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政法英模|祝增巧:时刻擦亮为民初心
2022-06-20 10:29:08 | 来源: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虽然人民法庭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但是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在这里,我可以近距离地去亲近质朴的人民,辛苦却快乐着。”这是祝增巧常对家人朋友说的话。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法官”“双百政法英模”等荣誉的祝增巧是彭州市人民法院丹景山人民法庭庭长,也是家事审判团队的负责人。四川省彭州市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以时刻为民办实事为初心,专门把家事当成大事来做,避免让家庭矛盾引发社会矛盾,推进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从“家庭细胞”抓起,时刻擦亮为民初心。

  从源头定分止争,践行责任使命

  家庭和睦,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是安邦治国的基础所在。

  2016年,祝增巧办理了一起七旬老人状告子女未尽赡养义务的案件。这位老人有两儿两女,自从老伴去世后,腿脚旧病复发,儿女们把她当成累赘都不想照顾,互相推诿。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悲愤交迫的老婆婆,把四个儿女告上了法庭。

  “这起案件是非分明,直接宣判就可以了!”可祝增巧认为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她向周围的同事们分析:第一,不孝也有“扎堆儿”的现象,一起赡养纠纷的周围还有很多尚未显露的赡养摩擦,就案办案只会‘按下葫芦浮起了瓢’,不能对周围的人形成充足的心理震慑,容易形成不孝的社会风气;第二,这类案件判决后执行难,在周围不良风气的引导下,执行效果也容易打折扣。

  于是祝增巧提出了“田间法庭”的设想:“把法庭开到村里去!现场审理,就可以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了!”那天,“田间法庭”聚集了上百人,面对着熙熙攘攘的旁听群众,祝增巧说:“赡养老人,是我们在给子女做榜样,上行下效。老人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不要以为他们流的是泪水,不,他们流的是你们做人的底线。底线没了,法律就饶不了你!严重的会送进监狱。不赡养,是违法。赡养了,下代还会传承。既守了法,又得了利,请大家好好算这笔帐!”这句话,既是说给被告听,也是说给在场的所有人听。

  祝增巧和同事们还现场呼吁所有老人,子女不孝,不能忍,要用法律守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家事审判团队会帮助老人们把合法权益守到老!后来,这个村敬老爱老蔚然成风,再也没有发生一起赡养案件。

  追求“事心双解”,做群众的“解铃人”

  家庭和谐,上要敬老,下要护小。家事审判团队曾经办过这样一个案子,阳阳3岁时爸爸妈妈就离婚了,离婚时说好了阳阳和妈妈一起生活并负责全部抚养费用。但后来阳阳患了自闭症,每月的康复治疗费用就要一万多,妈妈为给阳阳治病已经家徒四壁,还准备卖掉家里唯一的一套安置房,无奈之下起诉到法院要求阳阳父亲承担一半后续康复费用。

  阳阳的特殊情况引起了祝增巧的注意,她和同事们不断地给阳阳父母加油打气,劝说他们一定不要放弃治疗,同时她们还联系了儿童心理专家一起到阳阳家中进行心理疏导。经过祝增巧和同事们的耐心调解和悉心疏导,阳阳父亲当即同意每月给付抚养费5000元,母亲也坚定表示一定不会放弃治疗。祝增巧和同事们又在坚持回访的同时,为阳阳寻找了公益性质的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帮助阳阳健康成长。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中祝增巧和同事们用爱去“关护”,用心去“呵护”,用法去“护苗”,她常常抽出时间到中小学校孩子们中间,为他们送去法律的关爱。

  在祝增巧看来,法官办案不仅要追求当前案件的定纷止争,还要追求“事心双解”,只有解决了萦绕在双方当事人心头的“结”,事情才有转圜的余地,才能实现真正的案结、事了、人和,所以祝增巧和同事们要坚持走访。访出民心民意,访出问题结症,也访出深情厚意。只要“访”的事情做到位了,老百姓的心结打开了,还有多少人会跑去“上访”呢?祝增巧认为,做不好群众的“解铃人”,就难以称得上群众的“贴心人”。这些年,祝增巧和同事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新需求,大胆探索家事审判改革方式,创新“问诊”“劝和”“巧审”“关护”“协同”五步工作法。以祝增巧名字命名的“巧姐工作室”成了业内响亮的名片,彭州法院也被评为全国法院家事审判改革先进集体。

  用初心回应民心,公正担当人民信任

  “基层稳、天下安”,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最基层的单位,既是司法为民的最前沿,也是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在这里,祝增巧和同事们也常常面对基层的一些重大事件、重大矛盾。

  去年7月,彭州市一家旅游开发公司在湔江河上游“坝改闸”施工,河流断水造成下游丹景山镇300个鱼塘饲养的鲈鱼大量死亡,涉及养殖户80余户。部分村民将死鱼抬到旅游公司,要求公司赔偿100万元并解决水源水质问题,甚至有人扬言如果不解决,明天就把这些死鱼抬到市政府广场去,让全市人民来评理。死鱼的阵阵恶臭,在空气中弥漫着,臭气熏天。十几个人高马大的养殖户代表,情绪激动地在旅游公司门口堵着。当时正处下班时间,旅游公司的工作人员面临着是否能安全回家的问题。

  事情紧急,政府工作人员找到了祝增巧,希望祝增巧能协助化解纠纷。于是祝增巧马上带领家事审判团队赶赴冲突现场。调解纠纷最大的“困局”,就是信任危机。现场七嘴八舌,一片吵闹。但当她们听到祝增巧来了后,逐渐冷静了下来。因为他们相信祝增巧能替老百姓说话。

  随后,祝增巧和同事们走访了300个鱼塘直到晚上10点。最终,经过长达五个多月的调解,冰山融化,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养殖户作出让步,同意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赔偿33万元损失!“回想这个事件的调解过程中,老百姓曾多次提出要上访,要把事情闹大,但都没有走出这一步!为什么呢?因为老百姓内心中对祝增巧和同事们的那份信任和期待还在。”祝增巧说。

  法官、法庭就是国家法律与群众百姓之间的连心桥,人民法庭在创新社会治理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对乡村振兴和社区基层治理有重要意义。法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给老百姓留下不值得信任的名声、印象。哪怕对某一方偏袒一点,那就要失信于一大片群众。可见,信任是一种托付,老百姓的信任就是祝增巧和同事们的责任;信任是一种担当,没有担当就赢得不了信任;信任是一种民心,只有用初心回应民心,才能推动基层治理工作!

  “我们是法官,是中立公正的法律裁判者,更是温暖贴心的法律传播者。使命如磐,重任在肩!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只要时刻擦亮为民初心,公正担当人民信任,定能成为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政法铁军!”祝增巧说。



责任编辑:刘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