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法官的百姓情怀
——记山东省巨野县人民法院柳林法庭庭长谷训山
2023-11-06 09:58:30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闫继勇 周莹莹
 

谷训山到当事人家中调解一起合同纠纷。

谷训山上门调解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

谷训山巡回审理一起邻里排除妨害纠纷案件。

  在有着“大野沼泽之地,麒麟诞生之乡”之称的山东省巨野县西南部,有一个据说因柳树而得名的小镇——柳林镇,小镇上的百姓勤劳善良,民风淳朴。

  当地群众在柳林镇的村街或小巷里,时常会看到一名身穿整洁制服,肩挎一个黑色小包的法官身影,他就是巨野县人民法院柳林人民法庭庭长谷训山。

  “有纠纷,找法庭,那里有我们的贴心法官——谷训山。”这是在当地百姓中流传的口头禅,也是对谷训山的信任和认可。

  坚守,扎根基层映初心

  1991年,大学毕业后,谷训山来到了巨野法院。工作之初,生性好强的他不轻易认输,他深知光有书本上的知识,显然是不能做好法院工作的。他决心到最基层磨练自己,于是便主动请缨来到距离县城最远、条件最艰苦的柳林法庭工作。

  刚到法庭,法庭条件的艰苦还是超出了谷训山的想象,破旧的办公桌椅和简陋的办公设备,人手很少,后勤保障更是谈不上。笨重的自行车已经是法庭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了,每次下乡送达都是件老大难的事。乡下的路坑洼不平不说,遇到雨天,满路泥巴,只能徒步进村,有时要走上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当事人家中。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谷训山经常领着书记员,一次带着三四个案子,从乡政府出发,骑车穿过一望无际的农田和坑坑洼洼的土路,赶过去开庭,一开便是一天。久而久之,辖区的村村落落、田间地头都留下了谷训山办案的足迹。

  由于人手少,每一个案件从立案、送达、调查取证,到结案、装订卷宗归档等他都亲自参与。此外,谷训山还要负责法庭的信访接待、协调辖区乡镇矛盾纠纷化解、指导人民调解等工作。

  渐渐地,谷训山从一个一问三不知的“小白”,成为了一名审判员、员额法官、庭长。

  回顾起32年的“小镇法官”经历,谷训山感慨:“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

  其间,也曾有多次调回院机关工作的机会,但谷训山都放弃了,随着收入的增长,同事都在县城买了房,谷训山的妻子也多次劝他在城里买套房子,可是谷训山就是不为所动。他告诉妻子这里有他的根,搬走了和老百姓的距离就远了。

  问谷训山为什么如此钟情于乡村,他总是自豪地说:“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也正是在这里,让我能够触摸到基层老百姓对司法工作的所需所求。这些年我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以最‘接地气’的视角见证着人民司法的时代变迁。”

  32个春秋,一晃而过。现任柳林法庭庭长的谷训山,已由当年的青涩小伙,成为鬓边点点华发的中年大叔,见证着岁月流逝。

  “当年老师就教导我们,共产党员什么时候也不能脱离群众。乡亲们的心像土地,种下一粒种收获千粒粮。只要我们做了群众盼望的事情,就能收获他们的心。”谷训山口中的“老师”,是同在柳林法庭一起工作过的退休法官马章运。乡亲们亲切地称其为“老马”。老马在这片土地,干了28年。直至退休后,还在无偿担任法庭调解员,发挥余热。

  在32年的法庭工作中,谷训山已将自己融入这方水土,人民群众的冷暖已成为他心中最大的牵挂,他坚持案无小事,不论多简单的诉求、多小的诉讼标的,都真心诚心耐心面对。因为他觉得,这既是他的初心,也是他一生的使命。

  质朴,乡土法官的为民情

  熟悉谷训山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最没架子的“官”,乡亲们都信得过他,遇到问题总喜欢听听他的意见,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乡土法官”。

  基层法官的工作日常,鲜有电视剧里唇枪舌剑的精彩,更多的是老百姓之间琐碎的家长里短,尤其是民事案件中涉及较多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民间借贷纠纷,每一个案件对当事人而言都是天大的事。

  前不久,家住柳林镇的王大爷夫妇,向村干部反映说他们借出去的8000元钱没要回来。村干部拨通了谷训山的电话。“你们有啥困难只管给咱们的法官说……”放下电话,村干部宽慰王大爷。

  谷训山二话没说,立即带领书记员来到老人家里,让老人口述,书记员记笔录,回到法庭便为老人办理了立案手续,并及时通知被告第二天到村委会调解。被告当天就将8000元钱还给了老人。

  两位老人做梦都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要回钱,感动得泣不成声:“谷法官,你帮我们把养老钱要回来了,你真是老百姓的好官呀!”

