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再出发
——最高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纪实
2023-09-19 08:33:4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孙航
 

  行至关键一程的关键节点,迎来一场凝心铸魂的思想淬炼。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自今年4月起,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百年大党,秉承始终如一的初心与使命,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扬帆再出发。

  在真理的旗帜引领下破浪前行,最高人民法院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源泉动力,激发起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奋进力量。

  五个月历程,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脚步坚定稳健,沿着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既定方向,一往无前。

  一次凝心铸魂的思想洗礼:把“学思想”贯穿主题教育始终,全面加强理论武装,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中法庭会场,一场思想的碰撞,激荡着真理的光辉。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为我们开展好主题教育,更为做好法院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党中央重要部署一项一项都落实到位了,这本身就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具体体现。”

  “开展主题教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关键,要抓住有利契机,找准堵点、痛点、难点问题。”

  ……

  深学细悟的体会,实干笃行的目标。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依次发言,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抓实抓好主题教育,开创人民法院事业新局面”主题,紧密结合读原著、学讲话的体会,联系自身和法院工作实际,开展集体读书交流。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持续深化、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按照主题教育部署,把理论学习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

  主题教育期间,最高人民法院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及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推动理论学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次第展开,吹响凝心铸魂的奋进号角。

  抓住“关键少数”,便是抓住了推动发展的核心动力——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主题教育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党组集中7天时间举办理论学习读书班。党组成员带着信仰、带着感情、带着使命与担当,扎实学理论,认真悟思想,不念稿子说套话,只讲实话心里话,为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开启新征程凝聚智慧、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老党员,很高兴和全国法院的党员干部一起重温我国司法审判事业如何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孕育、诞生、成长,感受党性自觉如何成为人民司法的基因,思考如何以党性自觉指导做好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司法审判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大法庭会场里,座无虚席。

  党的102周年华诞来临之际,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以“司法审判工作中的党性自觉”为题,为全国四级法院党员干部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检验“学思想”成效,最直接的就是看是否做到做实“强党性”。“这就要求我们把党性自觉落实到司法审判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张军强调。

  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带头讲党课,结合理论学习成果谈认识、谈体会、谈改革、谈发展,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带领全院筑牢政治忠诚之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最高人民法院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发挥“头雁效应”,为各单位干警讲党课77次、组织专题讲座170次,引领干警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增强学思践悟的政治智慧,激发砥砺奋进的勇气和决心。

  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唯有先进的理论指引,才是奔赴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源头活水。

  7月13日,全国大法官研讨班上,一场围绕“现代化”的讨论如火如荼。

  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全国法院审判理念现代化,必须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自觉融入审判执行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找准司法审判在全面依法治国这场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中的职责定位,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以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方能行稳致远。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人民法院加强理论学习的鲜明导向。

  每一次的理论学习集中研讨都是一次 “思想洗礼”。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实践问题,共商改革发展——

  “千万工程”、“浦江经验”、审判态势、调研成果……围绕重点工作重点领域开展理论学习集中研讨,最高人民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发言,基层党组织书记积极发言,聚焦学以致用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不谈成绩、直奔问题,以扎实的学习成果为人民法院工作注入不竭动力。

  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青年理论学习等为载体,普遍举办不少于7天的读书班,逐篇逐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理论学习落实到筑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做好本职工作上。

  截至目前,各单位组织干警集体学习1525次,交流讨论1169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赴红色基地参观见学125次。广大干警学得积极、学得深刻,自发撰写心得体会2527篇。

  “中国式现代化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问题一经抛出,引起了台下干警的深思。

  5月18日,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受邀来院,为最高人民法院全体干警作辅导报告。报告以近代以来、建党以来的国史、党史富有说服力地全面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现实意义和实践要求,对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6个重大论断进行了深入解读。

  “内容丰富、深刻,是我们期盼已久的一次理论学习课。”干警们边听边记,边学边悟。

  如何更好满足干警的理论学习需求?

