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为民服务“组合拳”
2022-12-30 10:13:29 | 来源: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
 

  在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东梁人民法庭,一间挂有蒙、汉双语的调解室内,法官审查完调解书,当事人在一旁连声道谢……类似这样的场景经常会出现。“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我们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让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司法获得感。”东梁法庭庭长包丽颖说。

  双语审判:打造法院特色品牌

  “同志啊,这个事我汉话说不清楚,用蒙语说行吗?”

  “行啊,你咋说都行,我都听得懂。”

  这样的对话发生在东梁法庭的庭审过程中。一位七旬老人着急的用手比划,磕磕绊绊的汉话里不时冒出几句蒙语,这个时候包丽颖总是用蒙语亲切的安抚当事人说:“不着急,慢慢说,我听得懂。”

  东梁法庭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内的派出法庭,辖区内蒙汉混居的生活环境使当地群众大多使用双语交流,但在民事审判过程中,需要当事人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时,汉语言不够熟练的当事人就会不自觉地使用蒙语,尤其是年长的老人,汉语表达困难,说到要紧的地方,就只能无助地看着审判台上的法官,希望法官能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因此,法庭干警必须具备运用蒙、汉双语审判的能力。

  包丽颖与书记员项楠、法警宝玉岩都能流利地使用蒙、汉双语与当事人沟通交流,为查明案件事实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在庭审调解的过程中,法官地道且专业的蒙语表达让当事人倍感亲近,有效安抚了当事人因民事纠纷而产生的焦躁情绪,巧妙地消除了法院干警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感。

  他们用亲切的“乡音”做桥梁,用司法服务为纽带,切实维护当地蒙古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诉讼的权利,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同时,也拉近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取得了群众的信任。

  延伸触角: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东梁法庭受理某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诉某热电有限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原告提起诉讼时一并提交了财产保全申请。

  通过走访调查,东梁法庭了解到,该公司曾多次被当地评为优秀企业,为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企业信誉较好。被告表示近期资金流转确有困难,拖欠款项实属无奈。法官意识到,如果此时对该公司实施账户冻结,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势必受到影响,使被告履行合同更加困难,对双方均不利。在法官的积极调解下,最终双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原告向法院提交了解除保全申请,被告也不久后如期履行了给付义务。从原告起诉到解除保全仅用11天,真正做到案结事了。

  这只是东梁法庭为企业解难题、助力营商环境建设的一个缩影。法庭紧跟阜新中院开展的“百名法官进百企”活动部署,努力为企业提供“零距离”法律服务。2021年12月23日,东梁法庭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伊吗图镇商会联合成立调解中心,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法庭干警深入走访辖区企业,与企业“面对面”交流,详细询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解答法律疑难问题、向企业发放普法宣传册,帮助企业妥善化解纠纷,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持续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努力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做贡献。

  全面优化:筑牢为民服务基础

  曾经的东梁法庭,缺少安检等设施,法庭基础建设相对薄弱。

  借力辽宁高院开展的人民法庭“五化”标准和示范法庭创建活动契机,阜蒙县人民法院里对东梁中心法庭进行了全面改造,在审判庭安装了隔音板,解决了之前庭审时回音较大、听不清各方发言的情况,有助于当事人顺利参与诉讼;安装了安检门、安检仪、储物柜、手持安检仪、防爆筒等安检设施,有效保障了诉讼参与人及法庭干警的人身安全;更换了老旧电脑等智能化设备,提升了审判工作效率和为民服务水平。

  为了更好地发挥派出法庭的作用,阜蒙县法院重新调整了法庭布局,东梁中心法庭由原来管辖6个乡镇扩大到9个乡镇,设立大板镇、蜘蛛山镇巡回审判点,人员配备上,员额法官增加到3人。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