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大山 守望法律
——记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法院南溪人民法庭庭长温春来
2022-11-28 10:53:53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李雪锋 刘虎
 

  1978年出生的温春来面颊清瘦,戴着一副眼镜,除了眼角皱纹密集、头发半白外,似乎没有什么与众不同。

  “重庆市云阳县人民法院有6个派出法庭,南溪人民法庭还不是最偏远的。”温春来说:“我在这里刚好10年了,以前条件是比较艰苦,法庭的房子一直都是租的,但是2021年底,新的办公楼已经建成,一切都好了。”

  作为大山里的法庭庭长,为什么能够坚守在那里?温春来心里有自己的答案:为了那些在劳动中喘息的人,为了那些在无常命运中寄望法律的人,为了那些在困境中亟须法律救济的人,为了那些一辈子可能无法走出大山,但坚信法律能给予他们公平正义和保障的人。

  为了难以忘却的面孔

  2006年,温春来本来有一个去县里其他部门工作的机会。但是,仔细考虑后,他还是推辞了。他说自己对法院是热爱的。后来,到了法庭,他也从来没有主动申请过调回城里。他心里有坚守的理由。

  2010年冬天,一名村干部找到温春来。村干部说,村里有个80岁的婆婆,儿子去世了,留下1万多元在银行卡里取不出来。温春来立即决定“去看一看”。当时,他刚刚开始独立办案,这也成为了他独立办案后的第一次巡回办案,帮当事人解决问题。到了婆婆家里,看到她形容枯槁,缩在屋子一角,佝偻着,显得非常无助。温春来说,程序本来非常简单,但是婆婆不懂法律,她一直喃喃地说着:“这个钱怕是拿不回来了吧。”那一刻,温春来的心仿佛被揪着似的,乡村的人们是多么需要法律啊。

  在温春来心里记着的面孔还有很多。2012年初,他还在栖霞人民法庭,一家煤场关闭,矛盾瞬间爆发,要工资的、主张工伤待遇的、确认劳动关系的,所有的矛盾全都堆积在当地政府。庭长何诗琼雷厉风行,多次主动沟通协调,案件陆续诉到法庭。整个法庭连续挑灯夜战,温春来也在其中。奋战之下,绝大部分案件都成功调解了。煤矿工人们排队领钱。接过钱,他们紧紧握着温春来和干警们的手,不断重复着“谢谢”。温春来难以忘记那些粗糙的双手、黝黑的面庞、浑浊的眼睛,更难忘记他们拿到钱后的笑容。

  同样,也有一些木讷平静的面孔,在温春来的记忆里挥之不去。在建房过程中,一个妇女从楼上摔下来,成了植物人。案件还在法律程序中,妇女就伤重而逝了。温春来赶到现场,本以为双方会有很激烈的情绪。但令人意外的是,他们都坐在一起,非常安静,等着他处理案件。他们仍然相信法律,相信法庭,相信法官。

  工作起来总是“用力过猛”

  在同事们眼中,温春来工作有点“用力过猛”:“可以不分时间,不分地点。春节放假了,他一个人都还能办案子。”

  有一年春节,大家都在拎着年货走亲戚,或张罗热腾腾的饭菜,温春来拿着手机,一打就是半个多小时。原来,一名藏族妇女起诉离婚,由于语言、风俗和生活习性的差异,她表达起来有些困难。考虑到她不是本地人,过来一趟不容易,温春来就一个人在春节期间搞起了“假日法庭”。温春来与该女子云阳籍的丈夫反复沟通,进行调解,终于在正月十五前一次性解决了夫妻间的矛盾,处理好了子女抚养事宜,令藏族同胞深受感动。

  温春来说:“派出法庭家事纠纷比较多,这些案子小是小,但有很多苦衷,耽搁不得。”

