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弘扬英模精神汲取强大精神力量
2022-08-14 09:47:01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苗一路
 

  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邹碧华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崇尚法治的象征,无数法律人以他为楷模,继承他的遗志,砥砺共行。

  像栖在屋顶上的白云,像燃在暗夜里的烛火,像早晨透进窗里的阳光,你用你的方式,温暖我们的心房……这是上海法官合唱团用歌声传递的对邹碧华的钦佩与思念。

  邹碧华给自己的微博微信起名“庭前独角兽”,他常说,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庭前独角兽”正是他本人坚定法治精神、恪尽法官职守的真实写照。

  他“爱聊天”。他喜欢聊天,但聊天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上访的群众。每天上班,只要在单位门口看见上访的群众,邹碧华都会叫司机停下车,主动和上访群众聊一聊。聊得最久的一次,是和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聊了半个多小时。后来,给邹碧华开车久了,每当看到上访的群众,司机都会主动停下车。面对上访的群众,邹碧华就像见到了亲人。

  他也“爱碰瓷”。面对拖了19年未结的案子,他会重新梳理卷宗,带头调查结案;面对老百姓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案件“判不动”的质疑,他会集中一段时间审理相关案件,回应质疑。在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担任院长期间,邹碧华曾主导开发过一套信访管理软件,每一名相关人员都能通过这套软件,查询信访案件的来龙去脉;经过哪几位法官的手,分别花了多长时间,做了哪些处理;现在谁在负责这个案子;信访人目前去向如何。而这是在他看了500多封信访信件后摸索出来的规律。

  他还“爱讲真话”。无论在公开演讲场合,还是私人交流场合,邹碧华都是一个“讲真话者”。上海市法学会副秘书长、上海政法学院教授汤啸天这样回忆邹碧华:“他从来不拿‘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这样的大锅话来搪塞听众。他是会真正指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法的‘学者’。”

  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也是保护弱者的,要用法的精神解决问题,服务百姓。邹碧华曾说,当年他得知自己能成为法官时,曾激动地给母亲打电话报喜。那时,母亲叮嘱他:“一定要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而他,也用自己的全部岁月践行了这句话。

  “哪有把船划到江心就弃桨投江的道理,走上这个岗位,就得承担起使命与责任。”2014年7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司法改革试点工作,邹碧华成为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的主要起草者之一。

  法官员额制是此轮司法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法官比例压缩至33%,意味着有一批现任法官进不了法官序列。是遵循司改精神择优选取办案骨干,还是“论资排辈”让年轻人“就地卧倒”?邹碧华力主避免两个“一刀切”。一是不按资历、行政级别“一刀切”,要科学考核,给年轻人留有机会;二是法官比例不能“一刀切”,要给一线法官更多机会,让真正有能力、有水平、能办案的法官进入到员额中来。

  “改革,怎么可能不触及利益,怎么可能没有争议?对上,该争取时要争取;对下,必须要有担当,无论如何,都不能让那些在一线辛苦办案的老实人和年轻人吃亏。”邹碧华的话掷地有声。

  公正为民、敢于担当、忠诚敬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崇法尚德、无私奉献,这是邹碧华一生的写照。“法官当如邹碧华”“燃灯者邹碧华”成为全社会给予他的评价。最高人民法院追授他“全国模范法官”、中共上海市委追授他“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称他为“新时期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号召党员干部特别是政法干部要以邹碧华同志为榜样,向邹碧华同志学习。这样的殊荣他当之无愧。

  “当我们把信仰看作生命一样重要的时候,我们就能够为信仰去付出我们的时间、精力甚至生命”,邹碧华曾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一名法官,他有崇高的法治信仰。当一个人具备了信念与信仰,就不会害怕困难,就不会迷失方向。他忠诚敬业,锐意进取,无私无畏,为推进社会主义司法事业甘当“燃灯者”。他用深厚学养和人性中的纯美情怀为他的生命注入了厚重的意义。

  刹那芳华,即是永恒。如今,邹碧华精神已经不仅仅是上海法院的宝贵财富,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他的精神已经成为全社会崇尚法治的象征,无数法律人以他为楷模,继承他的遗志,砥砺共行。继承是最好的纪念,我们要学习他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和埋头苦干、忘我工作的务实作风,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征程中,用行动践行司法为民。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田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