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颖

姜颖副院长来到直播间

直播进行中

“微信红包”著作权、不正当竞争案宣判,姜颖副院长担任审判长

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

2019年6月27日,在线智慧诉讼服务中心启动

北京互联网法院“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发布

2019年8月1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召开互联网技术司法应用新闻发布会,并发布技术白皮书

姜颖副院长接待英国高等法院大法官理查德•阿尔诺德一行

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开庭宣判,发挥网络乱象治理和规则树立作用

直播进行中

主持人提问

姜颖副院长回答支持人提问

直播进行中

姜颖副院长浏览网友问题

姜颖副院长回答网友问题

直播工作人员

直播进行中
9月26日14:30,北京互联网法院姜颖副院长做客北京法院直播网畅谈网络空间治理和互联网诉讼规则探索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北京互联网法院是为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增设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方案》,全面发挥司法在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方面的职能作用而增设的互联网法院,于2018年9月9日挂牌成立。
    [09:22:01]
  • [主持人]:
    2019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一周年,这一年来在最高院、北京高院的正确指导下,北京互联网法院在网络空间治理和互联网诉讼规则树立方面不断迈出坚定的步伐,正是新中国70年来在司法领域砥砺探索的生动缩影。今天下午14:30,北京互联网法院姜颖副院长应邀做客北京法院直播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届时本网将同步进行直播,敬请关注。
    [09:28:39]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北京法院直播网主持人。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一年多来,北京互联网法院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网上案件网上审理”的相关工作要求,集约化审理特定类型案件,建设电子诉讼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诉讼,以一批专家型法官,打造一系列鼓励技术创新、衡平各方利益、规范市场秩序的精品案件。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在便捷诉讼、增效审判方面成果初显。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颖到我们直播间做客。姜院长,您好,先跟广大网友打个招呼。
    [14:37:30]
  • [嘉宾 姜颖]: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够来到北京法院网和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14:38:23]
  • [主持人]:
    姜院长,下午好。非常欢迎您来到我们直播间,进行直播访谈。这次直播由人民网、法制网、中国法院网、正义网、千龙网、首都政法综治网与北京法院直播网联合进行。下面访谈开始,首先请姜院长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基本情况。
    [14:40:41]
  • [嘉宾 姜颖]:
    好的。2018年9月9日北京互联网法院挂牌成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北京互联网法院集中管辖北京市辖区内应当由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11类涉互联网特定类型的一审案件,其中包括广大网友比较熟悉的在互联网上侵犯著作权的案件、网络购物合同案件、网络侵权案件等。一年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主要着重在两个方面发挥好职能作用:一是创新和发展互联网审判模式,为当事人提供便捷、经济、高效的司法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案件审理,积极探索和树立互联网审判规则,强化司法对互联网新兴领域和业态发展的引领保障作用。
    [14:41:14]
  • [主持人]:
    不论是互联网审判模式还是互联网审判规则对我们来讲都带着神秘感,毕竟北京互联网法院刚成立一年,为了让我们广大的网民朋友了解这家新成立的法院,我想请姜院长为我们介绍一下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成立背景?
    [14:41:59]
  • [嘉宾 姜颖]:
    那我们就从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增设谈起吧。增设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决议,是在2018年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做出的,所以就成立背景来说的话,设立北京互联网法院,应该说是党中央实施网络强国战略、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的重大改革部署。这次会议上,习总书记还做出了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的重要指示,那么作为同一会议上决议增设的北京互联网法院自然也就明确了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的职责和使命。
    我们挂牌成立不到一个星期,蔡奇书记、周强院长就在百忙之中来我院调研指导工作,希望北京互联网法院能够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起点,坚持法治思维和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实践,为全国智慧法院建设、为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从成立背景而言,北京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是落实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提升互联网治理国际话语权,走出中国特色治网之路的重要举措。
    [14:43:08]
  • [主持人]:
    那么作为一家新成立的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受理的案件量如何?
    [14:43:28]
  • [嘉宾 姜颖]:
    北京互联网法院这一年来受理的案件数量还是挺多的。自2018年9月9日挂牌成立到2019年8月31日,我院共立案34263件,结案25333件。
    [14:44:04]
  • [主持人]:
    那么北京互联网法院目前受理哪类案件最多?有没有什么特点?我们又面临哪些挑战?
    [14:45:20]
  • [嘉宾 姜颖]:
    从案件类型来看,我院受理最多的三类案件分别是著作权纠纷,网络购物合同纠纷和网络侵权责任纠纷。这其中,著作权案件占比最高,约为78%;网络购物合同纠纷排在第二位,大概占比12%;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排在第三,占比约7%。著作权案件占比接近80%,其实与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及文化中心的定位是密切相关的,因为北京是文化产业公司的聚集地,因此我们的著作权案件才会占比高达80%,当然它背后也折射了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内容的蓬勃发展。这样的发展给我院带来了很多对新类型案件如何进行司法判断,以及面对快速迭代的互联网,我们要如何予以规范等网络空间法治化的挑战。
    [14:45:43]
  • [主持人]:
    我想互联网法院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可能就是人民群众对网上审理的这样的新形式是不是能够适应?
    [14:48:51]
  • [嘉宾 姜颖]:
    就我们目前来看,群众对网上审理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因为我们审理案件的范围主要是涉网案件,这类案件的当事人一般都活跃于互联网,也就是我们的网民朋友们,大家对互联网审判这样的形式一般而言并不抵触,甚至非常欢迎,网上案件审判比例高达99%。也是因为这样打破空间限制的审判模式确实便利了当事人。我院当事人是年龄段集中在18-40岁之间的中青年,占比大概有80%。这跟网络用户群体有关,但这并不意味着较大年龄当事人不适应互联网审判,我们遇到年龄最大的当事人超过了80岁,老先生在淘宝收货以后发现买的东西破损、无法使用,跟商家沟通的时候对方还出言不逊,用试试看的心态用了我们的移动微法院,也就是我院的微信小程序。老爷子拿着手机立案、庭审,完成了整个诉讼流程,庭审的时候还跟法官说谢谢互联网法院的这个小程序,让他不出门就打了官司。
    [14:49:14]
  • [主持人]:
    80多岁的老爷子也能拿着手机打官司,看来北京互联网法院确实是做到了“让数据跑”而不是“让当事人跑”。我注意到您提到了移动微法院,这应该是互联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吧?
    [14:50:10]
  • [嘉宾 姜颖]:
    没错。移动微法院是我们的技术之一。在今年8月17日我们开了一场“互联网技术司法应用”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十大互联网技术司法应用,其中就包括刚才提到的移动微法院。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我院以来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也是我院推进互联网空间法治治理的着力点之一。我们通过多方共同参与打造了电子诉讼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实现了“24小时不打烊”的全流程在线诉讼,当事人真的不用跑法院了。