  “希望院里组织开展理论学习辅导。”一条来自基层党组织的建议成为最高人民法院抓实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的着力点。党组第一时间回应建议、部署工作,为干警们送出理论学习“大礼包”——

  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辛向阳授课,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系统阐释如何更好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

  邀请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尹艳林为全国法院干警作辅导报告,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阐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深入解读未来一段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

  “把理论学习持续抓实。人民法院开展主题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融入审判工作实际中。”

  思想的灯塔,照亮崭新的航程——

  只有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强的政治定力、无畏的政治担当、高超的政治智慧,应对和克服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捍卫公平正义,守护万家平安。

  学有所悟,而后笃行。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院干警底气更足,信仰弥坚。

  一次把脉问诊的深度体检: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发现真问题、开展真调研、解决真问题

  春归万物生,正是踔厉奋发的季节。

  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调研组一行来到江苏南京、苏州。生态环境保护、诉源治理、执行……聚焦人民法院当前重点工作,调研组带着问题走到百姓中间、走到干警身边,探寻来自基层一线的“解题”思路。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要求,最高人民法院将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以高质量调研、高质量成果转化,推动主题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发现真问题,开展真调研,解决真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认真梳理各部门提出的调研选题,向全国各高级法院征求意见,经充分酝酿、广泛调研,确定了院领导牵头调研的18个课题,各部门牵头调研的39个课题,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开展调研的9个课题。

  从东海之滨到西部高原,从南粤大地到北国云天。五个月来,最高人民法院院领导外出调研24次,司局级干部外出调研166次,各调研组足迹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6个市(县)。

  7月12日,国家法官学院会场,交流声一直没有中断,最高人民法院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足足开了一整天。

  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决策咨询机构,咨询委员会一如既往发挥着“智囊”作用。两个多月来,咨询委分9个调研组赴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深入调研。各个调研组组长带着调研成果来到会场,详细介绍着情况。

  这是一次不同往常的会议。每位组长发言完毕,与会其他同志积极交流想法,一针见血的点评,实事求是的追问,令这场调研成果“集中检阅式”辣味十足。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多次组织召开班子成员、咨询委员会、各部门调研成果交流会,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办公、点对点部署推进,推动成果转化。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是推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看着等待发放工资的2600余名员工,浙江某企业负责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是一家年销售额15.8亿元、出口1.3亿美元的全国服装百强企业。因违反海关监管规定虚假申报,该企业被检察机关以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起诉至法院,企业经营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如何帮助、监督、促使企业规范经营,依法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促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刑二庭敏锐捕捉到这起案例的典型性,深入一线实地走访,开启“解剖麻雀”式调研,深刻检视剖析涉案企业合规改革现状、问题和改进举措,充分运用调研成果指导浙江两级法院做好案件后续处理,指导涉案企业认真合规整改。在各方孜孜不倦的努力中,企业在整改后最终得以挽救。

  司法工作的“小切口”,映射出国计民生“大文章”。

  能否从小切口中把问题找准找实,把成果落地落细,关乎调查研究工作实效,关乎主题教育是否真正入脑入心。

  刑事诉讼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地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具体适用方面的问题?

  刑一庭聚焦“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机制”,采取实地走访、座谈研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全面深入了解情况,从思想认识、案件质量、权利保障、量刑把握、程序机制等多方面综合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

  涉诉信访矛盾突出,为何难以得到实质性化解?变相不立案问题如何解决?

  立案庭着眼“实质性化解涉诉信访矛盾及解决年底不立案”问题,分别前往重复访滞留访高发、立案满意度低的重点省份,通过座谈访谈、统计分析、实地督导等方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勾画问题全貌,探索解决出路。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

  扑下身子后,干警们感触颇深,基层是最大的“资料库”,只有深入基层一线,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才能真实掌握社情民意,才能切身感受经济社会的脉搏。

  以严实作风开展调研,最高人民法院各调研组在调研期间共召开座谈交流611场,实地走访了解情况544次,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深挖问题根源,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探寻“沾泥土”“带露珠”的实招硬招。

  7月3日是法答网正式运行的第一个工作日。刚一上线,点击量瞬间增长。

  遇到审判业务难题无处咨询,学习交流平台欠缺……为回应干警在审判工作中的问题和需求,进一步提高干警司法能力、推动法律统一正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开发全国法院法答网,提供法律政策运用、审判业务咨询答疑和学习交流等多种服务。

  “以老百姓能看明白为标准!”为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最高人民法院研究部署案例统筹管理和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工作,用案例讲好“法律故事”,帮助老百姓学习法律规定、明确行为规则,促进矛盾纠纷化解。

  “调查研究永无止境,下一步关键是要把成果转化运用作为重点,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

  以解决问题、办好实事、为民造福为目标,短期能够解决的、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立行立改;一时难以解决、需要持续推进的问题,紧盯不放、一抓到底——

  截至目前,最高人民法院各调研组共查找问题242个,制定了349项整改措施。调研成果中,184项得以转化运用,或形成对策建议,或成为政策举措,“调”与“研”、“研”与“用”在融会贯通中实现一体推进。

