、社区干部组成,对涉众型、群体性物业纠纷案件先行研判,选择一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件以“示范诉讼”的形式现场开庭审理,其他类案暂缓受理。

  今年2月24日,“示范诉讼”首次开庭,业主会邀请业主旁听庭审。通过现场举证质证,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逐渐浮出水面:路灯不亮、财物被盗、监控“失明”、门卫失职等问题是导致240多户业主不缴物业管理费的主要原因。20天后,物业存在的上述问题得到全部纠正,业主会组织240多户业主巡视表示满意,物业管理费全部自觉缴纳。

  今年以来,睢阳区法院通过“示范诉讼”把600多件物业纠纷“挡”在了法院门外。

  “为落实‘动态清零’总方针,很多小区长时间被封,物业管理和服务的短板日渐暴露,物业纠纷不断发生。对此,法院提岀了很好的司法建议,我们采纳后业主普遍反映良好。目前‘恶性循环’的局面得到了初步扭转。”商丘市建委物业管理科长史莹如是说。

  乡镇建榜:把普法嵌入“无诉讼村”争创

  “‘无诉讼村’争创活动开展近一年多来,各乡镇邻里关系、房屋、土地、赡养等矛盾纠纷减少了近一半。这都得益于法院普法工作做得好啊!”区委综治办负责人欣慰地说。

  2021年3月,睢阳区法院向区委发出在全区乡镇开展“无诉讼村”争创活动的司法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区委综治办制定下发了开展“无诉讼村”争创活动的实施方案,建立了“无诉讼村”争创活动“黑”“红”榜,并列入乡镇年度工作考评中。

  为了配合“无诉讼村”争创活动的有效开展,睢阳区法院要求7个人民法庭在疫情防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审判和法治宣传嵌入“无诉讼村”争创活动中,同步打造“百千万工程”,即年度内巡回审判100场,走访1000家,万人受到法治教育。

  在睢阳区法院的积极倡导下,各乡镇围绕“无诉讼村”争创活动成立了“矛盾纠纷多元调解‘绿马甲’志愿服务队。”各法庭统一开辟了“以案说法”“法治课堂”“调解技巧”等专题,每月一次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法为上、调为先、和为贵、让为贤”的价值理念。

  与此同时,各人民法庭结合本辖区的不同特点,以多发矛盾纠纷为切入点,将典型案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编印成画册,利用巡回审判、走访等时机发放给群众,并制作成板面在乡镇大集上宣展。

  “王庭长,我虽然没打官司也想给法庭送面锦旗,要不是听了你们的宣传和劝解,俺哥俩这十几年的积怨说不定走到哪一步。”村民周民生十分感激地对闫集人民法庭庭长王志勇说。

  十几年前,周民生胞兄将自己的土地转包给他人经营,引起周民生不满,到了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的地步。今年5月19日,法官在走访时了解到兄弟俩的矛盾,3次来到周民生家里,释法明理,耐心劝导,兄弟俩终于重归于好。

  层层建群:把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户

  “‘诉源治理’工作群建成后,化解矛盾纠纷的效率明显提高了,不到半年就解决婚姻、土地、赡养等各种矛盾纠纷200多件,法院主动服务的效果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好嘞很!”在谈到运作“诉源治理”工作群的体会时,该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负责人高高竖起大拇指。

  今年初,睢阳区法院为弥补疫情防控中人员流动受限的不足,向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提出利用微信高效便捷的功能,建立区、乡、村三级“诉源治理”工作群,分别由法院诉前调解团队、人民法庭、行政村民调干部担任三级“群主”,把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户,根植于田间庭院,最大限度地压缩“生纷”与“解纷”的时空。

  “俺村刘根拴老两口都80多岁了,妻子瘫痪在床多年,老两口有个养女对其不管不问,刘老汉想到法院告养女不养老。”工作群里民调干部语音留言说。

  李口人民法庭法官在乡、村干部的配合下,当天驱车40公里来到刘根拴家中。原来,刘老汉的养女已经58岁了,3年前因家庭琐事与刘老汉产生隔阂,从此对其不闻不问,导致刘老汉心生不满。

  在养女家里,法官推心置腹地向其释法明理,劝导其履行赡养义务。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说服教育下,养女最终同意每月支付800元赡养费,并当场拿出了一年的赡养费,保证今后每年一次性按时付清。

  “让群众不出门、不跑腿、不花钱、不‘过堂’就把矛盾解决了,这种主动服务的方式深受群众欢迎。法院积极探索诉源治理新途径的做法值得肯定。”睢阳区委书记栗朝举在听取该院工作汇报时说。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