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赵岩主持新闻发布会

杨艳进行新闻发布

发布会现场

新闻发布会线上进行

曹玉乾进行新闻发布

发布会现场
1月13日9:30,北京法院召开多元调解+速裁暨十大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
  • [主持人]:
    1月13日9:30,北京法院召开多元调解+速裁暨十大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法院2020年“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情况。介绍北京法院2020年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情况。敬请关注!
    [09:29:31]
  • [赵岩]:
    尊敬的代表委员,媒体记者以及网民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办公室赵岩,很荣幸由我来主持今天的发布会。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今天是2021年我们在高院机关举办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很高兴和各位借着发布会的契机相聚“云”上。
    [09:30:10]
  • [赵岩]: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出席今天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市高院立案庭庭长杨艳,杨庭长。和市高院立案庭法官曹玉乾,曹法官。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来自人民网、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网、经济日报、中国日报、科技日报、中国妇女报、法治日报、中国网、人民法院报、中国审判、中国银行保险报、人民法治、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北京商报、劳动午报、南方都市报、千龙网、封面新闻等中央及首都重点新闻媒体的27位记者朋友,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09:30:47]
  • [赵岩]:
    本次发布会还将通过“京法网事”官方微博进行视频直播,通过北京法院网进行图文直播,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此次活动。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有两项议程:一是请杨庭长通报北京法院2020年“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情况;二是请曹法官介绍北京法院2020年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情况。下面,有请杨庭长进行发布。
    [09:31:09]
  • [杨艳]:
    各位代表委员、媒体记者、网民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北京高院对各位参加2020年度北京法院“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暨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2020年,北京法院全面落实中央、最高法院会议及文件精神,围绕年底基本完成一站式建设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着力推动“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制度化、定型化,巩固深化民商事、知产案件在诉讼前端快调速审、后端精审细判的前后端审判格局,破解案多人少矛盾,促进审判质效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多途径的纠纷解决渠道。2020年,全市十七家基层法院运用“多元调解+速裁”机制共结案324395件,用21.1%的民事员额法官化解了69.5%的民事纠纷。前端速裁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 49天,比后端平均审理时间缩短29天。“多元调解+速裁”推动案件繁简分流,促进纠纷在基层和源头化解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加之受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市法院民事(含商事、知产)案件收案487791件,同比下降137968件,降幅22.0%。下面我就2020年北京法院开展“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的总体情况作以下简要通报:
    [09:38:44]
  • [杨艳]:
    一、完善制度规范,推动“多元调解+速裁”机制制度化、定型化。2019年以来,北京法院坚持以统一管理部门、统一调解员管理使用和培训、统一工作流程、统一信息系统的“四个统一”为路径和抓手,持续深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工作,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北京模式。2020年,北京法院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着力将符合北京法院工作特点的一站式建设措施固化上升为长效制度。去年初,北京高院对北京法院近年来出台的25个“多元调解+速裁”机制相关文件进行了梳理汇编,制定了包括190条条文及12个附件的《北京法院民事案件“多元调解+速裁”机制工作规范》,作为指导分调裁审全流程、巩固深化前后端审判格局的规范文件。将“四个统一”作为“多元调解+速裁”机制的总体性要求纳入总则,明确“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统一纳入全市法院立案庭职责范围,全面推行 “1+N”调解速裁团队模式,构建调解员党建、廉政、培训、管理一体化培育机制;打通分流、调解、速裁、精审的程序关口,实现各程序之间的有机衔接;统一运用“北京法院分调裁一体化平台”和北京移动微法院,以信息化推动“多元调解+速裁”智能管理、提速增效。
    [09:39:32]
  • [杨艳]:
