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现场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 许建峰

访谈现场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 刘树德

现场媒体记者
2022年3月8日下午15:00《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第二场
  • [张仲鲁]:
    各位观众朋友、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央视主持人张仲鲁,您正在收看的是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主办的2022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欢迎您的关注!我们的节目在央视新闻客户端、新华网、中国网、光明网、中国长安网、法治网、北京青年报以及微博、快手、抖音、今日头条、Bilibili等40余家媒体网站上并机直播。您还可以登录中国法院网观看视频直播和图文直播,欢迎您在图文直播下方的网友互动区留言互动。此外,在直播过程中,我们还将组织两场幸运抽奖,请网友们关注直播,届时扫描屏幕二维码将有机会获得神秘礼物。
    [15:01:26]
  • [张仲鲁]:
    今天,是我们系列直播访谈的第二场,今天的访谈包括智慧法院建设和2021年全国法院审判态势分析两个版块。首先,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围绕“全面加强智慧法院建设 推动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主题,与各位网友在线交流。欢迎许主任的到来。
    [15:03:22]
  • [张仲鲁]: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想请问您, “十四五”智慧法院建设又有哪些新的方向、新的重点?
    [15:04:51]
  • [许建峰]:
    2016年,我们提出建设智慧法院,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智慧法院不仅成为推进审判提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同时,智慧法院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也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1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智慧法院建设”。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要求“加快建设智慧法院”。这在智慧法院建设发展上尚属于首次。
    [15:05:23]
  • [许建峰]:
    在国家规划的引领下,我们进一步编制发布《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引领全国法院全面加强智慧法院建设。由此,我们确认了“十四五”智慧法院建设目标即建设以知识为中心、智慧法院大脑为内核、司法数据中台为驱动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面向法院干警、诉讼参与人、社会公众和其他部门提供全新的智能化、一体化、协同化、泛在化和自主化智慧法院服务。
    [15:09:39]
  • [张仲鲁]:
    刚才您介绍了“十四五”智慧法院建设的目标、方向,那么在2021年智慧法院建设取得了哪些新进展,特别是面向人民群众服务方面我们的智慧法院建设又有哪些新的亮点呢?
    [15:11:44]
  • [许建峰]:
    智慧法院建设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去年直播访谈时我们介绍,全国法院全面推广应用中国移动微法院,建设信息化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在2021年,在服务人民群众方面,智慧法院建设实现“从有到优”,由“推进系统建设”为重点,发展到以“提升用户体验”为重点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15:11:58]
  • [许建峰]:
    具体来看,有以下几项重要成果:
    一是基于中国移动微法院升级建成“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一体化综合平台。中国移动微法院在全国法院上线推广以来,截至2021年底已受理网上立案1300余万件,深受群众认可,但同时也有用户反映各地法院系统界面不统一、功能服务不协调等问题。因此,在2021年底,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各地法院部署升级中国移动微法院标准版。标准版实现了以下升级:一是支持在线立案、在线证据交换、在线开庭等16个标准化在线服务模块;二是提供诉状助手、OCR识别、信息自动回填等智能化服务;三是结合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笔录签署、调解协议签订、法律文书签证等相关诉讼信息的区块链存证,保证数据安全可追溯。
    [15:15:31]
  • [许建峰]:
    今年3月1日,我们将中国移动微法院进一步转型升级为“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作为全国法院通过互联网面向人民群众提供在线服务的统一入口,从小程序首页可以看到,它集成整合了调解、立案、交费、保全、鉴定等全国通用诉讼服务功能,实现全国法院在线服务“一网通办、一站全办”。
    [15:17:54]
  • [许建峰]:
    二是升级上线人民法院网上申诉信访平台。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的“网上信访”模块即可进入人民法院网上申诉信访平台,为刑事、民事、行政、国家赔偿等案件提供线上申诉信访办理渠道。申请人可以在线提交申诉信访申请、远程视频接谈申请,在线查询办理进展,推动形成人民法院“信访网上办、结果网上复、事项网上督、形势网上判”的申诉信访工作新模式。
    [15:22:25]
  • [许建峰]:
    三是建成并推广应用互联网统一用户管理中心。在打造“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为统一入口的同时,我们逐步推进平台打通、数据共享,建成人民法院互联网统一用户管理中心,实现“一次认证、全网通办”,也就是用户只要完成一次注册、身份认证,就可以通过一个账号登录司法公开平台、人民法院在线服务、人民法院网上保全系统等各类互联网应用。
    [15:23:11]
  • [许建峰]:
    四是发布《人民法院在线运行规则》。去年6月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人民法院在线诉讼、在线调解、在线运行三个规则,“三大在线规则”有机联系,相互支撑,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构建全方位、系统化的互联网司法规则体系。在三个规则的指引下,智慧法院将进一步规范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应用方式、加强运行管理,支持和推进在线诉讼、在线调解等司法活动,完善人民法院在线运行机制,方便当事人及其他参与人在线参与诉讼、调解等活动,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
    [15:23:46]
  • [许建峰]:
    通过这些举措,人民法院在线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应用效果也显著增强。2021年,全国法院在线立案1143.9万件,同比增长8.94%;在线开庭127.5万场,同比增长48.94%;在线调解案件1084.12万件,同比增长43.86%。
    [15:24:25]
  • [张仲鲁]:
    许主任,请您介绍一下2021年我们的智慧法院建设在服务审判执行方面又有哪些新的进展呢?
    [15:24:44]
  • [许建峰]:
    “十三五”期间,我们基本实现了全业务网上办理,但也面临着系统相对分散、操作复杂、数据不互通、各地区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在全国规划的指引下,各地法院纷纷加强系统整合优化,推进应用系统一体化、智能化。
    [15:27:07]
  • [许建峰]: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重点推进办公办案平台整合优化。建成应用系统统一工作桌面,法院干警工作时,只需打开一个工作界面,就可以进行办公、办案、人事、档案系统等各类工作事务的集中办理。集中办理的基础,是应用系统的大力集成整合,基于信息化总体设计方案,我们全面梳理信息系统之间的关系,按照能整合的整合、能打通的打通的整体思路,以办公、办案平台为核心,实现对司法改革台帐、三个规定、科技法庭、合议等功能的融合应用。整合优化后,面向干警实际使用系统数量减少60%以上。
    [15:32:46]
  • [许建峰]:
    浙江法院推进“全域数字法院”改革,大力推进“平台化整合、无纸化应用、智能化赋能”。通过平台化整合,使“碎片化应用”转变成“一平台通办”,建成统一的“浙江法院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支持150个业务场景,实现全省106家法院、1.5万名干警在同一平台上办案办公;通过“无纸化应用”,实现基于电子卷宗的全流程网上办案,引导当事人、律师在线提交诉讼材料,建立电子卷宗单轨制,改变法官阅卷、合议、文书制作、归档等行为习惯,实现审判事项从“串联式”处理向“并发式”处理的转变;通过“智能化赋能”,实现全面智能辅助,为案件办理全流程、全领域、全方位提供类案智推、文书智能纠错、智能送达等“伴随式、静默式”智能辅助应用,支持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主完成电子卷宗编目、整理、送达、归档等司法事务,把监管规则嵌入平台,实现审判活动全程在线监管。
    [15:33:40]
  • [许建峰]:
    地处祖国大西南的贵州法院积极探索推进无纸化办公办案,制定《贵州法院无纸化办案工作规程》,规范全省法院无纸化办案统一工作模式,深化电子签章、电子签名技术应用,为法官提供立案信息回填、卷宗智能编目、裁判文书左看右写、法信智推等辅助功能,实现所有审判活动均在网上流转、电子留痕,便于全程监督管控。
    此外,山东、辽宁等地法院纷纷推进无纸化办案,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我不再展开介绍。
    [15:34:11]
  • [张仲鲁]:
    刚才您提到人民法院信息化4.0是以知识为中心、智慧法院大脑为内核、司法数据中台为驱动,那在这方面又有哪些新的进展和成绩呢?