    同时在这一年以来我们还创新运用了很多司法“黑科技”。比说如AI虚拟法官,这位虚拟法官可以对当事人提出的立案、应诉、调解、法律咨询、技术操作等等问题进行在线解答,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虚拟法官来解答的方式,拉近当事人和法院的距离,让司法服务更有温度;再比如说“天平链”证据区块链,我们用区块链技术给当事人提供了比较便捷经济的电子存证、验证服务;我们还开通了淘宝微淘账户,现在基本上人人都会上淘宝买东西,我们就想通过微淘账号向网民科普一些法律知识,这样的话就可以更加直观也更加直接地进行普法,然后也可以通过阿里旺旺向一些特定的店家进行送达;此外我们还有文书自动生成,通过要素抓取案件信息自动生成文书,帮助法官快速办案;还有我们刚才提到的移动微法院等等。我们的电子诉讼平台还入选了“2019年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中的“智慧法院十大创新案例”,这也是对我们信息化建设的一大肯定。总之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和司法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加立体化、智能化的诉讼服务体系。
    [14:50:39]
  • [主持人]:
    互联网法院的信息化建设真是太有意思了,好像走进了一个科幻世界一样,网民朋友们也可以拿起手机打开微信小程序,搜索北京互联网法院移动微法院,和AI虚拟法官互动、提问。信息技术确实是便利了群众,那么法官在黑科技的帮助之下是不是对案件审理更轻松了呢?
    [14:51:01]
  • [嘉宾 姜颖]:
    在北京互联网法院,我们除了通过技术应用便利当事人诉讼以外,还通过技术应用开发了裁判文书的智能生成系统,对于简单的类型化案件,可以实现系统自动抓取案件信息智能生成裁判文书的初稿,极大地减轻了法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让法官有时间和精力更多了解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和网络新业态的现状和前景,在新型、疑难案件中通过裁判树立规则,规范、引领和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我们的审判工作只靠信息化建设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才能真正发挥好推进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的职能作用。
    [14:51:12]
  • [主持人]:
    人才培养确实是非常重要,习总书记也说现在是一个在奋斗中成就伟业、造就人才的时代,那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互联网法院在培养人才上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认识?
    [14:51:29]
  • [嘉宾 姜颖]:
    通过大量案件审理,我们认识到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只有有了大量的专业化人才,才能在组织架构上保障我们实现互联网空间的法治化。我们梳理了大量案件,发现在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不仅仅要对法律问题进行判断,还需要对技术问题的判断,很多时候对技术的判断就是对事实的判断。就比如说在审理“暗刷流量案”的时候,我们为了解什么是暗刷流量,什么是JS暗刷,什么是人刷等等,走访了十几家单位,才对暗刷流量这个事实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还有一个案子,法官为了明确案件事实以及争议焦点,必须要了解里边涉及的技术应用,为此我们的法官连续开庭8个小时。法官不能明确事实就不能给出正确的司法判断,因此我们认为在这样的新时代,北京互联网法院必须打造一支精通审判技能、了解技术特征、洞悉产业发展的专家型法官队伍,才能为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保驾护航。
    [14:51:56]
  • [主持人]:
    看来我们的法官除了法律以外还要学习技术,真的是要全面发展。我们从媒体宣传中看到互联网法院还有“全链路闭合式”的调研以及健全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能否分别给我们介绍一下?
    [14:52:16]
  • [嘉宾 姜颖]:
    好的。说到“全链路闭合式”调研机制,其实是为了提升互联网审判综合能力,服务网络营商环境,依法治理网络空间而建立的。我们和近10家行业监管机构进行对接,了解相关产业政策,进行数据对接,比如说我们的人脸识别,就是对接了公安的数据库;我们也去过几十家互联网企业和十几家行业协会,去了解互联网最新科技的技术应用前景以及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规律,比如说我们走访了百度、阿里、腾讯、华为、今日头条、搜狗等等,这样的走访对我们规范互联网空间有一个方向指引的作用,毕竟只有了解这个行业我们才能讨论对这个行业的司法治理。我们还和高校、研究院所共建,这样有助于我们了解最新的学术发展,为培养高品质研究成果积蓄力量。
    我们除了加强对行业发展的了解外,还建立了一个一站式网上多元解纷机制,争取让当事人的纠纷在诉讼前端化解,提高解纷效率,降低解纷成本。为此我们建设了“e调解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调解员和当事人都可以足不出户,“屏对屏”完成调解全过程;我们打造了包括行业调解组织、人民调解组织、互联网平台调解组织及律师调解组织“四位一体”的调解组织体系;建立了“1名法官+N名法官助理、书记员、调解员、技术+多元调解+外包服务”的“1+N+TOP”诉调对接团队。目前,我们通过多元调解已经成功化解案件五千多件,占全部结案数约22%,切实有效解决了一部分争议。
    [14:52:41]
  • [主持人]:
    通过姜院长的介绍,我们看到北京互联网法院机制建设方面的一些探索,那么在互联网诉讼规则方面我们又有哪些探索?
    [14:53:04]
  • [嘉宾 姜颖]:
    我们在建院时就开始以集中管辖涉网案件为中心任务,构建相关规范和规则体系,统一裁判标准和司法程序,确保互联网法院的各项工作合法有序地先行先试。
