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把小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2023-01-17 10:58:4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陈凤 孙善国
 

  崇明区法院法官在建设镇运南村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张宏雷 摄

  崇明区法院法官在崇明区永发村开展普法宣讲。丛轩 摄

  静安区法院审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养老诈骗案。刘宁 摄徐汇区法院“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为企业员工开展“午间法律门诊”。周航 摄

  “宅基地继承我们不懂呀,听法官讲讲蛮好!”“有游客经过菜地,顺手摘了几颗菜就走了,法官你说怎么办?”2022年11月28日下午,上海市崇明区长兴岛潘石村“桔乡缘”党群服务点内,崇明区人民法院长兴法庭的法官操着一口地道的崇明本地话,与20名村民围坐在一起,耐心细致地解答大家的问题。

  深入基层普法解纷,是崇明区法院驻村(居)法官工作室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上海法院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全心全意为民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法官深入村居

  回应群众需求

  “大家都是崇明人,我就讲崇明话了。”简单的开场白后,法官与大家拉起了家常。“邻居间有什么纠纷都可以联系我啊,我的手机号大家都有吧?有些案子能在家门口解决掉最好,去趟法院挺不方便的。”

  “法官讲得蛮好!”“很实用的!”法律咨询活动结束后,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是2022年,长兴法庭法官第三次走进潘石村进行普法,前两次的主题分别是“土地纠纷”和“生活中的民法典”,都是村民们比较关注的话题。

  潘石村村委委员汤思文具体负责与长兴法庭法官工作室对接,他会定期将村民需求发给法官工作室,再由工作室根据需求为村民“量身定制”普法内容。

  据汤思文介绍,近年来,随着普法工作的不断推进,潘石村民主法治基础持续夯实,乡村风貌和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先后获评市级文明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还培养了一批懂法律、爱社区、热心肠的村民成为“法律明白人”,逐步引导村民摆事实讲规则,帮助村民用法维权。

  其实早在2019年,为更好地服务群众、调处矛盾、化解纠纷,崇明区法院在庙镇率先成立上海法院首个驻村(居)法官工作室,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今年以来,该院积极推动法官工作室村(居)全覆盖,创新“中央厨房”+“连锁网点”的服务机制,努力满足基层群众多元化、个性化司法需求。截至目前,崇明区法院已在全区18个乡镇351个村(居)设置了法官工作室,法官工作室通过发放菜单式司法服务清单等方式,为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提供“定制”服务,发挥上门服务、法治宣传、协处纠纷、指导调解、法律咨询等十项功能,努力让乡村矛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正当法官结束普法咨询,与村民们道别之时,10公里外的鹭岛华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长兴法庭的另一名法官正在调解一起法定继承纠纷。

  这起纠纷的原被告双方系死者张老伯的四个子女,虽然涉及人数较多,但争议不大。经法官耐心解释后,双方很快达成调解协议,张老伯名下的一套房屋由小儿子继承,从调解开始到大家在调解书上签字,只用了半个小时。

  “我们家都住在附近,过来很方便。”“本来还是有点紧张的,法官上门来调解,给我们省了不少麻烦。”大家都对此次调解感到满意。

  用双脚丈量脚下的土地,用真心为群众化解纠纷,近年来,崇明区法院的法官足迹踏遍全区的大街小巷,将司法服务延伸到广袤无际的乡野,以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据统计,2021年至2022年,崇明区法院持续完善驻村(居)法官工作室机制,积极参与村(居)和乡镇矛盾化解378件次,该项工作入选上海法治为民办实事活动重点项目。

  ■整治养老诈骗

  守护老人幸福

  和老年人攀关系、拉家常,施以小恩小惠,乃至认“干爹干妈”,嘘寒问暖,无微不至,最终让老年人掉入陷阱。近年来,养老诈骗频频发生,有的老人投入了一生的积蓄,有的抑郁成疾,有的家庭破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维护广大老年人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的神圣职责,也是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

  2022年7月28日,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对一起非法吸收公众款案件作出一审判决。

  8年前,24岁的蔡某某入职成为上海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行政人员,后又担任财务,主要负责工资发放、协助业务部门和社会不特定公众签订理财产品合同、划拨公司资金等工作。