  “农村民风淳朴,老百姓热情大方。但也因为村民普遍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给我们工作带来不少困难。”谷训山说,村民们有时候听不进去法律条款和大道理,想让他们服气,就得了解他们的想法,帮他们打开“心结”。

  2021年3月,谷训山在审理王某诉李某健康权纠纷案中,两家是邻居,因为排水、出行等问题多次发生矛盾,以致大打出手,致使一方受伤住院。为彻底化解两家的矛盾,谷训山先后6次到原、被告家中做调解工作,最终两家握手言和,结束了数十年的敌对状态。

  最后一次从当事人家中离开的时候,王某拉着谷训山的手说:“谷法官,您化解了我们两家这么多年的矛盾,俺打心底里感激您!您以后常来家里坐坐,哪怕进来喝一杯水,俺也是高兴的。”

  基层的人员复杂,条件艰苦,要做好工作不容易,但谷训山却像个赤脚医生一样,什么“病”都能看。

  与谷训山共事多年的杨德山说:“他心里全是工作,唯独没有自己。为了查清一个普通民事案件,他可以先后6次询问,3次勘验。我敬佩他赤诚的为民情怀,更欣赏他精湛的业务素质,每当遇到一些棘手难办的案子,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向他请教。”

  “人民的好法官谷训山。”这是当事人在送给他的锦旗上对他的赞扬。

  有一年年末,谷训山接到一批农民工讨薪案件。原告徐某等20名工人在县城某工地打工。新年将至,工人都等着拿辛苦一年的工资回家过年,老板赵某却玩起了失踪。

  如何为农民工兄弟快速打通讨薪路,让他们早日拿到报酬回家过年,这是谷训山了解案情后,第一时间思考的问题。要想切实解决问题就必须找到赵某。谷训山想尽办法多方打听终于得到被告的住址。他利用休息时间带领书记员上门送达。

  “这一年别的不说,大家干活是不是没含糊过?信任你才跟着你踏踏实实干工程,你这么做以后谁还跟你一心啊,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在谷训山的耐心劝说下,赵某最终同意协商解决。

  从下午2点到6点,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20名农民工均同意了调解协议的内容。赵某当庭筹措了9万元向工人支付了工资。

  拿到工资的农民工激动不已,特意给谷训山送来锦旗,感谢他为大家讨薪维权。

  巨野法院副院长秦迅说:“他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只是长年累月地‘周旋’于基层百姓间,处理着夫妻、邻里、朋友之间的纠纷,润物细无声地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

  一路走来,谷训山收获当事人的感谢和赞誉越来越多,荣获的奖励和荣誉也越来越多。他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3次,“三零优秀法官”3次。2022年,被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山东省优秀法官”。

  近年来,谷训山年均承办各类案件400余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超过97%,平均办案天数25天,2013年,被山东高院授予“全省办案能手”称号。

  敬业,公认的办案标兵

  “为了让群众对我办理的每一个案件放心,我必须不停学习。”谷训山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好法官,只靠忠诚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不断学习。

  经过多年的捶打磨练,谷训山的审判知识愈加丰富,审判技能更加娴熟,办理案件也特别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久而久之,同事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复杂的案件,总是愿意找他多聊聊、多问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前不久,谷训山审理了一起合同纠纷案。案情疑难复杂、标的额较大、当事人矛盾尖锐,双方提交的证据材料(托管经营合同、协议书、执业证、支付凭证、欠款明细等)有100多页。

  “越是复杂的案件就越需要下功夫钻研,只有吃透案情,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正确评判。”谷训山说。

  为了查清案件事实,谷训山从上百页证据中仔细核对,抽丝剥茧,认真核对8年来的账单、保存的截图,从账目明细中一笔一笔核实款项,从字里行间、双方的对话问答中一句一句推敲、核实,最终厘清了所有事实。

  从案卷梳理、校对笔录到金额计算、文书撰写……他仅用三天时间,便完成了长达20多页的裁判文书,准确认定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说理充分、分析缜密、论述严谨。收到判决后,双方当事人均表示服判息诉。

  对于一名法官来说,最大的成就是维护公平正义,最高的褒奖莫过于当事人一句朴实的评价:这是个好法官。谷训山做到了。

  2020年以来,谷训山通过网上开庭、网上调解共审结案件400余件,有效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做人。”这句常挂在谷训山嘴边的话,蕴含了深刻的人生真谛。这正是他能成为一名优秀法官的奥秘所在。

  一花独开不是春,百花争艳香满园。在提升自己的同时,谷训山也很注重审判经验的传承,他做好“传帮带”,影响和帮助了一批年轻干警茁壮成长。

  “谷庭长业务能力非常强,像我们年轻人遇到复杂点的案子,不知道怎么处理时,都跑去问他。跟着他办案能学到很多经验,他是一位好老师。” 法官助理陈静奎说,“谷庭长脾气超好,他从不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对任何事情都是耐心细致地处理,与当事人沟通调解时也总是心平气地进行说理释法。对待年轻干警,他总是毫无保留地给予指导和帮助,使我学到很多做事和做人的道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他的带领下,柳林法庭多次获评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他带领的团队,在全院业务竞赛活动中连续12个月被授予办案先锋团队流动红旗。