  一起离婚案件,双方是2003年的重组家庭,2017年,女方第二次起诉要求离婚。男方患有重大疾病,坚决要求女方给予经济补偿。女方拒绝补偿,她说自己同样一贫如洗,而且重组家庭的时候,她还带来了一个女儿,她想把仅有的钱留给女儿读书。女儿正读高三,马上要考大学了。贫贱夫妻百事哀,双方一直僵持不下。

  在调解中,温春来发现继女泪流满面,他没有轻易放过这个细节。仔细询问之下,原来,继女和继父之间已经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她担心重疾缠身的继父未来的生活。于是,温春来以此为突破口,从女儿的角度给女方做工作,希望她顾及女儿的感受。最后,本案达成了特殊的调解协议:女方给予男方2万元经济补偿,但是男方自愿将这笔钱借给继女,供其上大学使用。

  继女含着眼泪感谢了继父,并主动写下借条。继父并没有要这张借条。他对继女说:“等你毕业后,如果我还在人世,再慢慢还我吧。”借条最后留在了卷宗里,一字一句记录了这个家庭成员间的爱与愁。

  对这样的结果,温春来很满意:“这种案子,判决虽然简单,但解不了心结。多说几句话,多做点调解工作,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十年间,温春来见到了太多的破碎和争执。有的抚养权纠纷当事人一言不合,便将孩子扔在法庭里扬长而去;赡养案件中的老人突然跪在法庭外,被请进办公室后,又直接躺在沙发上,说要死在这里……温春来和同事们面对案卷,一遍遍思索如何用法律的钥匙为当事人解决人生的难题。

  用“笨办法”解开“大难题”

  南溪法庭下辖四镇两乡,人口22万,时代的迅速发展正在为大山勾勒出全新的容颜。新的农业模式中,土地承包经营权容易发生纠纷,和村民利益休戚相关,温春来带领法庭化解了大量此类纠纷,受到当事人和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

  李某承包吉仙村200余农户的田地栽种稻谷,约定每年每亩支付300元,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规模种植失败。李某拖欠费用,外出打工避债。村民们拿不到钱,非常焦急。

  法庭受理该起案件。温春来拨打李某手机,总是关机或无人接听。温春来没有简单地公告送达、一判了之。他一次次给李某发信息,劝说他:“这个事情不能背一辈子,迟早都要面对,回来处理好了,你自己心里也轻松些啊。”李某被打动了,从外地赶回处理此事。

  温春来说:“我用的都是笨办法,多坚持一下,总会有点效果。”该案成功达成调解协议。案件结了,后面的事温春来本来可以不用管了。但是,他没有停止工作,而是继续打电话督促李某在调解书确定的时间内自觉履行义务。李某支付款项后,温春来又组织干警顶风冒雪来到农家院坝,在火堆旁边面对面发放欠款,积怨变成了村民的欢声笑语。

  除了规模种植、产业发展等可能带来新的问题,有时政策的变化带来的问题,也需要法庭帮助解决燃眉之急。曾经当地有一所中学依规必须解除和食堂承包方的合作关系,但双方因为赔偿问题陷入胶着。

  温春来进行了大量庭前调解和调查走访,还找到承包方的许多身边人,帮助劝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以200多万元赔偿额成功解约。

  开学前一天,温春来带领干警,对锅碗瓢盆、冰箱冰柜等物资进行了一整天的盘点,成功保障了9月1日学校如期开学。本案处理前,小镇上沸沸扬扬,家长们非常焦急。温春来说:“还好,我们一天都没有耽误。”

  父子两代法院人的接力

  温春来的父亲温志勇是从西藏转业回来的军人,曾任云阳法院双江人民法庭庭长。温春来从小就很崇敬父亲,希望长大后像他一样受到村民们的肯定。2005年,温春来参加重庆市首次法院工作人员统一招录,成功考入法院时,父亲早已退休,但他不想给父亲丢人,心里默默想着要干得更好一点。这些年来,温春来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重庆市人民法庭办案标兵、重庆市法院系统先进个人、重庆市人民好公仆等荣誉称号。

