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县人民法院法官臧华

嘉宾和主持人交流

巡回审判现场

深入田间地头办案

与当事人耐心交流

巡回审判现场

深入田间地头办案

与当事人耐心交流

结合风土民情,妥善处理矛盾纠纷

坚持“以诚为本、以拙为用”精神
2012年6月21日9时,山东省泗水县人民法院法官臧华做客中国法院网
  • [主持人]:
    今天即将做客我们节目的这位法官来自山东泗水,他先后在基层一线人民法庭工作了17个春秋,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身在山区的“农民法官”。在正式请出这位法官之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他的事迹。
    [08:36:29]
  • [主持人]:
    人物档案:
    臧华,1969年3月出生,一级法官,现任山东省泗水县人民法院圣水峪人民法庭庭长、副科级审判员。2012年,他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多年来,他先后被省市法院授予“全省优秀法官”、“全市优秀法官”,被省高院荣记“个人二等功”,被省政法委授予“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被济宁市中院评为“优秀调解能手”并荣记“个人三等功”,被泗水县委、县政府评为“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授予全县 “敬业爱岗模范”和“英模党员”。其事迹分别被多家媒体报道。
    [08:36:42]
  • [主持人]:
    2012年6月21日9:00,山东省泗水县人民法院圣水峪法庭庭长臧华做客中国法院视频台。
    [08:37:03]
  • [主持人]:
    好,各位网友,臧华法官现在已经来到我们的直播间,我们欢迎他!臧法官您好!
    [09:10:38]
  • [嘉宾 臧华]:
    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各位同志分享我多来的工作经历和感受。我们圣水峪法庭辖圣水峪和泗张两个乡镇,这里地处丘陵地带,有大大小小200多个山头星罗棋布,村与村之间隔山越岭,村民居住分散,最远的村庄距法庭100多公里,群众诉讼相当不便。
    [09:11:17]
  • [主持人]:
    就是在这样的基层人民法庭工作,你认为作为法官最需要的是什么?
    [09:16:45]
  • [嘉宾 臧华]:
    我认为最需要的就是要始终保持对群众的深厚感情。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这句名言正是我多年扎根基层心里感受的真实写照。
    [09:17:39]
  • [嘉宾 臧华]:
    我们基层法庭接触最多的案子都是家庭中或邻里间的矛盾,象离婚,婚约,赡养,抚养,相邻关系,当事人之间现在虽然打了官司,但毕竞都有过真情,我们处理案子时要充分考虑到这点。作为法官,只有付出真情的大爱,仁爱,才能赢得群众信任。我认为,让当事人案结后懂法了,知道此事做的不对了较为简单,案结后能让当事人之间唤醒真情,并对法官真心感激,这就非一般法官所能做到。老百姓那杆秤其实很简单,你把他当回事,他才会把你当回事,你对他付出真情,他也会对你付出真情,法官才能得到尊重。
    [09:17:58]
  • [主持人]:
    您是怎样做的呢?
    [09:25:58]
  • [嘉宾 臧华]:
    基于对乡土乡亲的深厚情感,我们必须做到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不遗余力地探索为民措施,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主要体现在办案的各个环节。
    [09:26:17]
  • [嘉宾 臧华]:
    一是送达时倾听当事人的诉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一个共同现象,送达时当事人本人在家的,都会要求我们法官坐下听他们谈谈案情,甚至要求给他们详细解释一下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过去我们往往以时间紧为由,让他们写个答辩状或到开庭时再陈诉,但效果有时不太好,当事人拒绝签字的情况较多。为此。我们改变了做法,在送达时认真地倾听了当事人的倾诉,并且均依法详细进行了解释,没想到谈完后,当事人从开始时地剑拔弩张变得和气起来 ,不仅都签上字,还把我们送到大门外。而在交谈中,我们也知道了许多矛盾的焦点,为今后更好地解决矛盾也有了一些思路。因此我一直主张审判员亲自送达,目的是为尽早了解案情,尽快化解矛盾。
    [09:34:40]
  • [嘉宾 臧华]:
    二是先到争议现场看看 。 特别是农村土地宅基纠纷案件。当事人来到法庭想立案,简单介绍情况后,我们不是立即立案,而是马上和当事人一起到争议现场 ,勘验了争议的位置,然后向周围群众及村委做调查了解,发现当事人叙述的情况与实际有较大出入的,我们现场调解,均解决了纠纷。效果很好。有关土地宅基纠纷案件 ,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激化矛盾,这类纠纷一定要勘验争议现场,与其立案后再勘验,不如立案前先到现场看看,尽量提前化解矛盾,有很多纠纷案前调解效果更好。
    [09:35:04]
  • [嘉宾 臧华]:
    三是处理问题到田间地头。我常想法官不是官,就是帮助群众解决纠纷的,和老百姓不能有距离,让群众有亲切感。去年夏天,正值夏收夏种大忙季节,我承办的一起宅基地纠纷案件就要开庭,双方当事人都在距法庭一百多公里的泗张镇南陈管区。那天正是阴云密布,细雨连绵,群众都忙于抢收小麦,无法按时到庭。我们庭全体干警冒雨踏上办案的路程,当我们在麦地里找到了双方当事人,看到当事人忙得不可开交,我们也撸起袖子帮双方当事人割起了麦子,等麦子割完已到下午,为节省时间,就在地头上开起了庭。双方当事人深受感动,因此很快促成了调解使双方达成了协议。
    [09:35:10]
  • [主持人]:
    基层法庭的案子“案小事不小”,处理不好会影响农村的稳定。你们在处理农村案件时,是不是也很重视调解?
    [09:36:45]
  • [嘉宾 臧华]:
    是的,我们把调解作为首选方法。人民法庭的案子脱不了针头线脑、家长里短,原被告也多是亲戚里道、乡里乡亲,甚至于父子、夫妻、兄弟对簿公堂。农民打官司不会扣法条、讲程序,只是想找个评理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庭法官多数时候扮演的是“老娘舅”的角色。因此,为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我们把调解作为化解案件矛盾的有效方式,贯穿于办案全程,无论诉前、诉中、判后,只要有调解可能,我就会不遗余力将调解进行到底。
    [09:39:59]
  • [嘉宾 臧华]:
    在处理一起赡养案件时,我带领全体干警实地调查,通过走访,了解到老人与二儿子之间因家庭土地承包问题产生矛盾,二儿子认为老人偏向三儿子,将其土地交于三儿子耕种,应由三儿子养老。解决纠纷,必须对症下药,我与村支书、人民调解员分别做二儿子、儿媳的思想工作,指出其不赡养老人不仅违背道德而且违反法律,并引导二儿子进行换位思考,理解老人的难处和心情。由于二儿子成见颇深,调解进行得很艰难,直到下午四点多钟,二儿子才口风松动,答应去探望因病卧床不起的父亲。二儿子虽然跪倒在父亲病床前连声忏悔,但对于老人的医药费问题,依然表示在土地承包问题处理好之前不承担医药费。我一方面做村委会的工作,村委会表示春节过后将处理其土地承包问题,另一方面考虑到老人家病情严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向院领导汇报后制作了先予执行裁定书,如果二儿子不积极履行,将对其采取强制措施。经过进一步的调解工作,第二天,二儿子将1000元医疗费交到了村委会,原告主动撤诉,本案得到圆满解决。
    [09:41:55]
  • [主持人]:
    臧庭长,你在基层法庭工作多年,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你认为应当树立怎样的意识?
    [09:42:12]
  • [嘉宾 臧华]:
    我觉得,应该树立彻底化解矛盾的意识,能使我们在工作中少走很多弯路,因为我们法庭工作的主要职责就是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09:43:03]
  • [嘉宾 臧华]:
    有一个离婚案件,男方和女方的娘家是前后邻居,因为男方家和女方的娘家发生矛盾,女方父亲将男方的母亲打了,男方起诉与女方离婚,同时男方的母亲也起诉女方的父亲要求赔偿医疗费。收到诉状后,了解到女方和男方分居时间并不是太长,虽然他们的家人闹矛盾,但并不能判决两人离婚。判决不离后,两家依然会因为身体权纠纷发生新的矛盾,对两人的和好也会造成影响,经过走访了解邻居和村委的干部,认为双方和好也没有多大希望。于是我们就想把两个案件结合起来进行调解,经过一番说服教育,女方的父亲也认识到动手打人的过错,原被告双方也同意协议离婚,男方母亲也撤回了对女方父亲身体权纠纷的诉讼。后来回访两家没有再闹新的矛盾。
    [09:44:15]
  • [嘉宾 臧华]:
    审判实践中,特别在基层法庭,也许有过这种体会,一个案子办完了,判决也很合法,但因此案的判决又引发起其他纠纷,或者在此案中早就隐含着矛盾,法官判决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致使出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处理案件时,就不能简单的就案论案,尤其是在当前讲究和谐社会的前提下,要树立彻底化解矛盾的意识,案件处理完后,矛盾也彻底化解,不会再因此事出现其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判案时要有大局观,应全面地看问题,既要把本案中所有的矛盾都考虑到,也要考虑到判决后会出现什么后果,对其他人、对社会可能造成什么影响,不属我们管辖的案件推出门后其他部门是否好解决,有人可能认为我们这样考虑是否太多了,是否越权了,不是的,在基层工作的同志可能有此体会,在乡镇里凡是涉及法律的问题,往往领导都会找我们法庭咨询,甚至让我们去办,因为在他们眼中涉及法律的问题我们是权威。
    [09:45:49]
  • [主持人]:
    在农村有不同的风俗民情,对审判执行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你们在处理案件时是如何结合风土民情,妥善处理矛盾纠纷的?
    [09:46:10]
  • [嘉宾 臧华]:
    虽然近几年我们法庭不再强制执行,但对调解成的案件,为了方便群众,我们还是通过做工作,促使当事人自动履行义务。虽然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执行嫁妆时还是会发生很多意外 ,毕竟双方诉讼后有较大的矛盾,就像一个火药桶,一点就着。当事人虽然调解时都谈得很好,真到了执行时往往因为一句话不当就会发生较大的矛盾,所以执行嫁妆并不轻松。事前我们都会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既考虑法律,也要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甚至不同的村做法都不一样,如有的地方拉走嫁妆时男方泼盆水,有的地方拉嫁妆时不能走大门 ,有的地方女方走时还扔些白布,真是五花八门,叫人防不胜防。这些不好的做法都是会激化矛盾的,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恶性事件。
    [09:46:47]
  • [嘉宾 臧华]:
    我们到了男方家执行嫁妆,男方不让走大门,而有些家俱从小门又出不来。一看双方僵持不下,初任法官小乔想了个办法,他让女方先到村外等候,让男方自己把嫁妆抬到街上,至于走大门还是小门我们不管,抬出来后再由女方拉走,由我们对嫁妆进行清点,双方互不见面。经过做工作双方同意了这个意见,有些像“搁置争议,各取所需”的意思。这种做法双方都认为有了面子,最后执行完双方都比较满意,顺利地领取了调解书。通过这件事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农村办案一定要考虑到当地的风俗习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多考虑一下这些因素,对有些纠纷的解决会有很大帮助。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的确能增加调解案件的成功率。
    [09:47:02]
  • [主持人]:
    听说你家庭不算富裕,却始终廉洁自律,还把家里两代人近万元的藏书捐献给法庭图书室,你这么做的初衷是什么?
    [09:48:32]
  • [嘉宾 臧华]:
    自己虽然当庭长,可我的家庭条件一般,老婆下岗在家,孩子在上大学,一家人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房子里,好多家电是亲戚家淘汰下来的,唯一的新式“装备”是花两千多元组装的一台杂牌电脑。我从未向当事人索取过任何财物,有的人暗示我“权力不用、过期作废”,我对此淡然一笑,不予理会。庭里财政吃紧,我暗地里背着老婆拿钱补贴庭里开支,在家人和朋友眼里“我是憨到傻的程度了”。但是我精神上是富有的,我把家里两代人收藏价值万余元的图书无偿捐献给法庭图书室;精心培育竹林,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竹林法庭;我在 网上开辟个人博客,介绍法院情况、总结办案心得、转载经典案例,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结交了许多朋友。每天都雷打不动,专门抽出时间,更新博客内容,目前在全国3万多会员网友中,我的博客排名位居前七位。希望在座的各位抽空多到我的博客上拍拍砖、灌灌水,多提宝贵意见。
    [09:51:22]
  • [主持人]:
    你在基层法庭连续工作了17年,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你认为在法庭工作需要树立什么精神呢?
    [09:52:00]
  • [嘉宾 臧华]:
    我很喜欢一个历史人物曾国藩。他一生待人接物更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他一生要求自己"不说大话,不求虚名",做事"情愿人占我的便宜,断不肯我占人的便宜"。别人以巧以伪欺骗他,他却仍然以诚以拙相待。
    [09:52:34]
