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 升降之间彰显法治力量和温度
2023-03-09 22:32:43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王亦君 焦敏龙 王豪
 

  两高报告3月7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向全国人大会议作的本届任期内最后一次工作报告。

  司法办案数据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发展变迁,体现社会治理手段的不断调整与丰富。很多网友关注到了最高检报告中“一升一降”的两个数据:2018年至2022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提起公诉827.3万人,比前5年上升12%,2022年全国各级检察机关起诉杀人、抢劫、放火、爆炸、绑架、盗窃犯罪人数为近20年最低。

  最高检办公厅副主任胡光阳在解读最高检工作报告时表示,过去5年,罪行较轻的新型危害经济社会管理秩序犯罪起诉人数上升,比如,起诉“醉驾”150万人,比5年前上升1倍;起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从2018年137人上升至2022年13万人,这些犯罪数量上升表明,我国社会治理进入新阶段,对经济社会秩序的规范和管理更加精细化。过去5年起诉严重暴力犯罪和涉枪涉爆、毒品犯罪比前5年下降31.7%。这些犯罪数量持续下降,反映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人民群众收获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绝不允许网络空间 沦为法外之地

  绝不允许网络空间沦为法外之地,成为两高报告中均提及的硬核关键词。最高法工作报告显示,人民法院审理刷单返利、虚假理财、交友陷阱等网络诈骗案件,依法惩治信息网络犯罪,各级人民法院审结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22.6万件,千方百计帮助受骗群众挽回损失。

  针对网络犯罪数量持续大幅上升,最高检2020年建立专项办案工作指导机制,明确检察办案65条规范;2022年协同最高法、公安部出台23条办案指导意见;协同公安机关从严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深挖幕后金主、严惩团伙骨干、全力追赃挽损,起诉19.3万人。

  守好经济安全法治防线

  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余茂玉在解读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时特别提到,报告中提到“有名有姓”的案例有98个,其中包括“青花椒”“金银花”案侵犯商业秘密、恶意抢注商标,体现最高法工作报告对“碰瓷式维权”说不,为合法经营者撑腰,让违法经营者受罚。

  最高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冯晓青表示:“碰瓷本身违法,而通过碰瓷来‘维权’,更完全违背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宗旨,对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构成极大破坏。”

  守好经济安全法治防线,是两高报告中都提及的重要工作。

  余茂玉介绍,过去3年,面对疫情影响冲击,最高法先后出台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促进消费30条、稳定就业14条等司法文件。各级人民法院依法审结破产重整案件2801件,盘活资产3.4万亿元,帮助3285个企业摆脱困境,保住了92.3万名员工的就业岗位。运用破产重整、和解等救治机制后,企业也可能“起死回生”,比如海航集团破产重整案成功化解了1.1万亿元债务风险。

  最高检工作报告中提到了一个案例:有一家网络公司非法爬取一外卖平台数据,涉嫌犯罪。检察机关审查认为,爬取的数据不涉及公民个人信息,情节较轻,并考虑到这家公司是个成长型科创企业,管理粗放导致涉案。于是启动涉案企业合规整改程序,严格落实监管、认定整改合格后,检察机关依法不起诉。结案当年,该公司新增员工700余人,营收增加1.6亿元,纳税增加1000万余元。以惩治促矫治,企业获新生。

  旗帜鲜明地支持见义勇为

  今年的两高报告列举了许多群众身边的“小案”。比如,医生在电梯内劝阻吸烟,被劝老人突发心脏病离世,法院判决驳回老人家属向医生索赔的诉讼请求。

  余茂玉说,这些案件的裁判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支持见义勇为、不让好人吃亏的价值取向,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风险,用公正司法呵护道德,引导社会成员增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让老百姓敢做好事、愿做好事。

  最高检把“昆山反杀案”作为正当防卫的典型案例发布,指导地方检察机关依法办理福州赵宇案、丽江唐雪案等一系列正当防卫案,通过这些正当防卫案例,引领乃至重塑了正当防卫理念,让“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个朴素的正义观深入人心,检察机关认定属正当防卫不捕不诉1370人,是前5年的5.8倍。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出“重拳”

  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出“重拳”,守的是社会底线,护的是国家未来。最高检工作报告显示,过去5年,检察机关依法从严追诉性侵、虐待、暴力伤害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9万人。对侵害未成年人“零容忍”催生了两项检察政策,其中一项是成年人拉拢、诱迫未成年人参与有组织犯罪一律从严追诉。

  根据刑法规定,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实施一些非严重暴力的犯罪,不负刑事责任。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一些黑恶犯罪组织专门利用刑法这一从宽条款,拉拢、诱骗甚至强迫未成年人加入犯罪组织,案发后让未成年人去“顶包”当“炮灰”,妄图逃避刑事处罚,性质极其恶劣。对这种情况,最高检要求一律从严追诉、从重提出量刑建议,这项政策已被反有组织犯罪法吸纳为法律规定。

  另一项检察政策是,网络猥亵等同线下犯罪追诉。2018年,检察机关抗诉了一起通过网络聊天强迫女童自拍裸照的案件。网络环境下,以诱骗、强迫或者其他方法,要求未成年人拍摄、上传裸照或视频,危害性与线下犯罪相同,同样严重侵害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应当等同线下犯罪予以追诉。最高检把此案作为指导性案例下发。

  正因为案例有“办理一案、引领一念、治理一片”的特殊作用,最高检过去5年共制发指导性案例136件,比前5年上升了3.5倍。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