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李少平

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 胡仕浩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 王玲

白皮书

中国长安网记者

东方早报澎湃新闻记者

中央电视台记者

光明网记者
2017年2月27日10:00 最高法举办关于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进展情况暨《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16)》《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2013-2016)》(白皮书)新闻发布会
  • [王玲]:
    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在这里主办的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是向大家公布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进展情况,以及发布《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16)》、《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2013-2016)》(白皮书)。
    [10:01:21]
  • [王玲]:
    今天邀请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主任胡仕浩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首先请李少平副院长向大家介绍相关情况。
    [10:02:32]
  • [李少平]:
    大家好!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开幕在即,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出席这次新闻发布会。受周强院长委托,今天由我向大家通报2016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进展情况和亮点工作,并简要介绍下一步工作安排。会上,我们还将发布最新修订的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白皮书、司法公开白皮书,便于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全面深入了解法院改革的总体情况和具体成效。
    [10:05:33]
  • [李少平]:
    2016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之年,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改革“头3年是夯基垒台、选材备料、立柱架梁的3年”,攻坚之年就得“力争把主体框架搭建起来”,这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为了实现这一阶段性目标,最高人民法院从去年年初就统筹谋划、稳慎论证,不断向中心聚焦、向深处发力,全年共发布43个改革文件,特别是增设巡回法庭、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失信被执行人惩戒、法官逐级遴选、法官履职保障、法官违法惩戒等重要项目,报请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出台改革文件,涉及产权保护、司法救助、减刑假释、案件繁简分流、纠纷多元化解、深化司法公开等,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截至目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由我院牵头抓总的18项改革任务,已完成17项。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提出的65项改革举措,已全面推开60项,余下5项均在试点基础上有实质性进展。
    [10:06:59]
  • [李少平]:
    攻坚期必然进入深水区,越是纵深前行,越需要保持定力、前后接续、梯次推进。一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呈现出“大潮奔涌逐浪高”的壮阔气势。从广度上看,司法责任制改革正在全国法院铺开,全国已有28个高级法院(含兵团分院)、363个中级法院、2644个基层法院完成员额法官选任工作,约占全国法院总数的86.7%,共产生入额法官105433名,北京等11个省区市已完成首批员额法官的单独职务序列确认和任命工作。从深度上看,司法公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在建成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基础上,又搭建了庭审公开平台,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也已投入运行。通过修订裁判文书上网司法解释,一审裁判文书也全面纳入公开范围,从制度上保证了“上网为原则、不上网为例外”。中国裁判文书网现已公开裁判文书超过2600万篇,网站访问量突破60亿人次,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司法文书公开平台。从速度上看,各项改革均呈现出蹄疾而步稳的态势。从中央批准同意最高人民法院在重庆、西安、南京、郑州增设巡回法庭,到四个巡回法庭挂牌办公,前后仅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挂牌当天,巡回法庭即开始受理案件、接待来访。新春伊始,各巡回法庭已陆续敲响“第一槌”,开庭审理案件,巡回审判工作有序有效。从力度上看,我们要求各级法院算大账、算总账,破字当头,有破有立,破一亩三分地的藩篱,动局部利益的奶酪,确立全国一盘棋的大局观。在法官员额比例上,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级法院科学核定员额,坚决纠正核定比例就高不就低、案多案少一个样等问题。包括领导干部在内,不少未入额法官转入审判辅助岗位。全国已有205家试点法院结合自身实际,整合内设机构,精简行政职能,推动扁平化管理,取得良好成效。从配套上看,随着立案登记制、司法责任制、法官员额制等改革向纵深推进,对抓好系统集成、统筹协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围绕立案登记制改革,我们积极推进在线立案、在线调解、案件繁简分流、纠纷多元化解等配套改革,依法打击虚假诉讼;围绕司法责任制改革,我们配合制定法官惩戒意见,出台履职保障办法;围绕法官员额制改革,我们着力推动落实单独职务序列和工资配套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合理安置未入额人员,抓紧增补审判辅助力量。总体上看,截至目前,人民法院司法改革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成,圆满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年初提出的阶段性目标!