  • [嘉宾 臧华]:
    在法庭工作,拥有"尚拙"的精神的人更能胜任,法庭里工作艰苦,环境较差,不肯吃苦,投机取巧之人不适合在法庭工作,而在法庭工作就要能吃苦,"敦实淳朴、少浮华之气"
    [09:52:52]
  • [嘉宾 臧华]:
    在法庭里的工作方式也应有"尚拙"精神,从立案、送达、开庭、调解、判决、执行,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稳扎稳打",不能投机取巧,对案情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后方能作出结论,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
    [09:53:40]
  • [嘉宾 臧华]:
    对待当事人也要有"尚拙"精神,在法庭工作,我们接触的当事人大多是普通的山民百姓,原本没有太大的矛盾冲突,我们以诚待之,付出真情,大多数纠纷都能得到解决。纵是个别人"以巧以伪欺骗",我们仍然"以诚以拙相待",时间久了,"凡人以伪来,我以诚往,久之,则伪者亦共趋于诚矣"。
    [09:53:47]
  • [主持人]:
    在你的博客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时刻悬着心》,你可以看出你作为法官的强烈责任心。你觉得作为法官,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09:55:40]
  • [嘉宾 臧华]:
    进法院十七年来,时刻悬着心在工作,与法院的工作性质有关,总是小心翼翼,压力始终存在。老百姓可能一辈子就打一次官司,如果因为我们法官的问题,让老百姓蒙受不公平,那就是法官的失职。
    [09:56:23]
  • [嘉宾 臧华]:
    刚进法院在柘沟法庭,开始办案时由于不是科班出身,现在看起来简单的案件,当时感觉都十分难办。那时悬着心是因为法律知识欠缺,随着不断进修学习,办案经验越来越丰富,对大部分案件不再担心,但仍然会有些疑难案件不断困扰着我。费尽精力办结一批,紧接着又会来一批,感觉困难总是不断出现,自己悬着的心也时刻未放下过。当了庭长后,办案之余,又多了一份职责,悬着的心仍然没有感到轻松。曾经想放松一下,但很快就会出现差错,因为几次出现差错都是思想放松造成的,以至现在当感到轻松时反而有些担心。为什么会这样呢?前几天看了哲学家叔本华一篇文章,他说,每个人在任何时候存在一定的焦虑、痛苦、烦恼是必要的――如果帆船没有压舱物,就不能保持平稳,也不能正常行驶,正是工作忧虑、劳动和烦恼构成了一个人漫长的整个人生。看来悬着心是正常的人生状态,思想如果放松了反而要更加警惕。看来我还是要继续悬着心,直到退休。
    [09:56:49]
  • [主持人]:
    好,咱们现在看看您的同事――泗水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张士伟对您的评价。
    [10:02:44]
  • [嘉宾 张士伟]:
    人民法庭处在法院工作的最基层,法庭干警工作条件差,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臧华同志扎根山区法庭17年,不计个人名利和得失,始终坚守岗位,忠实履职,心系群众,认真践行了人民法官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的理想信念。从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一名基层人民法庭庭长爱岗敬业、一心为民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公正廉洁的优秀品质;老实做人、献身审判的人生追求。他身处基层,胸怀大局,积极为辖区群众化解纠纷,排忧解难,力求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坚持做到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为促进泗水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科学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0:03:33]
  • [主持人]:
    好,感谢臧法官,在短短的几十分钟,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基层一线法官的真实工作状态和思想情怀,非常辛劳,也非常赤诚。谢谢你们的付出。这次节目就到这里,再见!
    [10:04:36]
  • [嘉宾 臧华]: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再见!
    [10: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