    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全域试点地区之一,北京高院制定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完善小额诉讼、简易程序等6个配套文件,将“多元调解+速裁”工作与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相结合。去年全年,全市中、基层法院申请司法确认案件13868件,同比2019年增加4663件,其中裁定确认调解协议有效案件13524件,司法确认率97.5%。基层法院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结案件46361件,同比2019年增加了32541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提高8.7个百分点;适用简易程序审结案件数264177件,简易程序适用率64.3%。
    [09:40:36]
  • [杨艳]:
    二、不断向前延伸,实现矛盾纠纷在诉讼前端快速化解、源头有效治理。北京法院积极与各方面资源力量对接,参与社会治理活动、化解矛盾纠纷,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解纷需求,强化司法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保障作用,通过深入推进“多元调解+速裁”向诉源治理延伸,实现矛盾纠纷源头化解。
    [09:40:59]
  • [杨艳]:
    一是联合司法局推进人民调解诉调对接。去年底,市高院与市司法局共同印发《关于深化“诉调对接”机制,推进诉源治理工作的意见》,在“人民调解进立案庭”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各区法院及派出法庭与本区乡镇(街道)人民调解组织的诉调对接机制建设。目前已在全市选取57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首批试点,开展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探索将更多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就地化解。
    [09:41:12]
  • [杨艳]:
    二是围绕重点领域推进批量案件诉前调解。针对批量案件较多的重点领域,探索试点经验,发挥行政监管、行专调解、司法保障集约化优势,实现纠纷尽早化解。针对金融类纠纷,市高院与北京银保监局签署《关于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与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北京银保监局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健全完善金融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提升对银行、保险领域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和救济能力。针对物业纠纷,以昌平法院为试点,与相关行政部门共同探索对物业公司的信用等级进行动态评价,通过发挥司法和行政监管作用,督促辖区物业公司及时整改落实、提升服务水平,从源头减少物业类批量案件。针对知识产权类纠纷,以互联网法院为试点,与北京市版权局主管的首都版权产业联盟建立“e版权”诉非“云联”机制,将涉知识产权网络侵权纠纷引导至首都版权产业联盟的调解平台进行调解。
    [09:41:30]
  • [杨艳]:
    三是积极探索行政调解并提供司法保障。针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以房山法院为试点,对接区市场监管局,探索建立行政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当事人在行政机关即可“一站式”办理申请调解、签署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领取法律文书等全部手续,促进纠纷就地源头化解。
    [09:41:59]
  • [杨艳]:
    三、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支撑,推进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建设。北京法院注重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将工作制度融入系统操作,实现从网上立案、繁简分流、多元调解、诉调对接全流程线上流转、线上管理。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北京法院加强分调裁一体化平台、北京移动微法院、北京“云法庭”等信息化平台和系统的建设使用,确保司法服务“不打烊”,多元解纷“不掉线”,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截至去年底,全市法院立案庭线上开庭、谈话、调解189985件次,电话调解298441件次。
    [09:42:22]
  • [杨艳]:
    上线运行全国首个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构建金融纠纷递进式多元解纷模式。首先,通过“源头预防+诉源治理”,辅助金融机构低成本维权。针对金融纠纷,该平台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闪信等技术,向违约人智能催收,引导违约人及时履约。其次,通过“行专调解+司法确认”,依托调解组织多元化解纷。平台引入金融监管部门主管的北京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北京秉正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中心、北京保险行业协会3家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及15家北京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内的律师调解组织,为纠纷提供专业化调解服务。最后,通过“要素快审+示范裁判”,集中司法资源专业化审判。对于源头治理及先行调解未果后进入诉讼阶段的金融纠纷,运用平台在线要素式立案、在线证据展示、自动生成要素式裁判文书等功能,提高审判效率,减轻当事人诉累。对于类型化案件,法院作出示范性判决,实现“审一案、调一批、防一类”的良好效果。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的建立,探索弥补传统金融处理模式下纠纷处理时间长、欠款人出现信用危机、银行债权难以实现等不足,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经验做法。平台自2020年8月上线试运行至2020年底,金融机构已存证5000余笔,通过智能催告等工作,210余件纠纷的违约人主动履行;14家金融机构通过平台申请多元调解金融纠纷9500余件,现已调解成功2500余件,速裁审结案件610余件。目前,6家试点法院使用平台的平均审理时长为29天。