    [15:35:00]
  • [许建峰]:
    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建设的关键和难点任务就是司法数据中台和智慧法院大脑。我们以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作为牵头单位,联合20多家优势厂商共同协作,经过一年多的集智攻关,目前已经初见成效。
    [15:35:21]
  • [许建峰]:
    一是建设司法数据中台,实现从“人找数”向“数找人”模式转变。基于全国法院司法审判信息资源,我们开展数据资源的深度挖掘,实现覆盖审判、执行、信访、调解等业务维度67类统计数据的推荐能力,根据各类用户进行精准定制化推荐,将干警关心的告警、绩效、态势和热点信息进行有效推送。
    [15:42:22]
  • [许建峰]:
    二是构建司法知识服务平台,实现从“多头建设”向“共建共享”模式转变。我们分析应用系统智能服务能力需求,在全国法院范围内遴选优质智能服务,与司法人工智能引擎集成整合,为各类应用提供智能服务支撑。目前,我们已经上线当事人画像、立案辅助、庭审语音识别等54项智能化服务,累计调用次数已经超过1.5亿次。
    [15:44:02]
  • [许建峰]:
    三是加强大数据专题分析,服务社会治理。累计形成1100余份专题研究报告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联合全国1000多家法院,开展“数助决策”研究工作,共计形成数千份经济社会运行情况评估报告,为社会治理提供参考。例如,在罪名适用情况分析报告中显示,个别罪名连续多年未有适用,一方面,这些罪名有成为“僵尸”罪名的风险,有必要进一步评估是否加以修订,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社会矛盾焦点或重点的变迁。
    [15:44:14]
  • [许建峰]:
    四是加强司法链平台建设,推动区块链技术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2019年5月,我院建成司法链平台,面向全国法院提供统一的数据存证验证服务。截至2021年底,司法链累计存证数据超17.1亿条,累计验证超过300万次。各地法院积极探索区块链智能合约技术在法院工作中的应用。北京互联网法院上线“调执衔接”智能合约,实现未履行调解协议案件自动发起执行案件立案。具体流程是,法院在送达调解协议时,会附带履行条件,如果调解协议没有履行,平台在核验当事人信息通过后便根据合约设置条件,由执行立案系统触发自动立案流程,采集调解系统材料、当事人补充材料进行自动执行立案,这样优化流程的同时,对当事人履行协议形成督促作用。
    [15:44:29]
  • [张仲鲁]:
    那么通过以上这些举措,2021年智慧法院建设应用的效果如何?有没有直观、量化的统计?
    [15:45:09]
  • [许建峰]:
    去年8月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建设智慧法院 促进绿色发展 成效分析报告》。今年,我们也基于2021年全国智慧法院应用成效数据,进行了成效分析评估。评估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人民法院通过信息化手段相对传统方式,减少群众、干警出行约1295亿公里,相当于节约耗费标准煤636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298万吨;减少耗费纸张8.3万余吨,相当于减少砍伐141万棵树。传统方式下若想要达到信息化条件下工作效果,需要耗费约1001万人全年工作时间,需要花费出行成本、印制成本、司法拍卖佣金等约计1270亿余元,相比2020年提升了33.45%。
    [15:45:23]
  • [张仲鲁]:
    今天许主任围绕智慧法院建设取得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就,重点解读了“十四五”智慧法院建设方向,2021年智慧法院在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审判执行方面的成效,以及智慧法院大脑等最新研究进展,让我们确实感受到了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
    [15:45:43]
  • [张仲鲁]:
    好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先回答这些问题。感谢许主任参加我们今天的访谈节目。
    [15:45:55]
  • [张仲鲁]:
    下面,我们进行第一轮的抽奖活动,我们将会抽取5名幸运观众赠送法信一年期免费账号。请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参与抽奖。
    [15:46:05]
  • [张仲鲁]:
    各位观众朋友、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央视主持人张仲鲁,欢迎您继续收看由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主办的2022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系列解读全媒体直播访谈!接下来,我们有请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树德先生就“2021年全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态势”这一主题参加我们的访谈。欢迎刘主任。
    [15:47:04]
  • [张仲鲁]:
    2021年,我国全面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GDP同比增长8.1%,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那么,在经济全面复苏的大背景下,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又呈现出怎样的态势?跟往年相比,有什么新的变化吗,请刘主任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
    [15:49:47]
  • [刘树德]:
    感谢主持人。2021年对全国人民来讲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一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一年,我们喜迎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全国人民都为之振奋,各级人民法院全体干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更饱满的精神面貌,圆满地完成审判执行工作任务。
    [15:50:04]
  • [刘树德]: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2021年审判执行工作的有关数据,并进行简要的分析研判,让我们一起看看2021年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基本态势。
    [15:50:16]
  • [刘树德]:
    先来看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列举的一组数字。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33602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3351.6万件。
    [15:50:41]
  • [刘树德]:
    持续关注近些年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数量,我们会发现,从2004年起,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数量一直在持续增长,在2016年和2019年先后突破2千万件、3千万件,虽然在2020年出现了10多年来的首次下降,但2021年在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后,再次呈现出增长态势。纠纷与案件的增多,虽然给人民法院带来了更大的工作压力,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活动更加频繁,更具活力。
    [15:51:13]
  • [刘树德]:
    与此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审结、执结案件数量首次超过3千万件,达到3010.4万件,人均结案237.6件。特别是一些案件受理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基层法院,如上海浦东法院、北京朝阳法院等,人均办案量更大。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每年的工作日一般是250天,也就是说,全国法院每一位法官差不多每一个工作日都要办结一件案件。这充分说明全体法院干警在面临不断提升的审判执行工作压力时迎难而上,通过办理每一个案件,通过打赢每一场攻坚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15:51:35]
  • [刘树德]:
    2021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执行案件949.3万件,执结864.2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94万亿元。与此同时,执行“3+1”核心指标保持高位运行(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执结率、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本合格率、信访办结率、执行案件执结率),实现了执行案件收结存的良性循环,“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进一步巩固。
    [15:52:23]
  • [刘树德]:
    2021年,全国法院继续贯彻“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中央决策部署,诉前调解成功案件610.68万件,同比增长43.86%,平均每个工作日有4.3万件纠纷在调解平台上调解,每分钟有51件案件成功化解在诉前。
    [15:52:38]
  • [刘树德]:
    与广大人民群众关系最密切的案件,要数刑事、民事、行政三大类,尤其是这三类案件的一审、二审。大家都知道,案件审理用时,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聚焦点。从统计数据来看,2021年人民法院审结的刑事、民事、行政一审、二审案件所用时长,相比2020年均有所缩短,其中降幅比较大的为:刑事一审案件缩短11.1天,行政一审案件缩短9.4天,民事一审案件缩短7.1天,都缩短了一周以上。这既充分证明了近年来人民法院的办案效率确确实实在不断提升,也说明了近年来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推进智慧法院建设的效能正在逐步释放,人民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的现代化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15:52:53]
  • [张仲鲁]:
    除了总体情况外,大家也很关心一些具体问题,比如说2021年全国法院有哪些案件类型值得特别关注呢?
