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政法英模|王爱林:愿孩子们和太阳之间不会隔着一堵高墙
2022-04-20 10:49:32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见证着不凡的征程。2004年,王爱林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 18年间,她手持法槌,肩负起扶正安良的神圣职责,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捍卫着公平正义。从信访办公室、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到审判监督庭、少年综合审判庭……从书记员到审判一线的骨干法官,没有慷慨激昂,也没有惊天动地,有的只是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的为民情怀和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的坚韧执着。期间,她甚至被冠以“癌症患者”的称谓,却一头扎进“爱林工作室”的创办和关爱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志愿帮扶等工作中,用时不我待不负韶华的朝气和闪光的业绩,诠释着生命的意义。

  以诚相待 万事勤为先

  工作之初,王爱林的第一个岗位是信访办公室,众所周知,来这里的上访人哪个不是带着委屈、怨气甚至满腔怒火?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热情耐心,根本站不住脚。但是对于初出茅庐的王爱林来说,并没有想的很复杂,她说:“我就坚持一个原则——推己及人,把自己当成上访人,想得到怎样的接待。”也正是这样一种最淳朴的情怀使得她在接访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乐在其中。

  其实,接访法官事情繁杂程度远远比常人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并且很大一部分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也不全是法院受理范围,但她却说:“来访群众都是有困难的,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帮就帮。”

  记得她上岗之初的一个早上,一位骨瘦嶙峋的老奶奶颤颤巍巍倚在办公室门口,王爱林将老奶奶扶到屋内的长椅上,随后递上热水和食物,待老人平静下来,听她慢慢述说。在老人断断续续的陈述中王爱林了解到:老人年轻时在通辽市科尔沁区某乡镇结婚并生下两个女儿后离家,现年老返家,两个女儿均拒绝赡养老人。王爱林心里明白:老人说的这事儿,不属信访办公室职责范围,但她实在不忍心让老人失望,她决定:管到底!随即,她一边与老人的女儿所在村屯联系,一边与相应管辖的巡回法庭联系,经过大半天的奔波和劝解,两个女儿最终达成赡养协议,将老人接回家。

  “做事先做人,万事勤为先、态度热情、言语礼貌、耐心听诉、专业解答,诚心实意!”这是同事们对她两年信访工作的评价。在王爱林的办公室里,同事们经常看到坐的满满的老人,也常常看到她下班后陪着这些“来访”的人吃泡面、啃面包。很多来访人在得到王爱林一遍又一遍的耐心答复后深受感动,动情地说:“孩子,就冲你这态度,我们信你,信法院。”

  因出色的工作表现,当年年底,王爱林被通辽市科尔沁区政法委员会评为“政法工作先进个人”,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恪尽职守 做好调解撤诉工作

  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法官,要直接面对诉求群众,只有时刻拧紧责任意识这根“弦”,挑起“司法为民”这副担,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医患纠纷是民事纠纷中较难案件,在王爱林的办案手记里有这样的一个案例:原告杨某某、张某某(系夫妻)等人诉被告通辽市某医院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杨某某夫妇的女儿因感情问题喝“杀鼠醚”,被送往通辽市某医院,经医治无效死亡。在拿到医院方无责任的认定书后,杨某某夫妇撤回起诉,后杨某某夫妇又自行委托鉴定,鉴定机构出具鉴定结论:被告医院对杨某的医疗行为存在误诊、误断的过错;被告医院的诊疗行为过错与杨某的死亡存在因果关系;被告医院过错责任参与度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原告杨某某夫妇等人再次将被告医院起诉至法院。

  这起案件存在法律适用的难点,对两个结论相反的鉴定结论如何采信?如果简单一判了之,很难说能取得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双赢,极有可能演变为医闹信访案件。深谙此类案件的难点和结案后的“痛点”,王爱林开启了调停之路,反反复复跑医院,一遍一遍找责任医生、约谈诉讼参与人及家属,在她的努力下最终成功调解结案。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不奢求世界付出温柔,惟愿公正与我们同在。”这句话,一直是王爱林的座右铭。2006年从事民事、商事审判业务以来,王爱林所审结案件多数调撤结案。问她有啥高招儿,她总是说:“能有啥高招儿?只要把百姓交代给咱们的事做实做细,问题自然都会迎刃而解。”

  育苗爱林 托起明天的太阳

  时间回到2014年,王爱林刚刚从科尔沁区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调到少年法庭从事未成年审判工作。十年的历练,在法庭上她早已是一名驾轻就熟的资深法官。而第一次面对未成年人的开庭带给她的震撼却是此前从未有过的。当审判席上的孩子怯生生的问出“法官阿姨,开完庭我能回家吗?”的时候;当悲痛欲绝的父母崩溃大哭的时候……作为一名法官,也作为一名母亲,王爱林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法官要做的,不仅是用法槌敲出公正,更要用自己的力量为那些曾经误入歧途的生命重新燃起光芒。