    [10:13:05]
  • [李少平]:
    下面,我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人民法院2016年司法改革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10:13:51]
  • [李少平]: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改革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要聚焦、聚神、聚力抓好落实”。在中央深改组已经召开的32次会议新闻稿中,“落实”一词出现近200次,而2016年12次会议就强调了100余次。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将“一手抓方案质量,一手抓改革落实”作为推进改革的基本工作思路,先后召开全国法院司改试点工作推进会、全国法院司法责任制改革督察推进会及各类专项推进会、部署会20余次,有力推动改革落地生效。
    [10:14:51]
  • [李少平]:
    针对部分试点地区落实改革举措不彻底、不到位等现象,我们将改革督察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配合中央改革办、中央政法委,先后启动了两轮改革督察工作。2016年11月16日至1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组成4个督察组,分赴北京、山西、内蒙古等12个省区市开展司法责任制改革督察。各督察组按照“听、查、访、评”的要求,共召开38场座谈会,听取75个地方法院的改革情况汇报,实地督察46个法院,查阅了工作台账、制度文件、办案系统,发放500余份调查问卷,随机抽选入额法官、未入额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司法行政人员进行个别谈话,共查摆问题18项,提出整改建议20条。
    [10:16:15]
  • [李少平]:
    周强院长高度重视改革督察反映的问题,要求将问题全国通报、明确责任、限期整改,最高人民法院随即向全国法院印发督察情况通报,点名指出数十家法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要求相关高院认真对照检查、切实加以整改。截至今年1月底,各高院均已报送整改报告,制定整改方案和指导意见,并落实整改措施。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加大督察力度,形成常态机制,才能确保改革方案含金量不短斤缺两,确保改革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
    [10:16:50]
  • [李少平]:
    第二,紧扣改革重点,推动司法责任制改革等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抓住主要矛盾,打通关键节点,才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就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牛鼻子”。一年来,司法责任制改革已在全国法院全面推开,试点法院普遍实行新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实现了“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试点之初存在的部分问题,已逐步得到纠正和解决。通过司法责任制改革,试点法院普遍实现了“四个改变”。一是改变了过去院庭长批案不审案的情况,院庭长办案形成常态机制。各地均明确了院庭长入额后的办案指标,要求院庭长不仅要带头办案,还要主动办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充分发挥他们作为优质审判资源的示范、领头和表率作用。上海全市院庭长去年办案10.02万件,同比上升23.54%;北京为13.8万件,同比上升52%;广东为70.16万件,同比上升24.72%;江苏全省法院院庭长办案占比达到 38.5%。二是改变了过去法官大包大揽的工作模式,优化了司法人力资源配置。试点法院组建新型审判团队,通过科学分工、有效协作,减轻法官非审判事务,法官人均结案数较改革前明显提升。改革前,上海法院法官年人均结案144件,改革后达到228件;贵州法院法官改革前年人均结案63件,改革后达到157件。三是改变了过去层层审批的模式,大大提升了审判效率。改革后,吉林法院直接由独任法官、合议庭裁判的案件比例达98.02%;广东珠三角地区办理简易程序案件的法官年均结案超300件,审判周期较改革前缩短7-15天。四是改变了过去盯人盯案的传统审判管理机制,逐步向全院全员全过程的信息化审判管理监督机制转变,专业法官会议、审判委员会在统一法律适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0:21:43]
  • [李少平]:
    第三,补足机制短板,以改革创新思维破解人案矛盾。随着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矛盾纠纷风险增多,各类案件仍保持大幅攀升态势。2016年,全国法院受理案件达2305.6万件,同比增长18.1%。我们深知,面对严峻的人案矛盾,不能光靠加人增编的“添油战术”,必须借助改革创新思维,一方面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挖掘内部潜力;一方面依靠各地党委政府,依托社会各方力量,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方面,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发布关于推进案件繁简分流的意见,指导各地通过诉前、审前、审判程序分流,推动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 全国法院共设置2338个诉调对接中心。上海法院全年诉前分流23.29万件案件,调解成功8.8万件,四成以上案件在诉前得以有效化解;北京法院诉前分流68763件,调解成功19046件。司法资源优化配置方面,我们通过科技手段和科学管理提升效率,积极推动适用电子方式送达和电子督促程序,推广电子卷宗移送,实行审判辅助事务集中管理,探索开展在线调解和网上开庭。全国已有419家法院开通在线调解平台,拥有2390名在线调解员。上周三,最高人民法院还发布了关于庭审活动录音录像的司法解释,将智能语音识别技术引入庭审记录,大大减轻了审判辅助人员的工作负担。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深化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人民法院特邀调解的规定,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形成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合力。截至2016年底,全国法院建立特邀调解组织近2万个,吸纳特邀调解员6万多人,接受法院委派调解和委托调解案件101万件,调解成功53.8万件。通过特邀调解分流的案件,约占一审民商事案件总数10%以上。
    [10:27:20]
  • [李少平]:
    第四,着力突破难点,推动实现及时有力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相统一。2016年,全国法院在前三年依法纠正重大冤假错案23件37人基础上,新纠正重大冤假错案11件17人,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其中,河北聂树斌案、海南陈满案均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这些冤错案件的纠正,重塑了司法保护人权、维护公平正义的形象,提振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信心,人民法院也将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健全发现和纠正刑事冤假错案机制的指导意见。2013至2016年,各级法院依法宣告3718名被告人无罪,依法保障无罪者不受追究。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制定发布了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上周又印发了专门实施意见。这些改革意见坚决贯彻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诉讼原则,推动确立审判在刑事诉讼中的中心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大力推进庭审实质化,从源头上防范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违法行为,确保裁判经得起法律检验。当然,我们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并不排斥对于被告人认罪认罚的轻微刑事案件适度减少司法资源投入,适当简化审判程序。2016年,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北京等18个城市正式开展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试点,有效防止了轻微刑事案件被告人超期羁押和“关多久、判多久”的现象。