    [15:53:06]
  • [刘树德]:
    周强院长每年在报告中均会提到一系列案件。除了周院长提到的这些类型案件外,我借此机会向大家多介绍些情况:2021年人民法院办理的各类案件中,民事案件主要案由、刑事案件主要罪名,整体来看与2020年基本类似,排名靠前的民事纠纷类型依然是民间借贷纠纷、离婚纠纷、买卖合同纠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等,排名靠前的刑事案件主要是危险驾驶、盗窃、毒品、故意伤害、诈骗等,这与2020年相比变化不大。但是与2020年相比发生明显变化的一个地方,就是刑事案件罪名的前十名中出现了一张新面孔,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罪名首次进入前十,就排到了第7位,说明在2021年这类案件的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
    [15:53:21]
  • [刘树德]:
    可能有的朋友还不太熟悉“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在这里我给大家作一简要介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一般简称“帮信罪”,是2015年11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一个罪名。最高人民法院在2019年10月25日发布了两起相关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该罪名出台的司法解释也于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
    [15:53:32]
  • [刘树德]:
    由于近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多发态势,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要求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推进国际执法合作,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帮信罪”案件数量的快速增长与国家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息息相关。一方面,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本身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帮信罪”打击的是电信网络诈骗等网络犯罪的帮助行为,“帮信罪”的大量适用,从侧面反映出现阶段电信网络诈骗依然非常猖獗。另一方面,人民法院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从审判环节对相关类型犯罪进行坚决打击,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随着大量司法资源的投入,“帮信罪”案件数量自然就大幅地攀升。我们在2021年就已关注到这种态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下指导,在2022年仍会持续不断密切关注这类案件的走势。
    [15:53:47]
  • [张仲鲁]:
    据我所知,2021年,在中央政法委的领导下,全国法院系统分两批开展了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整治了一批顽瘴痼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那么请问刘主任,这次教育整顿活动是如何推动促进2021年的审判执行工作更好开展的呢?
    [15:54:38]
  • [刘树德]:
    在中央政法委的领导下,法院系统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先后分两批开展。这是努力锻造过硬法院队伍、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教育整顿活动是如何推动促进审判执行工作更好开展的,我举两方面的例子来加以印证。
    [15:54:58]
  • [刘树德]:
    一是有关整治年底不立案问题。
    人民群众向法院提起诉讼,第一个环节就是立案。自从立案登记制改革以来,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人民群众到法院立案变得更容易了。但是从人民群众的实际感受来讲,一般到了每年的12月,尤其是12月底的时候,确实比平时立案稍微难一些。这对人民群众诉讼权利的及时行使是存在一定影响的。在这次教育整顿活动中,法院系统将整治年底不立案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开展深入调研,采取多项措施,进行全面整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5:55:40]
  • [刘树德]:
    在这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出台文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整治年底不立案问题的意见》,指导不立案整治工作;召开全国四级法院专门工作会议,对整治“年底不立案”问题做出系列要求部署;召开“全国法院整治年底不立案”新闻发布会,向人民群众作出“有案必立,有诉必理”的庄严承诺;建立信息化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实时监控立案情况,加强监督调度。通过这一套“组合拳”,整治“年底不立案”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从2021年12月的立案数据来看,比2020年同期增长60.24%,比2019年同期增长65.30%,有效扭转了2019-2020年连续两年12月份收案下降的趋势。
    [15:56:09]
  • [刘树德]:
    二是有关长期未结案件清理。
    立案是每个案件的起点,接下来我再讲一下案件的终点。
    前面我在介绍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总体态势的时候提到,2021年人民法院办案效率同比提升,主要案件类型的平均审理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这体现了人民法院干警的工作成效。虽然总体办案效率大幅提升了,但在实际办案过程中,确实也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例如需要进行司法鉴定、评估、审计、需要等待其他案件的审理结果、等待刑事案件侦查处理结果等,这些因素导致有一小部分案件难以在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的审限内审结。
