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律人才培养中心暨互联网法学教育实践基地成员单位颁证仪式

互联网法院徐长明主任主持

互联网法院院长张雯致辞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致辞

北京互联网法院与各高校交换共建协议

互联网法律人才培养中心暨互联网法学教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互联网法律人才培养中心暨互联网法学教育实践基地首批成员单位颁证仪式

第一阶段研讨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薛军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栗峥发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友军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丁晓东发言

北京互联网法院刘书涵法官发言

第二阶段研讨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张世君主持

清华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崔国斌发言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副院长杨玉泉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政法学院法律系副主任郑宁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发言

第三阶段研讨由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克玉主持

北京互联网法院政治处团队负责人郝莉发言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徐杰发言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校学生薛明远发言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李经纬总结发言

会议结束
1月21日14时,北京互联网法院开展与各高校合作共建活动
  • [主持人]:
    大家下午好!非常欢迎各位在百忙中拨冗参加今天的交流研讨会。经前期与十所高校的深入对接和友好协商,大家对加强我院与各高校之间交流合作,促进法学教育、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结合达成共识。北京互联网法院也始终秉持着开放包容的态度,致力于打造大学式法律人才培养高地,我们希望以今天为契机和开端,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共建,拓宽合作渠道,创新合作方式,聚合各方优势力量,共享司法成果;加强电子诉讼平台,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法院法官司法能力,培养高层次、适合互联网法治需求的优秀人才。
    [14:00:14]
  • [张雯]:
    感谢大家从百忙中抽时间来参与今天的交流研讨会和揭牌仪式!我们北京互联网法院之所以能够和各高校一起畅谈人才培养和合作共建,我想我们之间是有着诸多共同之处的。首先,创新、竞先是我们共同的奋斗姿态。再者,格物、致公是我们共同的理想追求。通过我院审理的“抖音维权案”、 “人工智能著作权案”、 “斗鱼直播平台案”等一系列制定网络空间规则的裁判,回应了群众关切的问题,规范着互联网行为秩序。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各高校的司法理论科研工作就是我们司法实践的木之根本和源头活水。我们北京互联网法院真诚地希望和各高校长期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双向交流机制和实践教学合作机制。北京互联网法院有信心为互联网法律人才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有信心和各高校精诚协作,为共筑平安网络空间、书写互联网新文明贡献一己之力!
    [14:15:42]
  • [嘉宾 时建中]:
    院校之间的合作将有助于进一步密切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联系,使法学研究和司法实务工作更加开放、具体、高效、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希望双方以此次共建合作为契机,将协议内容落到实处,推动双方在人才培养、理论科研、审判实务方面的广泛交流,实现互惠共赢,为共同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14:29:09]
  • [嘉宾 栗峥]:
    我们浸泡在网络世界的时间正在超越现实世界的时间。传统法学课堂教学仍保持着绝大部分线下的知识讲授,面对人工智能的大步推进,未来法学人才培养需要更多熟悉算法,了解人工智能,懂得人机交互的专业人才,法学第二课堂应探索服务新时代智能法治需求的新路径。
    [15:03:51]
  • [嘉宾 周友军]:
    2011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海淀法院合作,进行公益法律援助,探索了一些规范和制度,结合今天主题,互联网法院是走在时代前列的法院,跟传统法院有一些差异,希望能够不断探索。个人觉得从过去经验中去探索,合作本身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我们学院在合作中所要遵守的规则,这是保障法律人才能够培养到位的基础。希望不断合作,取得新成果。
    [15:12:48]
  • [嘉宾 丁晓东]:
    我认为北京互联网法院站在法制治理最前沿,应当从两个方面提供引领。一个是司法制度。一个是科技领域和科技相关的实体规则。不论愿不愿意,中国互联网审判必然成为全球互联网规则的树立者。这些规则的论证和判断,未来是一个引领全球规则制定的问题,学校和北互法院有合作的意义。从人大角度来看,2017年成立了未来法治研究院,我们尝试从学术层面把它做实,希望在司法制度和实体方面得到支持,把这个方面做出一个踏实的成果。
    [15:15:04]