  2018年,王爱林曾接到这样一个案例:一名不到16岁的女孩起诉饭店老板,希望能讨还自己的5000元工资。孩子?到法院?要工资?王爱林的直觉告诉她这绝不是一起简单的诉讼案件,案件背后一定还有隐情。尽管当时正下着大雨,王爱林一刻不敢耽误,尽快和同事找到女孩寄居的姑姑家。见到女孩的那一刻,王爱林的心就像被揪住了一样疼:这个叫小红(化名)的孩子住在一间阴暗逼仄小阁楼里,见到有人进来,她稚气未脱的眼睛里除了是惊讶,更多的却是和年龄不符的警惕。

  在王爱林温和的沟通下,她了解到小红母亲早逝,父亲也去了外地,只留下她和弟弟寄居在姑姑家中。“告诉阿姨,你还想上学吗?”王爱林问到。孩子的眼泪瞬间滑落:“做梦都想,可是,可是没钱啊……”

  “阿姨帮你。”

  按照小红的意向,王爱林与某职业学校取得联系,并表示费用由自己来承担。没想到对方不仅接受了小红,还免去了全部的费用。当王爱林把这些消息告诉小红,孩子忍不住抱住王爱林泪如雨下……

  “未成年人审判不仅要把误入歧途的孩子带回来,更要引导他们走上一条更正确的道路。”王爱林在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中,始终把做好判后回访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对于有条件复学的未成年被告人,全力帮助他们回到学校,不让孩子因为一时的错误而失去学习的机会。在她的努力和带动下,科尔沁区法院已成功帮教了千余名少年犯,已经有百余名复学并考上了大学。对于那些判刑后已成年的被告人,王爱林同样深深记挂着他们的未来。她前后跑了多次,主动协调对接当地的劳动就业培训机构,让被告人通过培训至少掌握一门就业技能,将来到社会上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她的这些努力,不仅让孩子们重新树立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正能量,大大降低了再次犯罪的可能。

  “未”爱凝聚  从爱林法官到爱林工作室

  小红入学后,王爱林收到了她这样一条信息,“我想叫您一声‘妈妈’,我会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我想把您给我的温暖传递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被王爱林帮助过的孩子,还是曾与她合作的同事,越来越多的人被爱林法官所带动,加入了未成年人保护的队伍里,爱林法官也从一个人成为了一支队伍。2018年,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正式成立了以王爱林名字命名的“爱林工作室”。王爱林作为负责人,带领她的团队,用法律的威严和爱心的温暖,为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而倾心尽力,

  预防是最好的治疗。让孩子们知法懂法也是对孩子们最大的保护。爱林工作室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全力展开,积极组织法官走下审判台、走出法庭,走向学校、社区、乡镇、村屯、机关、企业,有效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志愿帮扶、阳光普法等活动。他们以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际事例作为案例,为学校师生、家长学校累计数千人上了近百次生动的法治课;他们深入学校和社区巡回开展模拟法庭,累计邀请近千名学生到法院旁听公开审理案件,感受法律的威严。他们走进直播间、接受记者采访,通过多种媒介渠道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环境。今年,一个喜人的数字摆在了王爱林眼前:2021年,通辽市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人数同比下降35.88%。“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背后也是一个家庭的平安幸福。我们的努力有回报,这是我最开心的事儿!”王爱林欣慰地说。

  爱林工作室在王爱林的带领下,不断释放着司法温暖的能量。牵头开展“一对一”助学帮扶项目,截至目前,该项目已为贫困学生提供11.2万余元助学金。走上街头、深入村屯,向广大妇女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维权服务活动百余场。针对留守流动、单亲特困等重点群体,王爱林还积极组织大家开展关爱服务,发动社会力量帮扶刑满释放妇女等特殊群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爱林工作室近50余名志愿者坚守在通辽市科尔沁区抗疫一线10余个防控点……爱林工作室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审判团队,更是一支不断壮大、团结有力的志愿者队伍。

  多年来,扎根基层的王爱林获得多项荣誉,她本人荣获全国优秀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政法系统英雄模范、自治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先进个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青年志愿者、通辽政法系统忠诚卫士、通辽市十佳法治人物、通辽市五四青年等光荣称号。对于王爱林来说,这都是组织和群众对她工作的认可,走下领奖台的她一切好像都从未改变过。她脸上的笑容始终温暖,她说起话来还是那般爽朗热情。“我热爱法官这个职业,我会一直努力的走下去,用我的力量,让这个社会拥有更多的正义和温暖。”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