    [10:29:09]
  • [李少平]:
    第五,立足利民本位,坚持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不动摇、不松劲。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始终是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前行的目标和方向。2016年,我们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思想,通过锐意改革创新,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开展立案登记制改革“回头看”,通过督察、暗访,切实防止“立案难”问题反弹。2016年,全国法院登记立案1630.29万件,当场登记立案率达到95%。各地普遍简化立案程序,依托信息化手段,完善网上立案平台,探索推行跨域立案,提升立案工作效率和便民程度。福建、浙江法院建立“跨域、连锁、直通式”诉讼服务平台,已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异地立案,方便人民群众在“家门口打官司”。上海浦东法院开发“二维码”自助立案系统,每个案件平均立案时间只有15分钟。二是推进司法救助机制改革。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加强和规范人民法院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国家司法救助统一处理机制,实现了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从“维稳”到“维权”的转移,从“因访救助”过渡到“因案救助”,推动救助制度法治化、救助案件司法化,确保司法救助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三是推进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改革。2016年,全国法院依法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43件,审结“腾格里沙漠污染案”等重大案件11起,有力维护环境正义,保障绿色发展。四是探索推进家事审判改革。婚姻家庭关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召开全国部分法院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指导100家试点法院建立专门的家事审判庭或者组建家事审判团队,引入家事调查员、社工陪护及儿童心理专家等多种方式,妥善化解家事纠纷,为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五是加强产权司法保护。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切实加强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制定依法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工作实施意见,目前正依法甄别纠正一批历史形成的涉产权冤错案件。六是继续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经过一年多的试点,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50家试点法院人民陪审员总数达到13322人,为法官员额数的4.3倍。一大批通民情、知民意、接地气的普通群众被选任为人民陪审员,来源更加广泛、结构更加合理。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结各类案件81772件,其中采用大合议庭形式审理涉及群体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等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1624件,社会效果良好。
    [10:34:46]
  • [李少平]:
    第六,找准问题症结,以失信惩戒为抓手大力推进执行体制改革。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最高人民法院承诺用“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一年来,我们找准了“执行难”问题症结,精准发力,猛药治疴,通过完善网络查控系统、联合信用惩戒系统、执行信息公开系统,有效解决了“财产难查找、失信难惩戒、信息难公开”等难题。一是完善失信惩戒机制。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国家发改委等44家单位联合签署了《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同年,最高人民法院报请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由中办、国办联合发文,规定了11类37项惩戒措施,使“老赖”寸步难行、无处遁形。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673万例,限制615万人次购买机票、222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全国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共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各类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7.1万余人次,基本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二是探索审执分离改革,在人民法院内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强化全国四级法院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执行工作管理体制,提高执行实施效率。三是开展网络司法拍卖,完善执行公开。最高法院出台网络司法拍卖司法解释,通过社会化评审,公布5家网络拍卖平台供当事人选择,破解执行财产处置过程不透明、不规范、变现难问题。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份1600余家法院入驻网上司法拍卖平台,共计网拍32万余次,拍卖标的物15万余件,成交额1900多亿元,平均成交率达到89%,溢价率达到42%,为当事人节省佣金80亿元。
    [10:38:45]
  • [李少平]:
    各位记者,以上只是对2016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的简要介绍,更多改革举措和成效大家可以通过两本白皮书了解。2017年,人民法院将严格中央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按时完成各项牵头改革任务,完善配套措施,狠抓督察落实,确保改革实效。风起扬帆正当时,改革创新无穷期。人民法院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改革初心,继续拼搏奋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10:38:59]
  • [王玲]:
    谢谢李院长,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
    [10:42:27]
  • [中国长安网记者]:
    据了解司法改革以后,部分法院人案矛盾依然突出,上海浦东新区法院、北京朝阳法院去年的收案数量都在10万件以上,请问最高人民法院在破解人案矛盾,提高司法质效方面,下一步做哪些努力?