  2013年,父亲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医生说已无手术的必要。温春来知道父亲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他记得从小家里就有很多药瓶,父亲曾经长期身处高原,转业回来时就有高血压,那是一个军人的无私付出。父亲在法庭的工作很忙,除了时常告诫他做人要公道正派,不要偷奸耍滑外,似乎也没有更多的话。温春来到法庭后工作比父亲当时更繁忙。父亲因病住进县医院时,温春来因为工作脱不开身,很难请假。后来终于挤出了几天假期,带父亲到其他医院,却已是回天乏术了。

  温春来忍着眼泪,买了两张火车票,陪父亲去了趟四川攀枝花,看看多年未见的兄弟,接着又去西昌,老人以前一直念叨着那里有座卫星发射基地。这个在山区法庭待了一辈子的老人,在人生尽头,却想去仰望一次宇宙苍穹。这仿佛是一个隐喻,有的人心里其实并非没有波澜壮阔的征途,但却甘愿为了某些理由,选择将自己留在不起眼的角落。

  和许多父子一样,温春来和父亲的感情也含蓄而沉默,互相交流不多。在完成“遗愿清单”的火车上,两人之间终于有了机会,说了很多心里话。父亲嘱咐温春来,要认真工作,照顾好家庭。温春来自然懂得父亲的期望,他将记者写他和法庭的报道拿给父亲看。弥留之际的父亲看着已经长大的儿子,笑了。窗外的山水匆匆退去,老人终于渐渐放了心,罕见地表扬了儿子。

  父亲去世后,温春来收拾遗物,在床底找出了一大摞奖状和荣誉证书,父亲多次被评为先进、办案能手……温春来说,那是父亲留给他最宝贵的遗产。父亲曾经告诉温春来,为他取名“春来”,正是希望他像春天一样,让人感到温暖。温春来和父亲的永别正值四月,春天已至。大山里的两代法院人,完成了使命的接力。

  回首来时路,温春来说,2010年2月,自己成为助理审判员,按照院里规定,必须派驻法庭进行锻炼。父亲温志勇知道后连连点头说:“就应该去基层积累经验。”温春来先到栖霞法庭,后到南溪法庭,此后便一直坚守在那里。

  作为大山里的法庭,这里的条件异常艰苦。最初,法庭的办公室都是租来的,鼠患成灾。网络连不上,很可能就是因为老鼠咬断了线路。那时候,庭里只有温春来和一名书记员,两人还坐过镇上的摩托车去送达传票。后来,干警增加了几名,住房租在另一处,加班写完判决、扫描完卷宗回去,宿舍楼上的店面还在营业,喧嚣吵闹,想睡个安稳觉都难。

  法庭起初没有食堂,中午和晚上,都在派出所的食堂搭伙。有一年县里开会,云阳法院副院长龚箭遇到南溪派出所所长,所长说:“你们的干警是真能吃苦。”龚箭一愣,追问之下,这才知道温春来和书记员因为开庭或调解,常常很晚吃饭。公安干警也很忙,没法等他们,所以往往只有冷汤剩菜了。日子过成这样,温春来一次都没有向组织开过口。龚箭心里不是滋味,赶紧向院长汇报,法庭的食堂这才建了起来。

  法庭辖区山高坡陡,当地村民居住分散,多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群众诉讼不便,温春来大力推行巡回办案。山间小路崎岖,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有一次,因为前一天下过雨,泥土松软,温春来一行刚经过一个路口,一棵大树便轰然倒下,巨大的声响让人心有余悸。

  法庭离家里较远,温春来一般只在周三、周五回家。父亲弥留之际的嘱咐,他只做到了“认真工作”,“照顾好家庭”则远远没有做到。父亲去世之后,温春来的女儿正读小学,母亲患有眼疾,到2020年时已完全失明。