    我们首先探索的应该说就是诉讼程序规则,也就是全流程在线之后,如何既便利诉讼,又确保当事人的程序权利。为此我们积极推动了审判流程再造和诉讼规则重塑。比如说电子送达,我们对电子送达进行规范,建立多元化线上送达体系,和20家大型互联网企业达成一揽子送达协议,推进了“同意送达”规定的适用。再比如,我们根据互联网审判实践建立了一系列的规范化文件。为了方便当事人参与网上诉讼,规范庭审纪律,我们制定了《北京互联网法院诉讼指引》、《北京互联网法院庭审规则》。当然只有这些文件还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推进在线庭审规则的便捷性,我院正在针对网上审判方式和审判机制开展专项重大课题研究,希望能在塑造规范化在线诉讼环境的同时推动诉讼法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此外,我们还在案件的实体审理中通过裁判树立规则,回应网络行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现在互联网技术迅速迭代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法律问题,对司法提出了新的挑战。我院在现有法律框架内结合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逐渐探索出一条“以裁判树规则、以规则促治理”的网络空间治理之路。比如说,在审理全国首例“暗刷流量案”时,我们的法官主动运用了任何人不得因违法行为获利的精神,判决收缴原被告双方违法所得。还有软件智能形成的内容是否具有著作权的案件中,法官认为软件智能尚未突破传统法律上人的属性,因此认定软件智能生成的内容本身不具有著作权,但出于鼓励创新的考量,法官做出了利益分配方面的探索。
    [14:53:26]
  • [主持人]:
    姜院长刚才说的“暗刷流量案”“人工智能著作权案”都是北京互联网法院的“网红”案例,像这样的“网红”案例我听说还有很多,请问其中哪个案子让您印象深刻?
    [14:53:40]
  • [嘉宾 姜颖]:
    在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一周年时,我们盘点了很多十大热点案件,都是社会关注较高、影响力较大的“网红”案件,比如13秒短视频著作权案、“图解电影”著作权案、网络公开拍卖私人书信隐私权案等等,这些案件的审理都是北京互联网法院树立互联网规则,在互联网空间治理方面的探索成果。
    [14:53:55]
  • [主持人]:
    那么在互联网法院案件占比最大的涉网知识产权案件中,互联网法院是如何树立互联网诉讼规则的呢?能不能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14:54:08]
  • [嘉宾 姜颖]:
    在互联网法院审理占比最高的还是著作权案件。对于涉网知识产权案件,一方面,我们将互联网环境下体现独创性表达的新类型传播内容纳入著作权保护范畴。如“抖音短视频”著作权案、“微信红包聊天气泡”著作权案、“微信表情包”著作权案、“延时摄影”著作权案等,我们认为涉案的短视频、网页设计、聊天表情和摄影视频等体现了制作者在素材选取、主题内容上的个性化表达,判决认定其属于作品,并以此传递出鼓励创新、创业的司法态度。另一方面,坚决否定互联网环境下以合理使用之名行侵害作品著作权之实的行为。如“图解电影”著作权案,被告把几百张图片做成一个图解电影,使用户应用软件连续播放就可以用几分钟了解到影视作品的大概内容,法官就认为被告是以介绍为名,实际使用户在短时间内获悉剧情、主要画面内容,这样的行为对涉案影视作品起到了实质性替代作用,构成侵权。在“共享会员模式”著作权、不正当竞争案中,被告以“共享经济”为名,购买优酷网站VIP会员服务,然后搭建了自己的平台,并提出了抗辩说这是对优酷会员的共享,我院认定这样的行为是以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方式攫取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通过这些案件的裁判,表明了我们的司法态度,也就是激励高品质原创内容创作,积极探索新客体保护规则,鼓励创新,鼓励正当竞争,以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创造良好的网络营商环境。
    [14:54:32]
  • [主持人]:
    相信通过这样的规制,互联网法院能成为我国网络版权保护的一大主力,我们也关注到一周年时发布的《审判白皮书》,其中提到在民商事案件审理方面,涉平台责任案件不断增多,请问北京互联网法院如何应对平台迅猛发展带来的司法挑战?
    [14:54:51]
  • [嘉宾 姜颖]:
    平台发展迅速、涉网新类型案件不断增多、主体类型多样等确实是我们面临的涉网新型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原则是深入研判、公正审理,坚持保护各类主体合法权益。各类互联网平台迅猛发展,涉平台责任案件也不断增加。对此,我院主要通过细分类型场景来清晰界定平台责任,也就是结合电商平台、社交平台、OTA平台、云服务平台、信息存储平台等不同类型平台的服务模式、技术特点、发展阶段等因素,再综合考虑案件具体场景,最后合理的界定平台责任。比如说“网红直播坠楼”系列案件中,我们就结合不同平台是否获利、是否明知、与坠亡是否有因果关系等具体情形,明确平台在一定情况下对网络用户负有安全保障义务,判决部分平台承担责任而部分平台不承担责任;在“去哪儿网”系列案件中,我们认为去哪儿网作为一个OTA平台,平台经营者应当以显著方式区分自营业务和平台内经营者开展的业务,否则应承担经营者义务;在滴滴平台服务合同案中,我们综合考虑了广大不特定乘客、司机群体和平台三方主体的利益,这个案子里平台虽然说是为了广大乘客的安全考虑,限制了司机的一些平台服务功能,但他的限制手段超过了合理限度,因此我们认为平台在按照用户规则行使裁量权时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不能任意限制司机营运权利。
    [14:55:08]