  然而,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背后,其实是一场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骗局。表面上,公司以养老投资等项目为主要业务;实际上,通过组织老年人才艺比赛、外出观光旅游、实地参观建设项目、投资理财讲座、“名人”站台表演等活动,与老年人“打成一片”,博取好感与信任之后,业务员开始不断宣传和推销,诱导老年人购买虚构的投资理财产品。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层层骗术的诱导下,许多老年人的心理防线被冲破,陷入了所谓“高额回报”“安享晚年”的骗局。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事情终有败露的一天。经审计,在蔡某某任职期间,投资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共计人民币2.7亿余元,未兑付金额为人民币2.4亿余元,公司主要负责人均已受到法律的制裁。经审理,静安区法院判处蔡某某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退赔的违法所得按比例发还各集资参与人,不足部分继续责令退赔。

  “很多老年人退休后生活较为寂寞平淡,乐于参加集体活动。犯罪分子费尽心思为老年人‘服务’,看中的就是老年人的财产。在逐步取得老年人好感和信任后,开始宣传、推销投资理财产品,诱导老年人购买。”该案主审法官沈玉青说。

  记者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了解到,2022年5月开始,为维护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上海法院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该院一方面迅速行动,密织保护群众“安全网”,制定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指导全市各级法院成立专项行动办公室,确保专项行动形成上下合力。建立养老诈骗案件“一案一报”以及办理进度跟踪制度,及时指导各级法院公正高效审理好养老诈骗案件,坚决遏制养老诈骗犯罪蔓延。另一方面,实施精准打击,守护老百姓的“养老钱”。把打击矛头对准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传“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的非法集资、诈骗犯罪行为。

  据统计,自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上海法院共计审理养老诈骗案件92件,涉案金额28亿余元,目前已对其中80起案件作出了判决。

  ■全力助企纾困

  护航经济发展

  2022年5月,某贸易商行一纸诉状将某餐饮公司诉至黄浦区人民法院,要求冻结餐饮公司账户,索要28万元欠款。原来,受疫情影响,餐饮公司无法正常营业,迟迟没有支付货款。

  黄浦区法院商事审判庭法官王连国是该案的主审法官。接到这起案件后,他陷入了沉思:餐饮公司并非恶意欠款,而是真的拿不出钱来,如果一判了之,一方面无法帮助商行缓解眼前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还很有可能成为压垮餐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进而导致数百名员工面临失业,引发更大的问题。

  后来,王连国又了解到,餐饮公司为了谋求后续发展,以及为了不将负担推给社会,没有辞退任何一名员工,而是多方筹措资金满足日常刚需支出,因此目前尚无能力偿还欠款。餐饮公司表示,希望获得一定的付款宽限期,以复工复产后的营业收入来履行债务。

  王连国抓住关键问题,加大调解力度,耐心释明判决和调解的利弊,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共克时艰,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餐饮公司承诺,在复工复产后第一个月的营业收入中,优先支付原告10万元,剩下的18万元货款在四个月内分期付清。由此,餐饮公司得以及时恢复正常经营,上百名员工的工作岗位也得到了保障。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从源头预防纠纷。2022年6月28日,徐汇区法院“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法官在辖区企业较多的虹梅街道开展了一场线上法律宣讲活动,商事庭庭长王嘉骏和劳动争议审判领域资深法官蒋凤莲化身“主播”,围绕复工复产相关问题,进行主讲。

  “合同履行受疫情影响遇阻,可以用‘不可抗力’来免责吗?”

  “公司办公地点可能要搬到远郊,如何合理合法地变更工作地点,不至于影响劳动合同履行?”

  ……

  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在屏幕上滚动,两位“主播”耐心、细致地进行解答。直播共吸引了数百家企业、2000余人在线参与。

  近年来,“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积极探索形式新颖、内容活泼、对老百姓有吸引力的普法形式,“希望线上线下齐发力,更好地为民解忧、为企纾困。”“甘棠树下社区法官工作室”负责人王宏霞说。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上海高院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出台相关司法文件和政策,就群众关心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解答,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治理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罗一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