  • [刘书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正愿意把人才培养当成重点工作来抓,需要远见和公心。在思考成长方向的时候,总是绕不过专业、尽责和关照。专业是把事情做到优秀和卓越的能力,尽责是关于职业素养和人生态度,而对生命的关照是法律人从学校到法院一直怀抱的初心。希望能够为法学院的同学提供最鲜活的司法实践,更深入的法律思考以及如何走进人的内心。
    [15:24:51]
  • [嘉宾 崔国斌]:
    法学院如何培养跨学科的法律人才?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举个比较失败的例子:本科专业开设知识产权专业,需要了解科技,也需了解法律。但就业最困难的专业——知识产权专业榜上有名。法学本科、硕士、博士阶段是否需要了解理工科知识?其实现在有很多机会来帮助大家跨学科,其实不需要知产法官什么学科都懂,但你能够判断哪个专家是可靠可信的。当然真正掌握了法律和专业的时候,会降低很多沟通成本。客观而言,法学教育本身存在一些问题。我觉得法学院更应该注重如何将非法学背景的学生很快培养为跨学科法律人才。
    [15:29:27]
  • [嘉宾 杨玉泉]:
    一线的书记员,我们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生大概占到50%。我觉得国家一方面需要学术类法律人才——教师等,同时需要应用型的法律人才——法官,检察官等,还需要司法审判一线的辅助人才——书记员等。我们学校在书记官、法官助理、律师助理贡献了一些力量。可能社会对互联网审判辅助人才也有大量需求,我们要把辅助型的人才培养好。职业教育是从职业中出发,在行动中学习。我们围绕互联网条件下法律辅助人才的要求,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司法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机制和专业性。在教育内容的创新上,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和方式:一个是专业基础性以够用为度,一个是在专业方面以教授实用的专业为主,第三是根据专业特点打破传统专业界限,整合后形成新的专业课程,降低理论难度,突出职业能力。
    [15:40:39]
  • [嘉宾 郑宁]: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传媒大学已经形成了法学本科、法学(网络法与知识产权)双学位、法学硕士、法律硕士、传媒政策法规硕士和博士等多层次的学位体系。中传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懂法律、懂传媒、懂管理的复合型、实践型、国际化人才,以传媒法、网络法、知识产权法、娱乐法为特色,通过创新的课程体系,丰富的实践活动,广泛参与的国际交流,精英式的教育,对于互联网+法学教育作出了积极的探索。
    [15:54:09]
  • [嘉宾 刘晓春]:
    首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最年轻的大学。我个人有幸第四次来到北互。从互联网法学建设方面来说,在课程建设上我们已经开设网络法学等课程,我们邀请法院法官、律师、公司法务来进行专题讲座,以后欢迎互联网法院法官来讲授课程。我们从开始建设到现在,也开设了一些法律论坛,学生能够受益良多。我们设立“新苗计划”、“智慧法院研究计划”,鼓励本、硕士来搞研究、写论文。校外实践也有很多活动,比如看案例话剧,来北互实习,推荐去企业、媒体实习。我们也期待开设“互联网+”的课程,希望吸纳北互法官为导师,希望我校能够设立互联网法律的博士点。
    [15:59:06]
  • [郝莉]:
    互联网法律人才培养中心,就是要通过院校联合,聚合众力。突出资源互联互享的广泛性、突出应用融合创新发展、突出法律与其他学科的跨界交互、突出法律人才培养的科学化、体系化。搭建一个法学理论前沿与司法审判实践深度融合碰撞的平台,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推出更多的调研成果。为联合培育法律人才、开拓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实现路径。
    [16:11:38]
  • [嘉宾 徐杰]:
    我曾4次来北互,我们学校是法律职业培训学校,我们的学生除了有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还有速录这一技能;但现在庭审笔录全部线上语音生成,这对书记员有个新的要求,我们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就有了新考虑,能否将法律系和计算机系专业融合,培养具有计算机知识的法律人才,或者培养具有法律知识的计算机人才。北互是互联网+专科司法审判的一个法院,类似于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的比喻。目前北互审理案件集中在互联网案件,没有涉及刑事案件,比如互联网电信、金融诈骗——这是刑事案件。北互往前发展,是否会遇到瓶颈?我预计在未来三年,全国各级法院都会广泛运用互联网+这一审判机制。如果出现案件管辖权的改变,此时的互联网法院可能不具备受理相关刑事、民事案件。建议:互联网法院能否进行顶层设计,与检察院、公安局、公证处互联互通,不仅能够受理互联网案件,还能受理刑事、民事案件。司法裁判方式未来也将发生革命。个人建议,下次张雯院长也应该请高校计算机系的师生和法律系师生共同来探讨未来司法裁判方式的革新问题。
    [16:18:15]
  • [嘉宾 薛明远]:
    实习没有想象中的整理卷宗、复印等琐碎的工作,因为互联网法院全部都是电子卷宗,更能接触到法院的核心工作。第一周我被分配到审管办,主要负责制定司法技术白皮书的工作,作为没有理工科背景的我,在看材料和参加会议时,有些不知所云,也更激起了我学习的欲望。第二周我在立案庭学习立案,了解到互联网法院的管辖情况,以及哪些案件不属于互联网法院的管辖。上周五旁听案件时,带一次体验了互联网庭审,但也觉得互联网庭审对技术的依赖性较强,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法官,都需要硬件软件的协调,相信在技术更加成熟后,互联网庭审会成为新的趋势。
    [16:34:45]
  • [李经纬]:
    今天,各高校师生与我们北互法官开展了充满建设性的讨论。我院作为一家新设立的法院,很多前沿法律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学习。我们的共建机制,要实现课堂教育与司法实践的互联互通,在校大学生来到北互开展实践教学,实现学以致用。各高校是我们北互最有力的智库支持。
    [16: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