    [10:44:17]
  • [胡仕浩]: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法院对司法的需求不断地增加,特别是社会发展变化,司法改革,立案登记制的改革,各类矛盾增长一直呈上升态势,人案矛盾是当前制约司法工作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刚才李院长给各位记者介绍了,如果仅仅靠增加编制、增加人员这个变化叫“添油”战术,是有局限的。所以我们面对新的问题、新的矛盾,依靠司法改革的办法,下一步还要以下几个措施:
    [10:44:30]
  • [胡仕浩]:
    一是全面推进司法责任制改革,特别是要发挥院庭长办案的带头示范作用。有句话“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刚才李副院长向大家介绍了江苏法院通过改革,院庭长办案占比38%点多。取消院庭长的审批环节,还权于审判组织,这是提高司法效率,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
    [10:54:24]
  • [胡仕浩]:
    二要继续深入地推进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用足用好现有制度,深化庭审方式改革,改革裁判文书的说理机制,重点解决送达难、保全难这些制约审判效率的一些问题。现在我们的司法改革,要把一些优秀的法官,通过员额制改革,让他们进入审判一线,花精力、尽责任,尽快实现案件的定纷止争,减少二审案件、申诉案件数量,这样有利于缓解目前案多人少的矛盾。
    [10:54:37]
  • [胡仕浩]:
    三是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创新工作机制。在审判辅助人员目前比较短缺的情况下,我们还要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比如审判辅助事务管理的模式以及社会化服务引进的模式。比如,福建厦门思明区法院和鹭江公证处进行合作,委托公证处送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把审判事务推向社会化、市场化有利于缓解人案矛盾的举措。
    [10:54:50]
  • [胡仕浩]:
    四要借助信息化手段,向科技要生产力。我们要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送达平台,推广使用电子支付令。采用远程视频方式开庭,使用视频技术等新手段来推进工作,攻克这些难题。在2月23日我们发布了一个改革文件《关于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我们把过去的司法文件上升为一个司法解释,规定了语音同步转换成文字,也规定了一些简易程序的民事案件,经当事人同意,可以庭审录音录像代替法庭笔录,这些信息化手段的使用解放人力资源。
    [10:58:01]
  • [胡仕浩]:
    五是深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完善诉调对接平台建设,引导当事人选择合理方式解决纠纷。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要守住底线。但不能一切问题都通过诉讼和裁判的方式来实现,老百姓的诉求是多元的,解决纠纷的机制,满足老百姓诉求的社会治理机制也应当是多元的。去年我们就在推进这项工作,出台了指导文件,也出台了相应的司法解释。今年要进一步做好中央顶层设计和最高法院相关规定的落实工作,除了进一步推进和人民调解的对接,还要加大和商事调解、行业调解等等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的对接。
    [10:58:14]
  • [胡仕浩]:
    六是去年出台了一个指导性文件,案件繁简分流、资源优化配置中提出来进一步使用“四个在线两个电子”,在线调解、在线立案、在线司法确认、在线审判,“电子督促程序”和“电子送达”加强“四个在线两电子”一体化平台建设,提高司法生产力。
    [10:58:30]
  • [胡仕浩]:
    这几个方面是未来破解人案矛盾的主要措施。
    [10:58:46]
  • [东方早报澎湃新闻记者]:
    白皮书发布的是近三年来法院在深化司法改革方面的成绩。请问,2017年今年开始到未来几年,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方面还有哪些重点安排?