  一份份建议、提案,饱含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既是送上门来的“调研题”,更是人民法院迈步前进的“必答题”。

  “把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作为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有力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坚持开门搞教育,将调研工作与走访联络代表委员、听取意见建议相结合,抓实建议提案办理,努力让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应,以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为衡量标准检验主题教育开展实效。

  一次推动发展的蓝图描绘:树立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

  5月23日,古都西安,气象万千。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办公大楼里,一场专业会议正在进行。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行业协会有关代表及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房地产及建工领域纠纷化解难题。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主题?据统计,仅第六巡回法庭辖区,每年便有上万件房地产及建工领域纠纷涌入法院,动辄数十亿的“真金白银”,牵动着成千上万家企业经营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加强诉源治理,将风险隐患消弭于未发之前,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最好保护方式。”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第六巡回法庭庭长杨临萍表示。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源头预防才是治本之策。

  会议当天,第六巡回法庭发布了10个房地产及建设工程领域诉源治理典型案例,推动巡回区五省区法院与住建部门、房地产业协会签署房地产及建设工程领域诉源治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两份合作框架协议,目标直指健全完善前端治理体系,从源头上减少纠纷。

  开局之年,一系列新的尝试和探索正在“序盘”。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最高人民法院通过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努力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推动发展首先是思路要发展、理念要跟上。“把个案办理与社会治理融为一体,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坚决纠正机械司法、就案办案、‘程序空转’等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不止一次强调。

  翻开一个个典型案例,来自办案一线的审判经验跃然纸上——

  7月6日,四件体现人民法院能动履职,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统一的涉案企业合规典型案例“来”到人民法院案例大讲坛现场,接受着有关中央国家机关、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法学专家学者的审视和检阅。

  围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人民法院坚持治罪和治理并重,以能动司法理念积极稳妥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促进企业守法经营的有关做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肯定。

  “办理一个案件,扶助一个企业,规范一个行业。”这是服务大局的题中之义,考验着人民法院的政治智慧、法治智慧、审判智慧,体现在办理每一个“小案”里。

  买房的事情过去了十年,袁国强等人刚刚得以释怀。

  翠屏湖畔,山水之间,袁国强曾购置了一处养老房产。三年前,他接到开发商的电话,获知房屋因所属行政区域存在争议而被认定为违章建筑。没有提前告知,也没有补偿方案,房子就这么被拆除了,袁国强和其他几位购房者认为当地政府行为违法,分别提起了8起诉讼。

  一、二审法院均裁定不予立案,来到再审环节,最高人民法院于2022年开启了立案审查。立案庭经过讨论、实地走访,认为原审法院裁定不予立案错误。为了减轻当事人诉累,立案庭主动担当,在指导原审法院与当地政府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指派合议庭赴案发地开展调解工作,督促当地政府主动纠错,协调各方化解纠纷。

  今年7月21日,袁国强如愿收到了全部的房屋补偿款。这8起行政纠纷也一揽子成功化解,以更快的速度、更小的代价、更低的成本,买房人等来了公平正义。

  一个个“小案”背后,是关乎幸福和谐的“大民生”。

  8月18日,烈日炎炎,夏连杰指着距离北京市密云区檀东路立交桥不远的地方。

  23年前,夏连杰在这附近租下了5亩地用于经营公司。几年后,由于当地实施道路交通建设工程,他的公司按照规划进行了搬迁,却一直没有等到自己期望的补偿款,便把区政府告上了法庭。经过几轮诉讼和申请裁决,案件最终来到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不能让行政诉讼程序空转,要实质性化解争议,在法律框架内努力寻求最佳方案。”经过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法官多轮协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补偿款如约发放,区政府也深刻认识到要在法治前提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

  行政权和司法权根本上统一于党的绝对领导、统一于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在全面依法治国这场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中,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牢固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把监督就是支持、支持就是监督贯穿到行政审判全过程、各方面。对于“民告官”背后的行政案件上诉率高、申诉率高等问题,加强行政争议诉源治理,完善行政诉讼体制机制,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针对土地征迁、劳动保障等行政案件多发高发领域,最高人民法院主动与自然资源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行政部门沟通,加强府院联动,共商完善治理、源头解纷的思路举措,共同促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

  “以前想的多是怎么依法办案,现在办案的同时也要想如何更好规范行政行为。”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的产生,促进案结事了政通人和,服务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

  这是工作方式之变,更是工作理念之变。

  面对党的二十大各项部署任务,面对全面依法治国这场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以及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提出的更高水平需求,人民法院该如何更好地跟上、适应?

