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16374起纠纷化解于诉前,调解成功率达57.15%;得益于诉前解纷成效,2023年1月至9月诉讼案件收案数同比下降3.37%。
这一串数字背后,是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写照。近年来,该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抓前端、治末病、解纷争,以诉源治理成效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池春水”。
共治:寻求最佳“拍档”
“谢谢你们的调解!这么快就把钱要回来了,我们终于可以‘回血’了。”享受到一体化治理体系带来的红利,某消防设备公司法定代表人向法官舒婷激动地表达感谢。在这起买卖合同纠纷中,该公司起诉要求某工程公司一次性支付22份合同所涉款项和相应违约金。通过“法院+商事调解中心”方式,舒婷指导调解员“背靠背”分头与双方沟通,积极从中磋商,帮助多年合作对象重建信任桥梁,双方签订调解协议,矛盾纠纷得到实质化解。
这是江岸区法院通过“法院+”机制化解纠纷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在党委领导下,该院以推动更多治理力量向前端发力为目标,广泛对接各类社会主体,与湖北银行业保险业纠纷调解中心、湖北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等签订合作备忘录,在物业、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等类型化纠纷中充分调动行业组织作用,构建解纷“多车道”;发挥人民法庭桥头堡作用,法庭庭长与社区书记互留电话,法官与社区网格员签署结对书,一对一指导其参与纠纷化解。
分层递进、源头预防、多方参与的解纷路径初步形成,诉源治理成效也得到党委肯定,区委政法委将万人成讼率纳入全区绩效考核体系之中。
“诉源治理,法院不能单打独斗,而是要和社会同频共振。”江岸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说。
借力建设一体化治理格局的“东风”,该院继续延伸基层前沿触角,推动市区重点“双创中心”设立涉企纠纷调解工作室等,入驻江岸区综治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全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
今年以来,该院以调撤方式化解纠纷14772起,其中金融、合同纠纷诉前调解成功率分别达73.56%、46.21%。
升级:提供最优解法
位于武汉市江岸区的百步亭社区,是一个居住着18万名居民的大型社区。社区中除了有“每百步一座亭”的风景,更有一个亲民便民的社区法庭——百步亭社区人民法庭。
这天,调解室内,该庭副庭长陈颢号和调解员陈立昌正在调解一起相邻关系纠纷。
李某与张某是楼上楼下十多年的老邻居,李某家因长期漏水导致张某家墙体、地板、家具受损,社区多次协调未果。之后,张某到百步亭法庭起诉,征得双方同意后,法庭将该案导入诉前调解。
责任如何划分、赔偿金额如何确定……陈颢号从法理入手划定双方责任;“远亲不如近邻”“低头不见抬头见”……陈立昌从感情入手修复邻里关系,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百步亭法庭上演。作为江岸区法院最早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综合创新改革试点,百步亭法庭建立“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组建“矛盾纠纷百步停”法律志愿服务队,以诉源治理促基层善治,辖区诉讼案件连续三年下降。
理念一新天地宽。借鉴百步亭法庭诉源治理经验,江岸区法院建立的知识产权、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多元解纷品牌多点开花。
依托“法院+市场监管局”模式,在全省首推区域性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成功促成黄陂区内70余起商标侵权纠纷一次性化解;
与江岸区妇联等单位共同打造家事暨未成年人保护特色品牌“春苗幸福驿站”,吸纳141名经验丰富的妇联干部担任家事调查员。与公安、妇联共建全省首个反家暴协作机制,实现预防联动响应一体化保护;
打造侵权纠纷“平安相随”品牌,以三方联动的“诉前鉴定+多元解纷”机制推动医疗纠纷前端治理。今年以来,侵权纠纷调解协议自动履行率达90%。
融入:深入群众身边
夜幕降临,江岸区大智街道泰宁社区内一阵忙碌景象,江岸区法院大智人民法庭干警正与社区干部、居民们进行“围炉夜话”,讨论如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举措,不时穿插各类普法小知识。
“这堂课有‘味道’,法官讲的都是我们身边的法律知识,夜校的形式也非常新颖,我们都特别欢迎。”社区干部纷纷点赞。
这样的“法治夜校”活动,是江岸区法院推进诉源治理的又一举措。诉源治理的根基在群众,只有将法治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实现止纠纷于前端、化矛盾于微澜。
为此,该院将巡回审判点“搬进”江岸区矛调中心、平安金融中心等地,巡回开庭、现场普法,实现“审理一案、治理一方”;法官带着实践经验走园区、进学校,今年以来,为群众提供点单式、互动式、体验式普法活动5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惠及群众5万余人。
与此同时,该院以“正义路上”司法宣传品牌为牵引,着眼民生领域,拍摄反家庭暴力、高空抛物、预防诈骗等普法短视频,传递普法的“烟火气”,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初心唤我行。“今后,我们将更加主动地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之中,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力求以诉源治理打造基层治理新局面。”江岸区法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