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慧眼,识破养老诈骗
2022-07-12 15:54:54 | 来源:《 人民政协报 》 | 作者:徐艳红
 

  “老人的钱好骗不好赚。”这是骗子时常爱说的一句话。这说明,一方面,老年人群体多具有经济实力,但生活方面钱袋子能捂多紧就捂多紧;另一方面,因强烈的健康需求,爱子女心切,“不服老”的心态爆棚等,往往缺乏辨识能力,容易被骗。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老人人性的弱点及内心的需求,盯上了这一群体,盯上了他们的养老钱、血汗钱,导致不少老年人因被骗而致晚年生活陷入绝境。

  为了让老人远离骗局,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经党中央批准,由,从今年4月开始,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牵头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利用半年左右时间,专项行动分为宣传发动、打击整治、总结提升三个阶段,目前已进入打击整治关键环节。

  细胞回输治癌症?高价代拍卖、回购收藏品?

  2018年6月8日,北京一位73岁老人张某接到一个自称医院工作人员王某打来的电话,称她被选中可以到307医院免费做健康检查,张某一听是正规医院就同意了。第二天,王某到张某家将其接到了某A医学实验室。在那里,张某看到还有20多个老头、老太太,之后,业务员带老人们去地下室参观培养皿和细菌存储罐。随后,有人给老人抽血检查。第二天,王某接上张某再次来到某A医学实验室,前一天的老头、老太太也在,他们一起听“刘主任”讲细胞回输讲座。讲座结束后,“刘主任”跟张某说,“阿姨,你身体里癌细胞太多了。”还说,张某癌细胞超标、有血液疾病及免疫力低下等病症,并称细胞回输可以治疗癌症,以后就不用吃药了,一次费用是58500元。

  其实,这是肖某伙同他人,通过虚构医院或者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的身份,编写话术,骗取老年人购买并实施细胞回输项目。细胞回输分2个档位,大单一疗程58500元,小单一疗程39800元。骗局致使6位老年人被骗,其中最年长的89岁,诈骗数额共计69.65万元。

  一审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审理后,对多名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10年至1年5个月不等,并处罚金,并责令肖某向被害人退赔损失。宣判后,肖某不服,提起上诉。北京市一中院二审维持原判。

  北京一中院法官助理胡柳青青说,不要轻信所谓的新型治疗方式,犯罪分子往往会以抗癌防癌等噱头推销项目。本案中被骗的6位老年人80岁以上的有4名,70岁——80岁的有1名,66岁1名,年龄偏大。他们对专业医疗技术手段了解有限,很容易被犯罪分子的话术所迷惑。老人若遇到自己无法辨别的情况,要多与子女、亲友沟通,切勿轻易向他人转账、付款。

  胡柳青青还告诉记者,犯罪分子很会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对症行骗,比如,在近年来收藏热的大背景下,收藏品类诈骗渐渐盯上了老年人。利用老年人希望通过售卖老物件获利的心理实施诈骗,并形成连环套路,部分老年人甚至被连续、多次诈骗。北京一中院近5年审理的40余件诈骗老年人犯罪中,收藏品类诈骗占比近20%。

  2015年至2019年3月间,彭某等人以北京某收藏品公司为平台,通过电话联系若干老年人收藏爱好者,以可高价拍卖老人藏品为由,把他们骗到公司,后编造老人的收藏品经专业人员鉴定价值高、有多人欲高价购买收藏品等虚假事由,根据被害人的支付意愿、支付能力,随机编造虚高的藏品价格,并按照编造的价格比例收取高额的拍卖服务费,骗取120余名老人共计400多万元。

  胡柳青青说,此类案件中,业务员为了促使老人签合同,除编造物品收藏、拍卖价值高外,还称公司会提供境外拍卖,并作出拍卖不成功公司会以定价的80%收购客户藏品等虚假承诺。该案是一老人发现自己的藏品一直未拍卖,想去要回退款,却发现公司关门了,才知道上当了,遂报案。

  养老诈骗在刑案中总体占比不高,但呈逐年增长态势

  近几年,类似养老诈骗案频频发生。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负责人表示,一些犯罪分子以“养老”之名实施侵害老年人权益的各类诈骗犯罪,利用保健培训和产品推介、直播陪护等各种手段设置陷阱、诱导消费,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精神痛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老人不安则家庭不安,家庭不安则社会不安。老年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人民法院要依法严惩养老诈骗犯罪,切实守护好老年人的“养老钱”。

  最高法刑三庭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专项行动打击的养老诈骗犯罪,主要是以“养老”为名、采取欺骗手段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犯罪。从近年办理养老诈骗案件的情况看,该类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总体占比不高,但呈现逐年增长态势,在诈骗手段及方式方面呈现一些新情况新特点:

  养老诈骗案件主要以“养老”为名实施犯罪。主要行为手段表现为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名义实施侵害老年人权益的各类犯罪,此外还包括以“投资理财”“保健品养身”“婚恋交友”等名义实施的犯罪。

  案件主要集中在非法集资犯罪上。养老诈骗犯罪涉及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合同诈骗,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生产、销售、提供假药,生产、销售、提供劣药等罪名,但主要集中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罪,约占80%。

  犯罪手段精细化、专业化。一些犯罪分子以响应国家政策、投资老龄事业等所谓“合法”名义掩饰非法之实,与传统的“点对点”“一对一”直接诈骗不同,这类犯罪形成较为固定的犯罪团伙,从一般业务员、部门团队经理、财务负责人到实际控制人,各层级界限清晰、分工明确,有的案件中还存在专门负责资金转移、隐匿的人员。不少犯罪团伙有专门的话术、专业培训、专门套路,有的还邀请明星、“专家”站台,老年人对此难辨真假,大量老年人“养老钱”被骗。