  以持之以恒“学思想”,引领树立转变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审判理念现代化引领带动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通过司法建议、审判白皮书、典型案例等多种形式做深做实诉源治理,在法治轨道上服务推动发展,交出了一份能动履职的新答卷——

  在破产审判领域,积极运用破产重整、和解程序对有价值的企业进行挽救,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23年上半年,人民法院审结破产案件同比上升46%,化解债务近3万亿元,安置职工27万人,帮助357家企业涅槃重生。

  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针对种业创新发展需求,发布第三批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发布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青藏高原生态司法保护、湿地司法保护等5批58件典型案例,促进统一法律适用,服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理念一新天地宽。

  实践充分证明,能动司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法院履行好使命任务的题中之义。

  一次去疴除弊的整风整顿:检视问题、力行整改,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胡强文没想到,只花了十块钱邮递费,就解决了几个亿的事儿。

  今年3月,作为德尔集团有限公司的代表,胡强文寄给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一封信,想解决集团持股的一家破产企业的长期未注销问题。

  “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没想那么多。”出乎胡强文意料,14天后,他接到了第四巡回法庭诉讼服务中心的电话。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让他奔波忙活了大半年的事,不到一个月就解决了。

  在第四巡回法庭副庭长王振宇看来,虽然这只是法庭办理的一个普通信访件,但是他和他的团队都想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处理好这次来信,进而探索如何建立完善制度机制,落实好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关于“有信必复”工作要求,让老百姓的问题有人应,让大家的难事有人管。

  “亲友之间发个信息都希望对方尽快回复,更何况是认为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老百姓呢?”

  4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党组会,部署“有信必复”工作,强调把“有信必复”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把主题教育检视整改做实的重要抓手,以“就是头拱地也要把人民的事办好”的决心和气力做好这项工作。

  一封封来信就是群众的急难愁盼。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朝着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的目标,制定了人民法院办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办信规程,扎实推进“有信必复”工作。

  “我们要把群众的难事当成家事来办!服务人民群众光用力不够,更要用心、用情。”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紧盯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整治。一个个问题逐步击破,一项项举措持续攻坚。

  “年底不立案”“一案结多案生”……最高人民法院深入调研论证,找到症结所在——全国法院已有的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尚不够科学完善,评价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直面问题,立行立改,新的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问世。新指标体系坚持质量优先、兼顾效率、注重效果,设置“案-件比”“服判息诉率”“案访比”等指标,引导和督促法官重视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防止司法“程序空转”,确保办案质效更高、司法资源配置更优、当事人体验更好。

  7月1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选定11个省(市)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试点工作,为进一步修改完善指标体系、在全国法院全面推开积累经验、夯实基础。

  案件长期未结、久押不决,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获得感。

  “回顾本案两次一审、发回重审和此次的二审活动,我们百感交集、久久不能平静。从本案合议庭组成人员身上,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和对职业操守的坚持。”6月15日,坐在办公室里,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法官刘颖读着当事人寄来的感谢信。

  这是一起法律关系复杂、“旷日持久”的纠纷。13年前,两企业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随着工程结算,双方就结算金额产生分歧,开始了互不相让的诉讼“拉锯战”。

  2021年,该案二审来到第五巡回法庭,历经三次开庭、三次线上线下质证、六次合议庭合议、三次专业法官会议。在审判团队全力以赴中,案件事实及证据最终得以厘清捋顺,于今年6月妥善结案。

  “抓实抓好公正与效率,这是我们当前妥善清理积案,啃下一个个‘骨头案’,促进案结事了人和的必经之路。”第五巡回法庭副庭长付向波说。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针对长期未结、久押不决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逐案挂牌督办,逐月通报案件清理情况,加强督促管理。今年1月至6月,全国法院三年以上长期未结诉讼案件清理(占比)48.36%,三年以上久押不决案件清理(占比)56.99%;最高人民法院一年以上长期未结案件清理(占比)54.77%。

  奔着问题去,盯住难题改。“改”字,贯穿最高人民法院开展主题教育始终。

  最高人民法院对各单位检视出的254个问题逐一审核把关,涉及“国之大者”由院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负责整改整治,涉及“院之大者”由部门领导牵头负责整改。“两个清单”精准锁定问题,为检视整改画出清晰“作战图”。