    [09:42:46]
  • [杨艳]:
    今年是第四个通报会,也是北京法院开展“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成果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在此我代表北京高院表示衷心的感谢。北京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的领导下,在最高法院指导下,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推动“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实现新突破,为公正、高效、便捷地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为北京“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区建设及首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09:43:06]
  • [赵岩]:
    谢谢杨庭长! 刚刚杨庭长为我们详细介绍了2020年北京法院以“四个统一”为路径和抓手,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支撑,在推动“多元调解+速裁”制度化、定型化,实现矛盾纠纷在诉讼前端快速化解、源头有效治理方面的经验做法。特别是其中的数据令人振奋,去年全市17家基层法院运用“多元调解+速裁”机制结案32万件,化解了近七成的民事纠纷,这也充分体现了该机制的成效。
    [09:44:04]
  • [赵岩]:
    下面,我们请曹法官介绍北京法院2020年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情况。
    [09:44:27]
  • [曹玉乾]:
    各位代表委员、媒体记者、网民朋友们:大家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北京法院2020年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的相关情况。过去的一年里,北京法院坚持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着力推动“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制度化定型化,全市法院通过多元调解成功案件量达到了87941件,大量矛盾纠纷通过调解方式得到妥善解决,积累了丰富的调解案例素材。我们已连续四年开展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应,打造形成了北京法院一项独有的品牌。在辖区各法院、建立专项诉调对接关系的行政机关以及部分行业协会选送案例的基础上,市高院立案庭经认真研究和讨论并征求专家意见,最终确定了此次发布的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评选出的案例体现了北京法院多元调解工作的三大特点:
    [09:44:58]
  • [曹玉乾]:
    一、运用在线调解方式,做到疫情防控与纠纷化解两不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北京法院牢固树立司法为民宗旨,充分发挥多元解纷高效、便捷的作用,坚持调解优先,利用线上调解方式,推行“零接触”矛盾化解模式,积极引导当事人协商和解、共担风险、共渡难关,平衡各方利益,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本次公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中,有三件使用北京法院在线调解平台调解成功的案例,通过在线调解,既有避免了疫情情况下不能面对面调解的不便,高效化解当事人纠纷的案件;也有化解涉网络图片侵权纠纷,并促成双方当事人继续合作的案件;还有借助行业调解力量化解企业间合同纠纷,纾缓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助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案例。如某图片公司与某酒店管理公司图片著作权纠纷一案,调解员考虑到一方当事人所在地区的疫情防控形势,组织双方积极开展在线调解,创造性提出双方签订合作协议,扭转了可能出现的“双输”局面,在纠纷化解的同时实现双方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再如某国有企业与某民营企业施工合同纠纷一案中,受疫情影响,该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不佳,资金紧张,且待岗、下岗人员较多,调解员从大局出发,依托法院建立的民营企业产权保护调解工作机制和“分调裁一体化”平台,以双方企业长期业务合作且有过还款计划为基础,不断增强当事人双方的彼此理解和信任,最终达成分期还款的协议,促成纠纷快速圆满解决,既维护了双方的长期合作关系,也避免了民营企业在疫情期间因债务压力而破产倒闭的风险,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09:45:17]
  • [曹玉乾]:
    二、健全诉调对接机制,推动形成多元联动解纷合力。北京法院着眼于推进首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从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司法需求出发,整合社会力量,完善诉讼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非诉讼调解相衔接的纠纷解决体系,提高诉调对接成效,为群众提供多途径、多方式、高效率、低成本的一站式纠纷解决渠道,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解决在基层。
    [09:45:47]
  • [曹玉乾]:
    一是充分发挥常驻法院特邀调解员的作用,通过推行“1+N”调解速裁团队,继续发挥“调裁”紧密衔接的优势。常驻法院特邀调解员在法官指导下,不仅能帮助当事人归纳法律争议焦点,快速化解了家事、物业等与百姓生活常见的纠纷,而且还更多地运用“情、理、法”相融合的方式,修复当事人的情感关系,创新工作方式和思维,让调解更有“温度”和“力度”。如在王女士与张先生追索抚养费纠纷一案中,调解员耐心倾听离异父母的诉求和难处,引导父母放下芥蒂回归理性,担负起离异父母在孩子成长中应当承担的抚养职责。最终不仅解决了抚养费问题,在心理层面也修复了父女关系。再如某物业公司与小区13名业主的物业纠纷一案,调解员在法官指导下通过“风险评估、现场勘验、建议整改、调撤优先、定期回访”五步工作法,利用法院建立的“信用评价机制”督促物业公司对服务不规范问题进行整改,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了纠纷圆满解决。
    [09:46:13]
  • [曹玉乾]:
    二是注重发挥北京地区行业调解组织发达的优势,促进行业性专业性纠纷源头化解。本次十大典型案例中,有五个案例是法院通过诉调对接机制将案件委派或委托给了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化解了涉金融、保险、知识产权等领域的矛盾纠纷。例如王女士等与某银行金融借款批量纠纷案件中,法院依托与金融监管部门建立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将纠纷通过“金融案件多元解纷一体化平台”委派给行业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充分发挥金融监管部门、调解组织的工作合力,批量化、同质化、小额化特征的金融借款、信用卡等普惠金融类案件批量调解,尽可能避免出现纠纷处理时间长、欠款人出现信用危机、银行债权难以实现等多重僵局。同时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高效作出示范性判决,实现“审一案、调一批、防一类”的良好效果,推动金融纠纷源头治理。
    [09:46:37]
  • [曹玉乾]:
    三是积极将多元调解向前延伸与诉源治理相融合,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化解。如某公司与308名员工劳动争议案件,法院充分发挥院外建立的诉调对接工作站的作用,调解员与法院诉调对接组法官联动开展纠纷源头化解工作,同涉案企业进行对接,有效化解了多起劳动争议纠纷。再如周某与付某股权转让纠纷一案中,调解员凭借多年处理公司案件的工作经验,准确抓住解决纠纷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不仅解决了双方当事人的诉求,还解决了与此案类似的未起诉的十余件纠纷。
    [09:47:00]
  • [曹玉乾]:
    三、加强调解协议司法保障,切实巩固多元调解成果与效力。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全域试点地区,北京法院充分用足用好试点政策,将多元调解向后延伸与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相结合,通过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对调解成功案件,积极通过司法确认方式提供司法保障,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提升多元调解的公信力。如某外国公民与北京某公司的涉外商事纠纷一案,调解员利用线上调解平台着力破解跨境纠纷地域难题,促成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并在线签署调解协议后,进一步引导双方当事人向委派法院申请确认调解协议效力。该案是北京市中级法院审结的首例涉外商事司法确认案件,从当事人起诉到调解成功、法院最终出具司法确认裁定,相较于涉外诉讼程序用时短、成本低、效果好,充分体现了“多元调解+司法确认”的便捷高效。再如胡某等26人与某培训公司预付式消费纠纷一案,双方当事人经过市场监管局行政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通过法院建立的消费领域纠纷调解协议“一站式”司法确认机制解决纠纷,既充分发挥行政机关在主管行业领域纠纷调处的优势,也发挥法院对调解协议的司法保障作用,一次性化解矛盾纠纷,及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09:47:19]
  • [曹玉乾]:
    本次发布的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展现了北京法院发挥诉调对接机制源头化解、诉外化解纠纷作用,加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成效。我们希望通过典型案例的评选和发布,与社会公众分享法院多元调解工作的实践成果,促进提升多元调解的知晓度和吸引力,也借此机会向所有支持参与北京法院多元调解机制建设工作的单位、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下一步,北京法院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为人民群众提供多种解纷渠道,进一步降低解纷成本,切实提升新时代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和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水平,让正义提速,为百姓解忧。
    [09:50:09]
  • [赵岩]:
    谢谢曹法官。曹法官刚刚从运用在线调解方式做到疫情防控与纠纷化解两不误、健全诉调对接机制推动形成多元联动解纷合力、加强调解协议司法保障巩固多元调解成果与效力等三个方面介绍了2020年多元调解十大典型案例的特点。稍后我们也会在“京法网事”发布十大典型案例详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
    [09:50:44]
  • [赵岩]:
    今天的发布会是北京法院“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下一步,全市法院将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好效果推动“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实现新突破,更上一层楼。今年是我们第四次举办“多元调解+速裁”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了,我们也希望能与各位相约明年的第五次发布会。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如果各位记者朋友还有问题,可以会后联系我们进行采访。也希望大家能一如既往地关注、监督和支持北京法院!再次感谢大家!
    [09: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