    [11:05:04]
  • [李少平]:
    在去年年底我们就开始按照中央的要求,总结2016年、谋划2017年。总结过程中,我们深深感觉到2017年也是司法改革的很关键一年。十八大部署的这一系列的重大司法改革项目,在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怎么样为十九大的顺利召开服务,需要把握好进一步司法改革的重点。2017年的重点有四个,这是我们初步考虑的,也是符合中央要求,也符合法院当前改革的实际。
    [11:05:18]
  • [李少平]:
    一、已经开展的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怎么样继续和深化。2016年的司法改革,可以说司法责任制的改革是“牛鼻子”,涉及到整个司法权力运行的重大改变,所以我们讲“四梁八柱”的政策性文件基本全部出台了。工作进程来说,去年年底在全国全面铺开了,但落实程度全国是不一样的,但司法责任制改革是这次改革的重中之重,必须深入、全面的、没有死角的落实到位,这是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
    [11:05:35]
  • [李少平]:
    二、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四项改革”涉及到一系列的工作,必须要有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比如建立审判团队,仅仅有员额制法官是不够的,必须有符合实际审判工作需要、符合要求的审判辅助人员,既包括了法官助理也包括了书记员,他们的相关管理制度也要求落实到位,才能保证新的审判团队运行的很好。要推进司法改革的系统集成,查找改革过程中的不配套、不协调、不到位的问题,才符合习总书记讲的以问题为导向,破解难题,补齐短板。
    [11:05:48]
  • [李少平]:
    三、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有一些改革是需要现阶段逐步研究清楚会影响长远的一些重大改革,不是靠一两年、一两个月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建设,而且要谋划好,研究好,落实好,再一步一步向前推进。比如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这样一个体制改革,我们国家有三大诉讼,每项诉讼制度背后都有一个执行的问题。刑事司法中刑罚执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刑罚的执行从大层面来讲分离了,监狱是司法部在管,但死刑执行是法院执行。这个机制到底怎么合理?需要进一步研究。在行政审判当中,行政机关本身是执法机关,法院对行政案件作出判决后,该行政机关执行?还是司法机关执行?这个涉及面非常广,这么多的执法领域,而且不同的执法权有不同特点,政府也在不断地加大政府法治建设,推进法治政府,行政执法权力的研究也在进行中,所以说这样的改革举措,在2017年要继续深入,还要抓紧研究、调研、论证,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推出相关措施。还比如说跨区化的法院建设,我们进行了试点,需要总结试点经验向前推进。
    [11:11:52]
  • [李少平]:
    四、当今社会每个人、每项工作、每个部门都涉及到怎么认识、怎么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和信息化更好地结合的问题。对法院来说要提高司法审判的现代化程度必须要研究,研究推进司法审判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周强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强力推动下,全国法院信息化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我们在这个领域可以实现“弯道超车”。我们执行指挥中心的建设、案件流程的公开平台建设,包括裁判文书网,全世界200多个国家都在关注。推进电子卷宗录入、庭审语音识别系统与办公办案平台融合共享,力争到2017年底,全国法院实现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建立全国法院统一的案件信息查询系统,研究制定审判流程公开业务标准。推进全国法院庭审直播工作,实现全国法院、各类案件全覆盖。
    [11:11:59]
  • [李少平]:
    所以这个题目不能展开说,时间有限。我重点点了这四个方面,每个方面都可以做大文章,2017年起码有这些工作重点。
    [11:13:13]
  •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对李院长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如何抓改革督察落实的介绍印象深刻。针对督察过程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今年人民法院如何抓好司法责任制等重大改革举措的贯彻落实工作?
    [11:29:26]
  • [李少平]:
    抓好司法改革的督察,既是中央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总结好司法改革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去年中央第31、32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上都要求我们把督察落实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手段。2017年,我们继续坚持这个方向。怎么样抓好督察?