  对于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没有解决、需要进行专项整治的突出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召开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会逐一研究审定。涉诉信访回复不及时、一些案件长期未结、行政案件上诉率高等11个问题被纳入专项整治,重点解决。

  “要始终坚定人民立场,时刻牢记‘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最高人民法院在主题教育动员部署之初便提出明确要求。

  检视问题、力行整改,以“如我在诉”的服务意识,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一项项成果扎实推进,厚植着党的执政根基。

  一次淬火成钢的队伍锻造:一体推进教育整顿,打造忠诚干净担当,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法院铁军

  “这个人以前常来我们阿佤山的村村寨寨,在我们老百姓家的火塘边、田地里讲党的政策、讲国家法律,每次都能说到我们心窝子里。”

  看到下乡走访的法官手里的照片,老乡一眼就认了出来。

  照片里的这个人叫鲍卫忠,被当地佤族群众亲切地称为“普艾”(好兄弟)。2021年底,因积劳成疾,他倒在了他热爱的岗位上,生命定格在了年轻的45岁。

  24载司法战线默默耕耘,鲍卫忠行走在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崇山峻岭、河谷纵横间,无论风吹雨打,无论白天黑夜,只要当事人有需要,休息日、节假日都是他的工作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都是他的办公室。

  老乡们怀念他,怀念那个踏着泥泞走来的身影。“这是一个掏心窝子为老百姓办事、能把石头都焐热的人。”

  6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面向全国法院系统组织召开全国模范法官鲍卫忠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娓娓道来,一位对党忠诚、一心为民、实干担当、清正廉洁的模范法官形象愈加清晰。许多干警现场落泪,深受感动。

  “原来公平正义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它就在每个案件得到妥善解决的时刻,就在每个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瞬间。”听完事迹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邵夏虹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人心像一杆秤,你若真心为群众,老百姓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干警林愈表示,要把英模的力量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努力创先争优、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小我”的不懈奋斗,实现“大我”的使命担当,践行“无我”的初心誓言。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法队伍。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一体推进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引领干事创业蔚然风气,着力打造让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法院铁军。

  干事创业,同样离不开“清风正气”。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生命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规定》《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相继出台,直击影响司法公正的痛点难点,为司法活动划出不可逾越的高压线,为从源头上减少“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拧紧了“安全阀”。

  “逢问必录”才能最终实现“不必再录”,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紧盯“三个规定”落实不到位问题,动真碰硬,靶向“治疗”。

  由最高人民法院督察局牵头,落实“三个规定”新工作机制正在完善。全国法院月报告制度严格执行、贯通四级法院的记录报告平台升级优化,最高人民法院每月对本院机关、每两月对全国法院通报“三个规定”填报情况,对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单位采取实地检查、约谈、重点通报等方式督促整改。

  今年4月至8月,最高人民法院填报信息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6.04倍,各地法院填报信息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85倍。

  严管就是厚爱。最高人民法院把贯彻落实“三个规定”作为检验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试金石,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院,一体推进法院干警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加强警示教育和党规党纪学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监察组组长、院党组成员张荣顺在全国中级、基层法院培训班授课,并为全院纪检干部讲授党的纪律专题党课。组织干警观看警示教育片及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严重违纪违法干部忏悔录等警示材料,教育引导干警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刀刃向内并深化自查自纠。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力,做选择、打折扣、搞变通”等10个方面问题,组织全体干警填报教育整顿自查事项报告表,引导干警自觉向组织说实话、报实情、交实底,全院干警经受了一次政治体检和党性锻炼。

  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的知事识人体系,强化分类考核,近距离接触干部,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考核制度好不好、科不科学,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把实干担当、为民造福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今年4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决定加强和改进全院干部考核工作。各单位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把全员考核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结合部门实际、岗位职责确定考核内容和计分方式,从质量、效率、效果三个维度分级分类设置考核指标,认真组织绩效考核试运行。

  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根本是要客观科学评价干警工作业绩,解决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激励广大干警奋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

  最高人民法院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党的建设、纪律建设各方面制度要求融入考核工作中,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通过考核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院党组工作要求传导至每一名法院干警,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到人民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奔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远征,一项动员全党同志凝心聚力、团结奋进的重大部署紧锣密鼓、厚积薄发。

  “主题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永远在路上。”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主题教育总结大会。

  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凝心铸魂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这是激发斗志的重新出发——

  以永远在路上的定力和韧劲,持续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效,把主题教育激发出来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司法审判工作发展的强劲动能,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人民法院奋进新征程,无惧惊涛骇浪,坚定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