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 “未”爱赋能
——浙江宁波海曙区法院少年审判工作纪实
2023-09-14 09:52:54 |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作者:余建华 陈予恒 鲁云
 

  少年蕴含生机,青春缔造未来。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司法理念,以专业审判、柔性司法、合力共治构建三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格局,成功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辨识度的“浙里春风·海法护航”工作品牌,探索出一条符合司法规律、独具海曙特色的少年司法之路。

  判后寄语,让少年明辨是非

  小张刚满16周岁,因涉嫌盗窃罪被诉至法院。因有多次行政处罚前科,社区矫正部门不建议缓刑,但小张悔罪态度良好并已取得被害人谅解。“怎么判?缓刑还是实刑?”

  两难之时,承办法官启动了缓刑听证程序。听证会上,各方充分表达意见建议。小张的父亲回顾小张的成长经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缺位;辩护人对小张涉罪原因、犯罪背景进行分析;公安民警对办案期间小张的认罪悔罪表现给予认可;司法局工作人员表示,小张已有稳定工作,父母均配合履行监管义务,社区矫正具有一定可行性;检察院进行风险评估后也给出了缓刑建议。

  结合各方建议,法官最终判处小张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

  “人只有拥有诚实肯干的品德和自食其力的能力,才能获得社会的尊重,才能无愧自己的人生。”宣判当日,承办法官的嘱托让小张泪流满面。令人欣慰的是,缓刑期间,社区矫正人员评价小张工作积极上进、吃苦耐劳,小张的父母也说孩子像变了个人,“多了笑容,也多了对父母的关心和陪伴。”

  海曙区法院坚持将“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理念贯穿始终,实现少年刑事审判的轻缓化判决。每一起案件后,法官具有温情及感染力的寄语也引导着未成年被告人明正义、明是非、明道德。近3年来,该院判处未成年罪犯47人,同比降低27.7%,开展缓刑听证38次38人,无一重新犯罪。

  缓刑帮教,让浪子“无痕”回归

  优秀员工领奖台上的小赵笑容满面。谁能想到,他曾因盗窃罪获刑。

  5年前,正上高二的小赵沉迷网络游戏,因父母不同意添置电脑,他便铤而走险盗窃,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同时被开除学籍。

  案后,承办法官主动与小赵深入沟通后,发现小赵整体素质较好,性格也比较温和,于是帮他联系了一家模具加工企业接受帮扶教育。法官也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对接,结合小赵的知识素养、性格特点等因素,将他安排到办公室担任文秘工作。

  在那之后,法官多次回访,不断为小赵提供正面引导和鼓励。因表现优秀,缓刑结束后,小赵被企业留用,成为一名骨干,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

  “不放弃任何一个误入歧途的孩子。”“少年审判,也不止于审判。”这些都是海曙区法院少年审判法官发挥能动司法,多走一步、多做一些的信念和初心。“惩教并重、教有所成才能真正体现少年审判的价值。”

  近年来,海曙区法院依托企业、学校、社区等社会力量,建立起形式多样的缓刑帮教基地。企业帮教基地为被宣告缓刑的未成年人提供工作岗位、培养劳动技能,给予适当报酬;学校帮教基地接纳尚未完成学业、有求学愿望的被宣告缓刑的未成年人,为其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社区帮教基地深入被宣告缓刑的未成年人的家庭和生活,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教育。目前,已累计有119名被宣告缓刑的未成年人通过帮教实现“无痕”回归。

  “海法护航”,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们,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容他人侵犯。”近日,法官正对着大屏幕上的500余名学生“隔空喊话”,这已是海曙区法院“海法护航”讲师团第二次通过共享法庭为四川大凉山学子进行“云端”普法。

  2016年,海曙区法院创建“海法护航”未成年人普法宣传品牌,该院望春人民法庭精心培育打磨“张小花”普法子品牌,通过法治讲座、法治公开课、法治游园会等形式“走出去”,通过庭审观摩、法治夏令营、法庭开放日等活动“请进来”,让未成年人零距离接触司法。近3年共开展法治讲座39场,举办公众开放日8场,组织模拟法庭18场,邀请旁听庭审5场,累计服务18000名小学生,品牌影响力不断彰显。“上法治课,找海法护航”,已成为辖区学校的共识。

  2022年,海曙区法院又在鄞江人民法庭挂牌成立“海法护航”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基地,打造涵盖智能阅读、法治考场、模拟法庭、法治影院等多个应用场景的“线下校园”,先后开展“令人心动的offer——小法官季”法治见习活动、“零距离学法”公众开放日活动等8场次,累计邀请300余名青少年“沉浸式”体验法治课堂。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做好未成年人司法工作,需要接续奋斗,更需要精雕细琢、久久为功。新时代新征程,海曙区法院将继续秉持初心,切实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工作,全力守护未成年人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黄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