    [11:30:01]
  • [李少平]:
    一是建立健全司法改革督察常态化机制,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督察工作格局,提升督察工作权威性和执行力。今年上半年,我们还将配合中央有关部门,对司法改革责任制改革进行一次专项督察,确保督察工作“全覆盖,无死角”。此外,我们还将对已经出台的其他重点改革举措进行“回头看”,建立督察情况反馈、问题通报、挂账整改机制。
    [11:30:21]
  • [李少平]:
    二是强化各级人民法院“一把手”抓改革的主体责任,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最高人民法院今年将建立务实管用的改革问责机制,对落实改革主体责任不力的法院领导干部严肃问责,推动形成“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的用人导向。
    [11:30:34]
  • [李少平]:
    三是强化督促指导,不断巩固司法责任制改革成果。针对去年督察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我们将配合中央有关部门,抓紧出台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对入额法官遴选标准、院庭长办案比例、员额退出机制提出要求。督察工作中注意抓重点、抓苗头性问题、抓倾向性问题,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一抓到底。但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也不能不分轻重缓急。新一年司法改革的督察工作进一步力度,使司法改革向深的一步再推进。
    [11:30:47]
  • [光明网记者]:
    在司法为民方面,人民法院下一步将推出哪些改革创新举措?
    [11:31:01]
  • [胡仕浩]:
    首先我要强调一点,2013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新一届党组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作为人民法院应当始终要坚持的一条工作主线。司法为民是人民法院多年以来一直强调的重点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包括记者朋友很关心的问题。这一轮司法改革也是坚持问题导向,也就是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为导向。周强院长反复强调要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这就是我们司法改革的一个导向。司法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要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当然根本的改革目标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1:31:18]
  • [胡仕浩]:
    下一步从改革的宏观方面讲,我们要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要更好地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扩大改革的收益面。具体到司法为民这个领域来讲,法院的举措有几个方面,从程序、工作机制上讲。
    [11:31:31]
  • [胡仕浩]:
    第一是立案环节,加强对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总结、评估、督察。要及时督察,发现和解决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根本目的是防止立案难问题反弹。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有两个,一是对于立案的登记制标准要建立全国统一标准,二是明确法定不予立案的情形。
    [11:31:44]
  • [胡仕浩]:
    第二是完善诉讼服务中心的建设,特别是网上诉讼服务平台,包括律师服务平台、在线立案平台,完善网上立案规则。除了网上立案外,刚才李副院长介绍了我们在福建、浙江一些地方法院已经推出了新的改革举措,就是引入现代化技术,也不丢掉传统的服务群众的有效方式。福建泉州有跨域立案,没有文化或者文化不高,不能使用现在的信息化手段的当事人,当事人在家门口可以跨地域异地立案,法院提供服务,线上的手段以及当事人线下的延伸服务手段相结合,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11:31:57]
  • [胡仕浩]:
    第三是加大对困难群众司法救助力度。比如诉讼费用的缓、减、免的力度。去年最高法院发布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工作机制的文件还要推进落实,进一步推进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社会救助的有机衔接。
    [11:32:17]
  • [胡仕浩]:
    第四是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不仅是推动建立诚信的诉讼档案,维护诉讼秩序的问题,而是维护民事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老话说不打官司不受穷,打官司是耗心费力、劳民伤财的事儿,虚假诉讼对诚实守信当事人也是很大的伤害,所以这方面加大力度。
    [11:32:28]
  • [胡仕浩]:
    第五是在家事审判、刑事审判,以及执行领域要加强改革措施,家事审判中加强心理辅导,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在刑事审判领域围绕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出台一些改革措施,比如说今年以来,我们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去年底的,我们发布了《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指南(修订发布)》《关于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这个月我们还发布了《全面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刑事诉讼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人民法院庭审录音录像的若干规定》,这些措施陆陆续续的出台,一个核心目的就是为诉讼在审判环节怎样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发挥司法为民的功能,发挥作用。现在除了解决执行难若干要解决执行慢。我们要对一些乱执行、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制定规范,切实解决老百姓诉求,解决执行难问题。
    [11:32:42]
  • [胡仕浩]:
    第六是完善产权保护机制。除了要贯彻去年11月发布的关于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产权案件工作的实施指导意见,今年还要依法甄别、纠正一批历史形成的涉产权的冤假错案。现在供给侧改革需要司法的保障,要提振老百姓对法治的信心,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要不断地完善措施。
    [11:32:54]
  • [胡仕浩]:
    总体上讲,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司法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是要不断提升的,随着老百姓需求的提高不断改革完善我们的各项机制措施,所以我们改革的任务永远没有止境,永远在路上,要不断为了司法的终极目标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做出改革人应当有的一种贡献。我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11:33:05]
  • [王玲]:
    非常感谢李院长、胡主任。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1: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