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法治底线 推进访源治理
在“治己病”中“治未病”
2023-10-18 09:57:14 | 来源:中国法院网 | 作者:李赞谋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新信访工作,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

  近年来,随着立案登记制的推行、诉讼费全面下调等一揽子便民、利民诉讼服务措施的落地落实,矛盾纠纷进入法院的门槛更低了,司法离群众更近了,与此同时,法院工作的信访压力也越来越大了。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渑池县法院始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纲”和“魂”,自觉融入执法办案全过程,通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在“治已病”中“治未病”,多措并举积极推进访源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坚持党的领导,锚定访源实质性化解“定盘星”。渑池法院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大格局,牢牢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常态化积极主动向党委、政法委汇报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推动信访矛盾纠纷逐步向“党委领导、多元共治”转变,有效扭转了“遇事找法院、败诉告法官”的困局。

  2023年1至9月,院党组会及每周例会常态化“信访排查化解”苗头案事件35件,通过走访地方党委政府深挖信访成因,及时召开专业法官会议、审委会等多种形式,以办“铁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90%以上的矛盾纠纷一次性实质化解;对于涉及面广、群众反响强烈的群体性纠纷,善于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及时向党委、政法委提出高质量司法建议,争取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将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萌芽状态。

  坚持法治思维,划定访源治理“路线图”。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充分运用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让当事人赢得明明白白,输得清清楚楚,走上了“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护公信,以公信促化解”的良性循环之路。

  截至目前,渑池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91.59%,一审改判发回重审率1.18%,案访比1.73%,办案质效核心指标均达到历年来最优值。在守好案件质量“生命线”的前提下,强化“办信就是办案”意识,坚持“有错必纠”和“有错必究”,今年以来,依法启动再审纠错程序5起,对3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予以司法救助,对于6名“缠访”“闹访”“无理访”扰乱信访秩序的当事人予以训诫,对4名信访工作不到位的干警予以约谈,确保信访工作始终沿着法治化轨道前进。

  坚持群众路线,坚定走好访源治理“新实践”。近年来,渑池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尺度,牢固树立“如我在诉”的责任意识,通过兑现“爱民服务实践承诺”,着力打通群众诉讼中“难点”“痛点”“堵点”,从群众进入法院的“第一站”就注重预防发生信访案事件。

  同时,不断延伸访源治理触角,今年以来,常态化开展法律“六进”活动25次,89名干警担任乡村法治第一副书记,走村入户,第一时间化解人民群众身边的“烦心事”,避免酿成新的信访案事件,辖区万人成讼率首次降至101.2‱。常态化开展“法院公众开放日”活动,人民陪审员陪审率达99%。积极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监察干部、社会各界群众等旁听案件审理,见证案件执行,自觉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让司法权在阳光下以群众看得见的方式运行,不断增强群众司法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带动访源治理持续向深向实向好。(作者系河南省渑池县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责任编辑:罗一坤