  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法庭是人民法院扎根基层的根须和触手,是法官参与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的最前沿阵地。基于此,谷训山带领法庭干警主动作为,把准小阵地与大格局、小案件与大导向、小创新与大能量,力争当好司法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2022年10月,在镇上做饲料生意的老张遇到了糟心事,一筹莫展地来到柳林法庭,找到谷训山。

  “他们(养殖户)都是赊账购买饲料、兽药及鸭苗,等肉鸭卖出去,再付饲料款。”老张告诉谷训山,合同到期后,有3名养殖户只偿还了部分饲料款,之后便不再支付余下欠款,现3被告仍分别拖欠鸭苗款、饲料款、兽药款3.3万余元到8万余元不等。

  谷训山在了解案情后,从服务小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决定通过调解的方式来化解纠纷。

  “我们不是有意拖欠货款,特殊期间肉鸭卖不出去,损失了不少,哪还有钱支付货款。”3名养殖户也很无奈。

  为避免矛盾激化,谷训山主动与当地乡镇党委、矛盾调解中心联动,形成多元调解合力,围绕养殖户的切身利益和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痛点、难点进行反复研判、磋商,多次与原、被告沟通,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体谅对方难处,同时围绕争议焦点释法说理。

  双方最终化干戈为玉帛,都作出了让步,达成了调解协议。养殖户们当场履行了调解协议确定的货款。

  时至今日,辖区的养殖业没有再出现纠纷。如今,养殖户的生意越做越好、致富路子越走越宽广。

  “乡村振兴离不开良好的乡情乡风,而良好的乡情乡风需要我们潜移默化地引导。”在谷训山看来,调解工作,不仅是解决矛盾,更是普法宣传。

  2022年隆冬,谷训山带领法庭干警深入辖区村委会,挂起横幅,摆上座椅,生起炉子,与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用接地气的“群众语言”通俗地讲解着党的二十大报告、宪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知识和案例,大伙儿听得津津有味。

  “这个宣讲接地气,俺没啥文化都听懂了。”村民王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农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青年党员干部小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屋外寒风凛冽,屋内学习的热情不减。

  “老百姓以后打官司是不是更方便了?”

  谷训山:“当然啦,现在像立案、送达、开庭等程序,用手机就能进行,非常方便。”

  谷训山一边与村民们交流,一边耐心解答群众关切的问题,并一起展望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等结合起来,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法律知识带进乡村、带进校园、带进企业,推动法治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是人民法庭的一项重要工作。” 谷训山说。

  自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以来,柳林法庭共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讲活动13次,受众达1000余人次,派发法治宣传资料1600余份,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550余人次。

  廉洁,党员法官的底色

  作为一名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谷训山把“勤政廉洁”四个字落实到了调解好每一起纠纷、开好每个庭、制作好每一份法律文书、公正裁判每一个案件上。

  刚到法庭工作的时候,谷训山常常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送达文书、下乡调研。有一次,在给一名卖水果的小贩送传票时,对方拿到手续后,想送点水果以表谢意,谷训山严词拒绝。小贩拿着一袋水果追着跑愣是没追上他。

  这些年来,谷训山对家人要求十分严格,绝不允许家属干预过问案件。家人知道他的牛脾气,也从未提过不当要求,在工作上给予他最大的支持。

  在审理一起婚约财产的案件中,被告为少返还些彩礼,找来谷训山的同学说情。

  谷训山先是耐心细致给他们讲法理、情理,见同学仍是软磨硬泡,谷训山语气严肃起来:“老同学,该说的我都说了,该解释的我也解释了,你如果还这么固执己见,那请慢走不送了。”

  同学看谷训山如此不近人情,当即气得甩门而去。之后又鼓动被告上诉,但二审很快驳回了上诉、维持了原判。“同学之间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再深的情谊也不能让我做有损司法公正、有损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事。”谷训山说。

  与物皆无累,终年惬本心。与各种案件当事人打交道,谷训山并不会感觉到很棘手,因为他始终秉持着一颗公平正义的心。

  全省法院办案能手、“齐鲁最美法官”提名、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面对荣誉,谷训山并没有停下脚步。

  一身尘土一脚泥,一身雨水半身汗。这名土生土长的山东汉子、屡获表彰的优秀法官,就像一株根植于大地上的穿天杨,在他所热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他用一份别样的乡土情结,把司法为民的宗旨化为了田间地头的脚印、邻里间的和睦、乡村的和谐和百姓的安宁。

  学报告 谈体会

  以法治“善为”促基层“善治”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专门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高度重视和坚定决心。

  扎根法庭32年,我亲眼见证了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深切感受到全社会法治信仰的树立任重道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将带领全庭干警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接下来的工作中去,以开展巡回审判为载体,深入村庄院落、田边地头去化解矛盾,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传承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为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乡村振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