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80后、90后干警坚守大山深处
“溜索法官” 让法治阳光照深山
2016-06-24 08:59:45 |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徐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张照片在网上热传:两位法官一前一后悬吊在空中,脚下是奔腾的河水,头顶是一根细细的钢绳,靠着一个滑轮样的装置,从河的一头溜向对岸。当地群众把他们称作“溜索法官”。

  经过一番打听,记者了解到,“溜索法官”其实是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法院第三法庭的干警,由于山区交通不便,为了过河,法官只能溜索。

  5月20日,记者从重庆主城区出发,驱车4个小时,来到奉节县,又从奉节县城出发再坐车走一个多小时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才到达奉节法院第三法庭。

  5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

  上午10点,庭长程政清已经接待了6拨当事人。“这是廉政监督卡,从现在起,如果你发现我们在办案中有廉政问题,请拨打上面的电话投诉我们。”程政清一口气向前来领传票的被告讲解廉政监督卡、风险提示书、权利义务告知书、举证通知书和传票的内容。

  “一个石头抛上天,总要落下地。我希望你们双方都能回归理性,把纠纷解决了。”程政清对当事人说。

  刚起身送走这位当事人,另一位律师又从窗边探头进来。“程庭长,我来立案,你帮我看看嘛。”

  程政清搓了搓脸,打起精神,请他进来,听了案情介绍,程政清打趣说:“好家伙,你一下子就带三个案子来,不嫌事大啊。只有今生,没有来世,原被告又是邻居,这事我建议调解。”程政清说。

  正在这时,律师的手机响了,他面露尴尬。程政清示意他接听。挂断电话,律师感慨:“像你这样的领导难得遇到哦,态度这么好,说话这么客气。”

  整个上午,法庭里忙忙碌碌没个停。中午时分,食堂开饭了,记者才找到机会和干警们围坐一桌,也才有空仔细打量他们。

  这是5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

  程政清,庭长,80后,西南政法大学本科、重庆大学硕士毕业,2007年9月18日来到第三法庭,对这一天,他记得特别清楚。“刚来时,晕车,第一天是在呕吐中度过的,9年了,现在已经完全适应盘山公路了。”

  舒涛,审判员,80后,西南科技大学本科毕业,妻子预产期在9月份,而他每半个月才能下山回家一次。

  李明航,助理审判员,80后,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我们这儿是奉节海拔最高的法庭,被老百姓称为‘最高法庭’。”李明航开玩笑说。

  王威,90后,西南政法大学本科毕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在乡镇广播站开起了“威威说法”普法栏目,还绘制了普法宣传系列漫画。

  严辉,法警,90后,奉节当地人,年纪不大,但车开得很老到,平时除了做法警,还兼职当司机,开警车,对辖区内的情况很熟悉。

  跑一次山路报一次平安

  吃过午饭,稍事休息,记者便跟随法官舒涛和法警严辉出外勤了。

  第一站,送传票。在蜿蜒的公路上行驶了一个多小时,来到太和乡,天下着雨,舒涛四处打听张老五家在哪里。“打过几次电话,都没人接,前天来找也没找到。”舒涛说。然而,这次很幸运,一位蹲坐在小卖部门口的妇女给我们指了指张老五家的位置。顺着走去,终于敲开了门,但由于当事人在外打工,只有父母在家,舒涛只能通过电话联系,送达传票后,约定了开庭日期。

  “这是一起离婚案,相对还比较简单,当事人也比较配合。以前,我们办执行的案子,到村里找‘老赖’,‘老赖’家门口安装了摄像头,还有邻居打电话通风报信,案子很难办。”舒涛说,在山区做法官,很大精力都花在送达、巡回审判、调解上了。

  收拾好文件,我们又出发了,这一次,需要在雨中行驶近两个小时,去回访另一起离婚案的当事人。等回到法庭时,已经是下午6点了。

  正在整理诉讼服务窗口的王威迎了过来,听到记者感慨脖子都颠酸了,王威指了指院子里停着的那辆越野车。“8年,这辆车跑了30万公里,跑坏了10条轮胎,现在终于停摆了。”记者算了算,这意味着,法官们平均每天都要在山路上行驶100多公里。

  “第三法庭的管辖范围从海拔200米,到海拔2100米。山路难行,到了冬天,还有4个月的霜冻期,前面是雾,下面是冰,上面是雪,下面是崖。跑一次山路,就得向家人报一次平安。”王威说。

  群众的感激总让人满足

  吃过晚饭,程政清召集大伙儿坐下开会。李明航说:“白天办案,晚上写文书、开党小组会是‘溜索法官’工作生活的常态。”

  在远程视频会议室里,“溜索法官”你一言我一语回答起记者的提问:

  “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当事人的不理解。有的当事人一上班就来堵门,在办公室哭闹不走,有的当事人用污言秽语侮辱法官,有的当事人甚至扬言以暴力伤害法官。然而,我们只能用超出年龄的成熟与稳重去应对,不能意气用事。”程政清说。

  “现在还溜索吗?”

  “河对岸如果有案子,还得溜索。要想溜过去,得靠臂力,拉动绳索。每次去,我们都带上国徽和巡回审判包,里面一应俱全,还有打印机呢。”李明航说。

  “你们并非没有能力选择大山外的广阔天地,为什么还能在这里坚守?”

  “刚开始,是5个人如兄弟般的情谊把我们拴在一起,整天无话不谈、同悲同喜。到后来,是工作中的成就感把我们留在这里。老百姓感激的言语,是很容易让人满足的。”舒涛说。

  ……

  夜渐渐深了,走出法庭,天空已经放晴,绚烂的银河盘在头顶,耳边是蛙声和虫鸣。“这样的生活,说不定有很多城里人会羡慕我们呢。”王威说。

  近三年来,“溜索法官”共处置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0多件,其中审结案件1600多件,三名审判员人年均结案近180件,平均每2天1件,案件调撤率70%以上,服判息诉率高达98%,审结的案件无一因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错误而被上级法院改判或发回重审。从冲突激烈的土地房屋纠纷到家长里短的婚姻家庭矛盾均得到妥善有效化解,无一引发“民转刑”等矛盾激化事件。

  去年以来,“溜索法官”的事迹被媒体发现并广为传颂,获得了2015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特别奖。组委会给他们的颁奖词,很好地诠释了这群年轻人的人生选择:“溜索,从这一头到那一端;攀爬,从谷底到山巅,你们的青春汗水遍洒云雾高山。送法下乡、巡回审判,心细如发抽丝剥茧;为民司法、消弭障碍,正义天平永驻心间!艰难险阻何所惧,法治阳光照深山!”
责任编辑:周利航
网友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