    [15:56:30]
  • [刘树德]:
    在教育整顿期间,最高人民法院聚焦群众反映的“超审限”问题,结合审判执行工作实际,开展了长期未结案件的专项清理,要求各地法院健全完善长期未结案件动态管理台账,逐案明确清理时间表、路线图,逐级传导压力,科学调度资源,细化任务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各地法院都有非常好的经验做法:浙江高院实行院庭领导“包案”和“督办”双重责任制;湖北高院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和规范审判流程节点管理的通知》,对立案、案件办理、结案、案件流转四个节点的审限管理提出规范性要求;重庆高院建立对办理时间过长、超过延长审限最长期限后仍未办结案件的监督管理机制。这些做法也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截至2021年8月31日,也就是专项清理活动开始前,全国法院受理审判类案件1723.99万件,受理首次执行案件606.8万件,其中一年以上未结诉讼案件6.69万件,一年以上未结执行案件2.26万件。随后,在为期两个多月的清理活动中,共清理一年以上未结诉讼案件4.13万件;清理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执行案件8321件,成效非常显著。接下来,最高人民法院将不断完善审限管理方面的制度规定,结合民事诉讼法修改,研究修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司法解释规定,严格规范各类案件的办理期限,统一审限计算的起止标准,规范法官在审限方面的裁量权。同时不断加大长期未结案件的清理力度,努力让公平正义不迟到。
    [15:57:00]
  • [张仲鲁]:
    除了刚刚您介绍的这些,2021年的审判执行工作还有什么新的变化吗?这些新的变化又对审判执行工作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15:57:35]
  • [刘树德]:
    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格局在2021年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比如,2021年1月1日,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正式施行,从那时候起,我国正式进入民法典时代。2021年还有一些重要的司法解释施行,比如新的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等等。这些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施行,都对人民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除了刚刚提到的这些变化,从审判管理的角度,我们也有多项举措,不断推动审判执行工作向前发展。
    [15:58:23]
  • [刘树德]:
    在《人民法院第五个五年改革纲要》中,有一项改革任务即“加强审判流程标准化建设”。这项工作对于规范法官在办案过程中的程序性、流程性事项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这项工作也非常重视,前期从全国法院抽调了上百名在办案一线工作的法官、法官助理,花费大量人力,基本完成了涵盖刑事、民事、行政、国家赔偿等专业领域的审判流程标准。这套流程标准有100多万字。“法律的生命关键在于实施”,同理,不能落地的“标准”是没有生命力的。为了真正把这套标准落地,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在全国12个省开展了审判流程标准化的试点工作,要求相关法院把这套流程标准嵌入到办案平台中,在案件从收材料立案直到结案送达归档的全周期内约束法官的办案流程,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各省接到试点通知后,分别出台细化的试点方案,明确试点范围、方式、时限等具体内容,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四川、福建、湖南等地法院也纷纷创新试点方式:有的地方法院把审判流程标准化试点与初任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培训相结合,帮助他们熟悉、掌握相关业务领域的办案流程;有的法院把试点工作与审判工作相结合,作为一线办案人员的审判程序适用指南。截至目前为止,各省已经进行了半年左右的试点,整个试点范围涉及数千名法官、数万件案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随后我们将汇总各地法院的试点报告,总结各地法院的先进经验,对流程标准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并择机向全国推广,进一步规范全国法院法官的办案流程。
    [15:58:59]
  • [张仲鲁]:
    好的,感谢刘主任。刘主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谈到的相关内容,为大家介绍了2021年全国法院审判执行工作的整体态势,并就重点案件类型的审判执行工作情况、队伍教育整顿取得的重点成效以及审判流程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解读,让我们对人民法院一年来的审判执行工作情况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感受到人民法院不断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让我们再次感谢刘主任的到来。
    [15:59:30]
  • [张仲鲁]:
    在节目的最后,我们进行第二轮的抽奖,请大家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参与抽奖,我们将抽取五位幸运观众,赠送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有声典藏纪念版)》。
    [15:59:44]
  • [张仲鲁]:
    好的,我们今天的访谈就先到这里了。接下来的2天时间里,我们将继续为您带来全媒体直播访谈节目,围绕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为您解读一年来人民法院的亮点工作和成果。敬请您继续关注我们的报告解读直播访谈系列节目,也欢迎您在评论区与我们积极互动,感谢您的参与,我们下期再见!
    [15: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