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中华法系跨越时空的适用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法治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赵晓耕
2024-05-10 09:04:4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龙泉人杰地灵。今天的市域地处浙江省西南部浙闽赣边境,素有“瓯婺八闽通衢”“驿马要道,商旅咽喉”之称。

  龙泉因铸剑大师欧冶子在此铸得宝剑“龙渊”而得名,后又避讳唐高祖李渊而改名“龙泉”。龙泉宝剑被称为“天下第一剑”,其传统锻制技艺传承千年,是首批 “国家非遗”。龙泉凭瓷生辉,龙泉青瓷被誉为“瓷海明珠”,当地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700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其产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深远。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全球陶瓷类首个入选的“人类非遗”。龙泉人文昌盛,仅两宋时期就有进士260名,千古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出自宋代龙泉诗人叶绍翁。

  2022年7月,我受时任浙江省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张军斌邀请,来到龙泉市人民法院参观龙泉司法档案博物馆,龙泉法院院长叶爱英的讲解,让我印象深刻。

  龙泉司法档案是继龙泉青瓷、宝剑后的龙泉“第三宝”,其作为21世纪新发现的地方档案,比较完整地记录了清末到民国时期地方司法的真实样态,全面客观地展现了基层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变迁,是珍贵的司法档案文献遗产,2015年入选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批档案在学术界有着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其中蕴含的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也值得在当下司法实践中借鉴。龙泉法院依托全国目前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大、最具基层性的司法档案优势,建成这样一个专题性的司法档案博物馆,在全国亦属罕见。

  龙泉司法档案中的案件包罗万象,内容覆盖面比较广,既包括户婚田土等地方自理案件,也包括命盗重案。以现今案件类型来看,既涉及刑事案件,又包括民商事案件,还有刑民交叉案件。这些档案让我们从基层司法审判的角度去审视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近代化变革如何呈现在具体个案的司法审判当中。

  近期,龙泉法院组织相关团队,通过对该批档案诉讼文书和证据资料的分析,以“法安天下 德润人心”为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意旨提纲挈领,汇总编纂8类100个典型案例成书——《龙泉司法档案案例选编》,以此透视传统法律文化在社会转型期的特殊传承,以及其在地方社会和基层司法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我阅读之后颇多感触,因为学术界对龙泉司法档案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司法档案所反映出的各项制度、社会状况以及地方司法近代化过程进行阐发,鲜有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角度进行研究。

  当然,龙泉司法档案的全貌远不止百余案例所能呈现,或许本书所选案例更侧重“优秀传统”的呈现这一方面。公允地讲,民国时期尤其民国初年法制状况难称良善,基层司法的不堪与黑暗亦非罕见。因此,读者自然不会由于这 100个案例的阅读,而对此一历史时期的整体社会法制状况形成误解。

  诚然,经验之外往往还有教训,它们可以说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由此提醒我们需要对社会转型时期基层司法的复杂性有所预期和认知。该书的出版不仅对龙泉司法档案的深究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对具体解读这一对应时期的基层司法实际情状不无裨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我们今天重新认识传统法律文化,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意义深远。本书通过对龙泉司法档案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进行深入归纳、分析、解读、提升,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理解、透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从中挖掘中华法系跨越时空的适用价值与古今共通的司法伦理,从固有法律传统中汲取滋润中国传统司法的理性思维成果,角度新颖、解读深入、结论严谨,不失为一本努力贯彻、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佳作,颇值一读。

  期待本书的付梓,可以更加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蕴含的宝贵而丰富的中国司法价值理念与智慧,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法治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完善提供更多选择。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