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依靠人民 一切为了人民
——读《靠山》有感
2022-10-14 14:20:0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杨怀荣
 

  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鲁迅文学奖得主铁流的心血之作——历史纪实文学《靠山》,洋洋洒洒近50万言的作品,浓墨重彩地描摹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互为靠山、生死与共的动人故事,生动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刻彰显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博大内涵。

  《靠山》以全景、立体的宏阔图景,深情描绘了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故事。《靠山》是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与中国共产党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生动写照。从书中可以看到,在中国革命的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影,他们是中国革命的参与者,也是贡献者。书中讲述了红军在于都河渡河时,当地群众用门板、瓜棚乃至寿木等协助红军渡河的感人事迹;在叶坪乡有“见松如见人”的华钦材等17名烈士;有为爱一生等待红军丈夫归家的淑芬等平凡妇女。抗战时期,哑巴农妇明德英(红嫂原型)为了受伤的抗日战士有一口水喝,她奉献自己的乳汁;日军扫荡沂蒙山时,普通农妇崔立芬果断收留并喂养八路军夫妇刚出生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却活生生饿死。解放战争时期,在孟良崮战役中,32名村妇民女为了冲锋的战士们义无反顾地在寒冷季节跳进水里,用柔弱的身躯在水中架设起人桥,让一个团的部队渡过河流,她们有些因此终身不孕,有些留下终身残疾;淮海战役中,18岁的朱永兰带领600多人的独轮车队行走在漫天风雪的支前途中,即便遍体鳞伤也不言后悔……《靠山》将许多鲜为人知的鲜活的历史细节融入革命历史的洪流当中,塑造了支前群众巍峨如山的群像,他们有吃苦耐劳、不畏牺牲的共同品质,每一个个体都血肉丰满,有情有义,感天动地。从书中一个个精彩片断中,让我们看到当事人的艰难抉择、生活智慧和英勇壮举,也让我们得到精神的洗礼与升华。

  《靠山》在准确把握当下时代脉搏的基础上,为我们立体呈现人民群众支援革命的壮阔历史,展现了革命战争年代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生动画卷,给予我们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从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一部浓缩的人民群众支前史。据作者介绍,为写好此书,从2007年开始采访搜集资料、查阅各类文献,形成了庞大的素材储备,历时14年完成此作。上百个详细的支前故事、上千位真实的人物形象,都是作者扎实采访的结晶。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决定事业兴衰成败。只要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就能拥有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靠山》一书,让每一位读者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