  • [主持人]:
    谢谢姜院长的介绍。互联网法院成立仅仅一年,就有这么多树立规则的案例,成绩有目共睹,而且仔细算一下,中央决定增设北京互联网法院是在7月6日,然后大概两个月之后,北京互联网法院就挂牌成立了,可以说法院的成立也是有着互联网速度的,您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发展动力是什么?
    [14:55:24]
  • [嘉宾 姜颖]:
    我认为最主要的发展动力是党的正确引领。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建设可以说是经历了焚膏继晷筹建期、筑牢基础打磨期、稳扎稳打运行期三个阶段,经受住了基本建设、平台建设、执法办案的重重考验。你刚提到的两个多月我们可以说是从无到有建立了北京互联网法院,当时都是一边吃饭一边开会,想着我们的诉讼服务体验区怎么打造,电子诉讼平台怎么建设,法官要怎么适应在网上办案。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正是有党的正确引领,我们才能做好互联网审判工作,实现互联网空间的法治治理。因此,自北京互联网法院成立以来,我们就狠抓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党建工作,我们打造了一支能学习、能办案、能斗争队伍,这支队伍包含了法官、助理、书记员、调解员、技术保障等,正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才能取得目前的成绩。
    [14:55:46]
  • [主持人]:
    两个月建设一家法院,还同时推进完成了这么多项工作,可以看出这确实是一支忠于国家、忠于党,能斗争、善斗争的队伍。
    [14:56:18]
  • [嘉宾 姜颖]:
    是的。同时这也是一只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队伍。在开展工作时,我们经常思考党和国家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互联网法院,人民群众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互联网法院,首都发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互联网法院。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中,我们经常体会到责任和压力,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担心平台不好用。这样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着我们在为人民群众提供诉讼便利、为互联网诉讼规则探索、为互联网治理规则树立、为互联网法律人才培养等方面积极创新、从不倦怠。
    [14:56:39]
  • [主持人]:
    相信有这样一支队伍,互联网法院未来可期。对于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发展,对于未来的互联网空间治理,您有什么畅想?
    [14:56:54]
  • [嘉宾 姜颖]:
    我觉得谈畅想就得先谈历史、先找到根,就得先回答互联网法院是什么,以及我们应当把北京互联网法院建成一个什么样的法院,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未来互联网空间治理的畅想。
    我们认为互联网法院的出现是有着历史必然性的,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北京互联网法院也刚刚过了1周岁生日,正是因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北京互联网法院才能应国家和首都繁荣发展之势而生,应我国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而生。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在网络空间治理方面,中国已经在互联网司法领域取得的成就走在世界前列。在互联网司法上,中国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成立一年多,我们接待外宾38场,600多人次,遍及26个国家,其中有卢森堡的副首相、巴拿马最高法院院长、海牙国际法院院长、国际总裁委员会会长等等。很多来到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多国外宾都表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成果令人震撼,来自加拿大的法官来我们法院之后评价“仿佛在看星球大战一样”。多数来访者都表达了希望与北京互联网法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将中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经验移植到本国的意愿。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未来的互联网空间治理,未来互联网诉讼规则的树立,未来的国际话语权争夺,北京互联网法院可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次研讨、也多次征求了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之后,我们认为互联网法院的本质就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司法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供给,从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获得互联网治理国际话语权,实现网络强国战略,我们也正在以此为方向而努力。