  呈现跨区域、涉众化趋势。虽然养老诈骗案件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总体占比不高,但其性质恶劣、侵害对象特殊、社会危害性很大,严重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家庭和睦;有的涉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案件,涉及地域范围广,集资参与人数众多,涉案金额巨大,往往给受害老年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大局稳定。

  调查取证难、追赃挽损难、维稳压力大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超过2.6亿,占比为18.7%,我国社会加速迈向老龄化。犯罪分子之所以盯上老年群体,跟老年人防骗识骗意识薄弱,一些老年人知识储备、信息结构、思维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有关;部分老年人有“贪图小利”思想,加上有的老年人被骗后,怕被子女发现不敢报案,犯罪分子能够逍遥法外,更是肆无忌惮。此外,部分“空巢老人”、农村“留守老人”因子女外出学习、打工,情感无法得到满足,犯罪分子遂假意与老年人拉家常、套近乎、打情感牌,在获得老年人信任后,向老年人出售价格虚高或是假冒伪劣产品、还有的诱骗老年人投资理财。我国老龄市场需求旺盛,但我国老年服务行业发展滞后,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监管还存在死角,供需还存在一些矛盾,便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养老诈骗对老年人身心造成极大伤害,严重影响老人晚年生活质量。养老诈骗犯罪是法律问题和社会问题交织的综合体,在谈及该类案件审理的难点时,高法刑三庭负责人表示,首先是调查取证难。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法治思维一般较弱,缺乏保存证据的意识,部分案件中侦查机关难以及时提取到有效证据,还有部分专项行动开始前的积案,案发时间较远,时过境迁,证据灭失,客观上也造成了取证困难,影响案件的认定和处理。其次是追赃挽损难。部分犯罪分子将赃款挥霍或隐匿、转移,部分赃款被第三人取得或与其他财产混同且不可分割,部分犯罪分子采取反侦查手段,所有赃款均以现金方式流转,造成无法及时查明、追回赃款。尤其是一些涉养老领域重大非法集资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涉案财物追缴、处置是当前面临的焦点难点问题。其三维稳压力大。老年人因年龄缘故,承受压力的能力较弱,一旦“养老钱”被骗,容易产生极端情绪,甚至自伤、自残、自杀。部分老年人由于对法律了解不够,有时会把矛头对准公安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容易被人利用,集群上访、闹访,给维稳也造成巨大压力。

  全国多地法院集中开庭、宣判养老诈骗案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人民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依法从严从快审结一批社会影响大、关注度高的案件,严惩养老诈骗犯罪,有效震慑了犯罪分子。最高法刑三庭负责人说,截至6月17日,全国法院开庭审理养老诈骗一审刑事案件432件,宣判一审刑事案件264件773人。江苏、四川、陕西、黑龙江等多地法院集中开庭、宣判养老诈骗案件。

  在追赃挽损方面,刑三庭负责人表示,因都是老年人的“养老钱”“保命钱”,法院始终把追赃挽损作为重中之重,贯穿专项行动始终,强化审判、执行衔接,建立执行绿色通道,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大追赃挽损力度。江西法院办理的“老庆祥”特大非法集资案,在当地党委政府协调下,加强与职能部门协同配合,执行到位金额2.69亿余元,案件得到平稳处置。受害的老年人代表分别给当地党委、政府、法院送去锦旗以致谢。四川法院审执“桂森苑”非法集资案,加快核查处置涉案财产,已兑现1100余名集资参与人1.04亿元,兑现率100%。湖北法院审理刘淼等人诈骗案,充分运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促使犯罪分子全部退赃,两个月内为67名受害老年人挽回全部经济损失77万余元。数10名受害老年人送来锦旗、感谢信。

  为了能够让该类案件取得常治长效,最高法刑三庭负责人表示,各级法院还积极延伸审判职能,结合办理案件研判社会治理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分析共性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向相关职能部门发送司法建议40余份,助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

  打击养老诈骗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

  针对老年人的就医需求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胡柳青青建议老人切勿轻信非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结果,就医务必去正规医院。无论是保健品诈骗还是养生项目诈骗,利用的都是老年人的养生保健需求。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公安机关、卫生监管部门反映。对于一些老年收藏爱好者,如果遇到高价代售、回购收藏品等情况,一定要审慎核实机构的鉴定资质,不能简单以公司环境、规模等表面现象判断其经营状况。同时,要理性判断藏品价值,无论是自己的藏品还是购买藏品,既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高价代售承诺,也不要轻信对方的高价鉴定,更不能因对方承诺的高价回购而冲动下单。还有,一定要保存好物品鉴定资料、交易合同、转账凭证等证据,轻易不要将合同原件交给他人,遇到自己不能处理的退货纠纷等,可向公安机关求助。

  打击养老诈骗不只是专门机关的事,是全社会的事,需要社会齐抓共管,最高法刑三庭负责人表示,社会各界和群众要踊跃揭发养老诈骗违法犯罪线索,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分子“行骗空间”。另外,社会要多关心关爱老年人群体。比如,子女要多与父母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精神需求,要抽时间“常回家看看”;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要及时了解独居老人、留守老人的生活,并最大限度地提供帮助;应畅通老年人反映诉求的渠道,探索建立老年人保护等专门机构,不断满足老龄化社会的物质、精神需求,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责任编辑:于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