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改变了我的命运
2022-11-29 09:05:27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卫爱元
 

图为作者近照。 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我与《人民法院报》结识至今已有27个年头了。27年来,通过持之以恒汲取报纸营养,我从对法院工作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熟知法院业务的“槛内人”。我的成长进步得益于《人民法院报》的帮助陪伴。读报用报成就了我的人生价值,改变了我的人生命运。

  1990年9月我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在当地一家小企业的车间工作。1995年5月,企业已经不能按时发放工资。我正思谋出路,一位朋友推荐我到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人民法院搞文字材料工作。年轻干练的女院长直截了当对我说:“试用三个月,干好了留下,干不好离开!”初来乍到,对法院工作不熟悉,压力不小。办公室主任指导我说多读读《人民法院报》。

  主任的指点,使我找到了破解困局的路径。每天一上班我就捧起《人民法院报》认真阅读,揣摩法院工作的性质、职权范围和工作特点。学习中,我做了大量的笔记,对于好文章、好句子、好标题反复研读、细细体会。我一边学习,一边收集素材,不到半个月便能够顺利地完成材料撰写任务。

  记得1995年8月,全国法院广泛开展教育整顿活动,贯彻上级部署,需要起草整顿方案。接到任务后,我大脑一片空白,无从下手。我立刻想到了《人民法院报》,果然,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我搞清楚了教育整顿的意义、目的、步骤和内容,心里有了底。

  整顿方案拿出来后,我受到领导的肯定。后来,领导将起草法院工作报告的任务也交给我,我参照《人民法院报》刊载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要旨和精髓,结合我院工作情况来起草,写出的报告因逻辑清晰、语言精练、内容充分翔实屡获好评。

  时任的女院长务实创新,工作节奏快,我这个“笔杆子”须配合撰写各类文字材料。加班加点成为家常便饭。无数个夜晚我埋头爬格子,完成了一篇又一篇工作汇报、经验交流、典型发言及领导讲话等材料。我痴迷的学习态度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得到肯定和认可。1998年4月,我正式调入法院工作,人生命运得以改变。

  1999年4月,因具有撰写文字材料的特长,我被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借调到研究室。新机遇迎来新挑战。运城中院领导对文字材料质量要求更严、标准更高。接受高水平领导的指点和培养固不可缺少,但自己下功夫突破提升更加重要。

  我深知我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人民法院报》。那时候,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但不能不读《人民法院报》,哪天没有读报就好像生活缺少了什么。在读报学习潜移默化中,自己撰写材料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很快能够独立担当重要材料的撰写任务,并且开始在一些报纸杂志上连续发表新闻宣传稿件。其间,我撰写的《运城中院推行绩效考核纪实》被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全省推广。我先后在各类媒体发表稿件100余篇,1999年还被《人民法院报》评为优秀通讯员。2003年底,我正式调入运城中院。两次工作调动皆得益于文字材料工作成绩。《人民法院报》是我生命中的另类“贵人”。

  学习研究《人民法院报》,除了满足撰写材料的需要外,我还把报上刊登的案例作为学习法律的入门课。我从阅读案例入手,发现我竟然对法律十分感兴趣。报纸上的一个“醉酒死亡同桌担责”的案例还帮助我为朋友解决此类纠纷提供了依据。我逐步认识到法律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并下决心学好这门专业。

  经过努力,2008年11月,我在不惑之年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资格证书,2011年10月被任命为审判员。2014年年初我被调整到民事审判庭从事审判工作,《人民法院报》成了指导我办案的良师益友。

  对于报上刊登的案例和评析,我总是反复阅读体会,有的还剪贴下来,作为办理同类案件的参考。学习之后,我十分重视裁判文书的制作,努力通过裁判文书释法说理让当事人赢得堂堂正正,输得明明白白。我先后办理民事案件276件,无一起引发不良社会反响。2016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开始实行员额法官遴选司法改革,在3次遴选中我均落选。在失意的日子里,我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在《人民法院报》的知识海洋里,她提供给我的精神食粮如涓涓细流滋润我的心田,她带给我的充实和快乐永远是外人无法体会和感受的。

  2021年9月,组织将我调整回研究室工作。阅读《人民法院报》依然是我每天的享受。知识的积累和沉淀,长期的工作经历和深入思考,使我撰写的文章更加深沉厚重。一年来,先后有7篇综合新闻稿件和理论文章见诸报端,受到好评。

  《人民法院报》陪伴我走过了27年的青春岁月。在我生命历程的重要节点,她给予我力量,赐予我智慧,鼓励我前行,改变我命运。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这些经历对我都是刻骨铭心、弥足珍贵的。

  (作者系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