    [14:57:14]
  • [主持人]:
    姜院长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看来互联网法院已经不仅仅在考虑今天我们的话题——互联网空间法治治理,而是更进一步,已经与国家战略、首都发展、社会治理要求对标对表,相信这样深刻的认识非常有利于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将来的工作中找准工作定位和发力点。
    [14:57:40]
  • [嘉宾 姜颖]:
    是的。正是基于上述观点,我们想用互联网思维引领互联网法院建设,把北京互联网法院建成一个开放共享的“大学式法院”,坚持开放、创新、众筹、共享,汲取各方所长的同时,贡献互联网审判智慧。
    接下来在技术支撑、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方面,我们会继续完善平台建设,保证全流程网上诉讼需求,避免迭代投入;以安全有效运行和节约成本为前提,做好中立的基础平台和数据中心,确保数据安全;通过平台,将北京互联网法院打造成为互联网司法的“孵化器”、“试验田”和“审判高地”。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北京互联网法院的诞生发展,是得益于中央、最高法院和市委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也是得益于市高院的正确指导,得益于社会各界的真诚关心、精心呵护、倾力帮扶。在此,我想代表北京互联网法院,对所有关注、关心、支持互联网法院发展的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14:58:26]
  • [主持人]:
    感谢姜院长就北京互联网法院,以及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工作机制为广大网友作出的详细介绍,访谈先进行到这里,下面我们看看网友们有什么问题。
    [15:00:05]
  • [嘉宾 姜颖]:
    回答网友[清秋]的问题:
    请问姜院长,从您的角度来看,北京互联网法院与传统法院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直观地看,北京互联网法院与传统法院最大的区别应该是我们的在线审判模式。我们依托电子诉讼平台,实现了从立案、调解、缴费、开庭、送达、上诉、执行、电子归档、查阅卷宗的全程在线,当事人可以“一次都不用跑法院”。
    [15:01:04]
  • [嘉宾 姜颖]:
    回答网友[守望者]的问题:
    姜院长您好,我对刚才提到的AI虚拟法官非常感兴趣,请问AI虚拟法官也会参与案件审判吗?
    我们目前的AI虚拟法官功能还比较单一,还仅仅用于网络诉讼指引和服务,还不具备参与案件审理的能力,并且,从法律上讲,也无法参与案件的审理。但我们预想,在大数据、人工智能进一步融合应用的情况下,虚拟法官的应用场景可以进一步进行探索,对于一些简单案件进行虚拟裁判也是可以期待的。
    [15:02:10]
  • [嘉宾 姜颖]:
    回答网友[东方既明]的问题:
    在网上经常看到北京互联网法院的案子,有些案子还在新浪热搜前几位,比如“Papi酱公司短视频配乐被诉侵权”,这类案件也涉及到互联网规则的树立吗?
    的确,这个案子引发了网友的高度关注,很多网友也会质疑,只是在自己视频背景音乐中借用其他人的配乐怎么就会侵权。但事实上音乐作品属于智力成果,自然人和法人的著作权受法律保护,他人应当在获得授权后才能用。在互联网新领域新业态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每个人都应当树立版权意识,尊重他人智力成果。我们的裁判就是要树立这样的规则。
    [15:02:44]
  • [嘉宾 姜颖]:
    回答网友[有梦想的人]的问题:
    刚才姜院长提到了北京互联网法院是互联网技术与司法审判的融合,那么作为法院,是以什么样的思路在审判中创新结合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呢?
    互联网法院设立的目的就是将互联网技术深度运用到司法审判中,给当事人带来高效、便捷的诉讼体验,使当事人感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对于互联网法院来讲,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司法审判,是提升审判质效的重要途径。从网上庭审、电子送达到文书自动生成、区块链“天平链”的应用、手机“移动微法院”等等,我们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不断深入,在互联网司法实践中,面对新难题,便要寻求更加良好的解决途径。比如“移动微法院”小程序,就是为了解决当事人出差、出国,不能在电脑上进行网上诉讼的问题。这其实是法官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5:03:24]
  • [主持人]:
    感谢嘉宾的精彩回答,通过今天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互联网法院在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中所作的探索与努力,这些努力的出发点都是实现互联网空间治理、互联网诉讼规则树立。访谈的最后感谢姜颖院长百忙之中参与我们的节目,感谢收看我们节目的广大网友,今天访谈到这里,感谢人民网、法制网、中国法院网、正义网、首都政法综治网,感谢北京互联网法院的工作人员及高级法院工作人员,各位网友再见。
    [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