  在法庭工作的温春来,平日里陪伴母亲的时间很少。多少个夜晚,黑暗中的母亲倚门等待儿子的归来,那个背影,是温春来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愧疚。

  温春来的妻子也很忙,经常出差,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温春来每次回家,都会给母亲准备好最近两天的菜。不敢让母亲用火,家里只能用电饭锅。电饭锅坏了,就换个一模一样的,因为母亲已经熟悉了那些按键。开水瓶、茶杯都放在固定的位置,他很害怕母亲被烫伤。不久前,他回家看到母亲的胳膊青一块紫一块。母亲说开门的时候弄错了方向,撞到了。母亲叫他不用担心,温春来盯着她受伤的胳膊,强忍着泪水,久久说不出话来。

  留给家人的总是背影

  温春来当时考入重庆法院系统,是在开州区人民法院工作,离家80公里。去面试的时候,女儿快要出生了。他自然一直想要回到家乡云阳。2009年,愿望终于得偿。他调入云阳法院,在执行局工作。这几个月里,和他搭档的法官总是看见他中午都不休息,一直马不停蹄地做事。问他为什么?温春来说,女儿在家等我,下班后想早点回去啊。

  那段时间,温春来和妻子商量给女儿报些兴趣班,女儿开始学电子琴、画画,他们还有更多的计划。但是,和家人的相聚时光还未持续太久,2010年2月,院里就决定让温春来去法庭锻炼。

  在法庭工作的十余年,对女儿的照顾和教育,温春来总是缺席,几乎变成了妻子一肩承担。他和女儿约好了去书店,因为调解案件一调就停不下来,只好被迫取消了。月底加班结案,说好的回家无法成行,女儿一周都没有理他。女儿转眼就高二了,以后将是更加山长水阔的离别。女儿的成长、青春期的迷茫、交了什么朋友……很多他都错过了。温春来和女儿之间最多的联系,是无数个加班长夜的间隙,他在法庭打出的电话。女儿以前问得最多的是,“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后来,渐渐就不问了。

  女儿其实知道温春来为什么这么忙碌。他总是将自己的电话号码贴在法庭大门外,每次巡回审判、普法宣传也都留下联系方式。他还申请了一个工作微信号,头像是一枚法徽,提供立案咨询、诉讼指导。很多已经结案的当事人遇到法律问题,仍可以随时询问他。

  有一次,温春来正和妻子、女儿在家吃饭,手机响了,他习惯性地立即回复当事人的信息。妻子为此拍了桌子,她只是想一家三口可以好好吃顿饭。温春来说:“法庭工作就是这样,费的口舌可能是城里法官的两三倍。”

  公公去世后,温春来的妻子看到丈夫白头发多了那么多。他虽然不说什么,但周围的人都知道他压力很大。妻子也很心疼,慢慢开始接受了温春来长期游离在家庭之外的现实。温春来也深知自己的缺位,他尽力做出弥补。只是,方式笨拙。妻子觉得他缺乏仪式感,他就尝试着在节日里买零碎的礼物,但总是花里胡哨又不实用,被妻子无可奈何地“嫌弃”。

  为了女儿,他从零开始学做菜,一边看视频,一边手忙脚乱。有一次,女儿想要一台PS4,他答应下来,其实并不知道是什么,后来才发现是游戏机,但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还好到货后,女儿只玩了一两次便兴趣杳然。他喜欢看女儿画的漫画,但是永远认不出那是哪一部动漫的主角或反派。女儿看着皱纹爬上面庞的父亲,也自然懂事起来,她的成绩名列前茅,温春来不用太操心。

  2021年底,簇新的南溪法庭建成并投入使用。2022年6月云阳开通了高铁,南溪法庭辖区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温春来说:“法庭增加了很多新鲜血液,我们将立足岗位、接续奋斗,期待南溪的明天拥有更好的风景。”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