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画强敌,思战谋胜——海军某试验训练区瞄准未来战场转型发展记事
2022-07-29 16:16:26 | 来源:新华网 | 作者:新华社记者
 

  这是一支“自相矛盾”的部队,他们想制出“能刺穿所有坚盾的矛”,还想打造“能抗住所有利矛的盾”。

  海军某试验训练区警卫战士为试验任务提前警戒布哨(2021年7月27日摄)。新华社发(孔一鸣 摄)

  这是一个“自讨苦吃”的单位,他们抛下“大路”不走,多次颠覆“传统”。

  海军某试验训练区官兵致力试出武器性能边界,构设未来战争环境,基于科学技术,寻找战争制胜机理,成功转型为一支挺进未来战场的先锋队。

  “我们要释放绝对的压力”

  不同于一般的红蓝对抗有胜有负,海军某试验训练区所扮演的“蓝军”,是一支从无“败绩”的队伍。迄今为止,没有一支“红军”部队可以抵挡住它所设置的复杂电磁环境的全面压制。

  海军某试验训练区组织驻训演练,岸基兵力发射光电干扰弹进行火力打击(2014年5月17日摄)。新华社发(孔一鸣 摄)

  甚至,在“红军”尚未驶入演习预定海域时,它就已经突破舰艇编组预警力量体系,释放电磁强干扰,实现突然性的精确打击。

  但区司令员杜刚常说的一句话是:淡化输赢,我们追求的是战争制胜的机理。在模拟“蓝军”建设中,他们调整组训模式,让“蓝军”从岸基、海上、空中、网络等发动多维一体联合攻击,让“红军”没有还手之机。

  也有参试部队抱怨这样不公平。“公平?战争哪有公平?”区副司令员周健说,在创设海上态势方面,试验训练区颠覆了很多“传统”,甚至连理论界认为必不可少的战术想定都不要了,直奔检验战斗力这个主题。

  试验训练区还“白纸作画”,组织实施了舆论反击、特情处置等训练。“红军”在进行电磁对抗时,屏幕上有可能弹出“敌”的劝降和蛊惑。区政委赵月锋说,技术攻击“致瘫致盲”后,再从心理上“补一刀”,这往往是致命的,还在认为架设大喇叭、墙上刷标语就是战时政治工作,这是自欺欺人。

  海军某试验训练区组织驻训演练,干扰弹发射升空后成功干扰来袭目标(2014年5月17日摄)。新华社发(赵言 摄)

  “我们要释放绝对的压力,让‘红军’一进入渤海湾就颤抖。”赵月锋说。

  “试出装备性能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

  2012年11月23日,飞行员戴明盟驾驶“飞鲨”首次在辽宁舰上成功起降,一道完美的弧线划出了中国海军的“航母战斗机时代”。

  区参谋长丁海军当时就站在塔台里,亲眼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作为辽宁舰试验实施组组长,无论是阻拦装置吊装上舰、安装调试,还是系泊试验、航行试验,每一个环节,丁海军都不曾缺席。

  海军某试验训练区在渤海某海域组织某型武器装备实弹射击试验鉴定(2016年11月8日摄)。新华社发(王雷 摄)

  武器装备试验,是战斗力建设的重要一步,也是试验训练区的主要工作之一。海军各型水面舰艇“下饺子”,试验训练区的科研人员就得不分昼夜地“尝饺子”。

  2019年12月17日,山东舰入列人民海军。舰载机的出动回收能力,是航母战斗力评估的关键指标。舰机适配试验迫在眉睫,而接下这一棒的,是工程师范宝亮所在的团队。

  “直白讲,就是研究舰载机如何在有限的航母甲板上实现最大效率起飞与回收。”范宝亮说。试验训练区承担的任务,就是要试出极限条件,试出装备性能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那段时间,赵月锋每天夜里都要去敲试验室的门劝人休息。

  海军某试验训练区参试官兵检查装备技术状态并现场记录试验数据(2019年3月2日摄)。新华社发(王雷 摄)

  山东舰入列不到3年,就实现舰载机回收保障能力的重大突破,圆满完成高海况武器实弹射击、海上补给、跨区机动等试验任务,突破了我国航母发展的多项纪录。这一切离不开这支星夜兼程的试验团队。

  从刚接手试验项目时的无措,到完成80个试验项目设计、编制8万多字的大纲,范宝亮不知熬过多少不眠夜。夜色中不仅有洁白的浪花和腥咸的海风,还夹着浓烈的机油味和远方的硝烟味,他觉得,这样的军旅,才叫“大写的浪漫”。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

  “85后”工程师杨琳是试验室里有名的“钉子户”。这位新手妈妈搞不清楚儿子的衣服尺码,也很难有一个完整周末享受亲子时光。

  海军某试验训练区组织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实兵对抗演练(2019年7月3日摄)。新华社发(常发金 摄)

  去年冬天,区里打破专业壁垒推行项目总师负责制,号召全区技术干部组建自主运行的项目团队。全试验训练区一共诞生了6名项目总师,杨琳是最年轻的。

  杜刚把办公室对面的房间开辟成“作战研究室”,许多突破性的设计,在这间小屋酝酿成型。

  没有已知经验,探求未知结果。“这要求我们用极限思维去考虑装备性能和作战规划问题,很多课题只有我们一家在研究。”区作战试验部门负责人张希栋说,试验训练区像极了当下流行歌曲《孤勇者》里唱的那样,孤身走暗巷。

  海军某试验训练区组织专业比武,官兵们相互簇拥、加油鼓劲(2020年7月21日摄)。新华社发(柳小江 摄)

  好在上下一心。不到半年时间,6支团队分别在各自领域取得突破,杨琳带队攻关的项目,在支撑演习演训任务快速复盘方面快步走在前列。试验训练区还依托试训数据和仿真资源开发了推演系统,成功解决了编队作战方法原则研究难题。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思战谋胜。”赵月锋说,全体科研人员默默无闻,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名字。

  试验训练区的电磁阵地,就建在一片辽阔的沙滩之上。“我们希望,当军舰从战场上凯旋,再次路过海岸时,他们会鸣笛向我们致敬。”杜刚说。(黎云、孙鲁明、于贵民、林世华)

  海军某试验训练区在海上试验场开展某新型舰艇舰机适配试验(2020年11月2日摄)。新华社发(张志丹 摄)

  任务准备阶段,海军某试验训练区官兵逐一检修雷达元器件(2021年4月9日摄)。新华社发(孔一鸣 摄)

  海军某试验训练区官兵共同研判电磁干扰效果(2022年7月16日,视频截图)。新华社发(贺加 摄)


责任编辑: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